埃博拉后,西非再现拉沙热尼日利亚死亡人数升至63人

日前,尼日利亚卫生部部长阿德沃莱在首都阿布贾召开的国家健康委员会紧急会议上宣布,一种名叫拉沙热(Lassa fever)的疫情已蔓延至该国17个州,死亡人数升至63人。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博士介绍,拉沙病毒平时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生活。当这种鼠与人密切接触时,拉沙病毒会通过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尿液微粒感染人类。另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接触拉沙热病人或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往往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 姜天俊介绍说,该病起病缓慢,初期感染者会有一些全身不适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及胸腹部疼痛等,眼结膜可有充血,面色出现潮红现象。 姜天俊透露,预防拉沙热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控制传染源,拉沙热病人要严格单间隔离,医务人员必须在严密防护后再接触患者,离开病房时全面消毒。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防鼠,不探视患者,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三是家庭成员和医......阅读全文

拉沙热的病因

  拉萨热为人畜共同传染病,传播给人类的宿主通常是一种名为多乳鼠的啮齿类动物,因为他是全非洲最常见的啮齿类,并时常成为当地人的桌上佳肴。多乳鼠感染拉萨热之后会进入一段无症状期,并由粪便及尿液排出病毒,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感染人体后,拉萨热会延滞细胞免疫的作用,并造成猛发性毒血症,可能造成死亡。

拉沙热的症状

  在此疾病中,有80%是无症状的,剩下的20%则可能诱发并发症。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拉萨热,在疫区的医院内,发烧造成死亡的人数达罹难者人数的1/3,为总病患人数的10~16%。  潜伏期约为6至21天左右,此后多处器官产生急性症状。非特殊症状包含发烧、脸部肿胀、肌肉无力、结膜炎,和黏膜出血等等,

拉沙热的介绍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发生在西非的急性病毒出血热疾病,拉沙病毒经由啮齿类动物的尿液或粪便传播给人,也会发生人际之间传播。  该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一21天,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咽炎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拉沙热病毒传染

拉沙热的症状及病因

  症状  在此疾病中,有80%是无症状的,剩下的20%则可能诱发并发症。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拉萨热,在疫区的医院内,发烧造成死亡的人数达罹难者人数的1/3,为总病患人数的10~16%。  潜伏期约为6至21天左右,此后多处器官产生急性症状。非特殊症状包含发烧、脸部肿胀、肌肉无力、结膜炎,和黏膜出

UTMB研究表明疫苗能迅速预防致命的拉沙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用于对抗拉沙病毒(引起拉沙热的病原体)的新疫苗,可以快速保护人们免受这种致命病原体的侵袭。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拉沙热疫苗,这种热对人类是致命的,在住院病例中死亡率高达70%。在西非,每年有多达50万人被感染。拉沙热还可能对幸存者造成严重的长期

PNAS确定对抗拉沙出血热的药物靶点的细胞蛋白

拉沙病毒(LASV)在西非高度流行。该病毒通常通过接触气溶胶或受感染啮齿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传播给人类。感染者可发展为拉沙热(LF),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出血热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许多LF幸存者经历了包括感觉-神经听力损失在内的长期副作用。除了利巴韦林的超说明书使用(其疗效有限且有争议)之外,

埃博拉后,西非再现拉沙热-尼日利亚死亡人数升至63人

  日前,尼日利亚卫生部部长阿德沃莱在首都阿布贾召开的国家健康委员会紧急会议上宣布,一种名叫拉沙热(Lassa fever)的疫情已蔓延至该国17个州,死亡人数升至63人。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博士介绍,拉沙病毒平时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生活。当这种鼠与人密切接触时

新法有望用于预测传染病疫情目前已用来评估拉沙热疫情

  一个国际团队13日在期刊《生态学与进化方法》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新方法能基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土地使用等因素预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暴发,目前已经利用它来评估西非地区的拉沙热疫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许多传染病都属于人畜共患类型,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还

传染病疫情预测拥有新方法

   一个国际团队13日在期刊《生态学与进化方法》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新方法能基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土地使用等因素预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暴发,目前已经利用它来评估西非地区的拉沙热疫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许多传染病都属于人畜共患类型,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何诊断卡他莫拉菌感染?

  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MC为确诊依据,应注意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要依赖痰菌培养生化鉴定和涂片革兰染色,有条件者可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注意与其他奈瑟菌科细菌相鉴别。

怎样预防卡他莫拉菌感染?

  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会产生特异性IgG,可能具有保护作用MC感染的动物模型表明用小鼠经黏膜免疫较之全身免疫效果更好。OMP成分中的B1,CopB/OMPB2,LbpB,OMPCD,OMPE,OMPG,TbpB和UspA都曾用于疫苗的研究,但均无确切结论。估计研制出可用于临床健康搜索的有效的疫苗仍需1

免疫磁珠联合拉曼探针实现埃博拉病毒的POCT检测

出血热疫情爆发,例如埃博拉病毒,由于缺乏低成本和易操作的检测方法以及初始临床症状类似其他疾病(如拉沙热),导至其难于检测和控制。目前的分子诊断方法如PCR检测,需要专业的人员与实验设施,因此妨碍了疫情现场的及时检测。尽管侧向流免疫层仪等快速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开展,但是不能很好地区分具有类似症状的多种

抗“埃”最前线:凯内马医院纪实

   出于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凯内马政府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已被工作人员和病人放弃。图片来源:Tommy Trenchard  对于头上摇摇欲坠的白铁皮屋顶,Robert Garry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这是6月的一天,他和同事Sheik Humarr Khan正在塞拉利昂凯内马政府医院一间被

治疗卡他莫拉菌感染的介绍

  自1970年代以来产生β内酰胺酶的MC菌株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增加,是细菌耐药性出现的一个实例。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MC株,即使药敏实验对氨苄西林敏感也要避免应用氨苄西林,因为氨苄西林可诱导MC产生β内酰胺酶。MC所致许多感染均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对MC菌感染者,建议首选头孢唑林和(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卡他莫拉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MC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等各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冰球”状。菌落光滑、直径1~3mm不透明,乳白色,易从培养基上刮下。本菌无芽胞、无鞭毛形态上易与其他奈瑟菌属相混淆。MC可产生氧化酶、触酶和DNA酶。菌体基因组DNA中G+C含量为40.0~40.3mol%。将不同地区分离到的MC经对细菌外

Science揭开致命病毒感染细胞之谜

  由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哈佛医学院、德国基尔大学和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SAMRIID)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阐明了在西非流行的一种致命病毒:沙拉沙病毒(lassa virus)感染细胞的机制,他们发现拉沙病毒利用了出乎意料的两步过程来进入细胞。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

中国科学家成功筛选拉沙病毒入侵抑制剂

  作为沙粒病毒的一种,拉沙病毒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原,致死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记者24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筛选得到能够阻断拉沙病毒入侵的抑制剂,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哺乳类沙粒病毒属,

《PNAS》:揭开病毒性出血热的谜团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s)是由拉沙热、登革和其他病毒引起,每年影响约100万人,而且往往是致命的,但是科学家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一些感染病毒的人染上疾病,而其他人却没有。  但是现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病毒学家和免疫学家发现了“出血热”综合征秘密的一个重要

关于卡他莫拉菌感染的检查介绍

  1.实验室检查  近年来不断推出快速、准确、简易的方法,如改良糖类降解试验;产色底物快速酶试验;丁酸盐油脂水解试验;丁酸酯酶试验。其中:Bacto-TB水解试验具有特异实用、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可对MC作出快速鉴定。基于LPS的血清学分型、β内酰胺酶蛋白等电聚焦、蛋白外膜电泳谱均已用于MC的表现

治疗卡他莫拉菌感染的相关介绍

  MC所致许多感染均可口服抗生素治疗。MC对以下药物通常是敏感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MC也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注射用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

治疗卡他莫拉菌感染的相关介绍

  MC所致许多感染均可口服抗生素治疗。MC对以下药物通常是敏感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MC也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注射用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

关于卡他莫拉菌感染的基本介绍

  随着对本属细菌的深入研究其命名还将会发生变化。卡他莫拉(MC)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过去认为仅是健康人呼吸道的正常寄居菌群,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菌,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最近10年来建立了研究MC的各种动物模型,有些模型并不适用于研究人类感染

新型四价疫苗,同时抵御埃博拉等四种最致命出血热病毒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水肿、出血、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原分属于4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丝状病毒科。  在这些出血热病毒中,两类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

如何诊断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对暴发流行时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在多发特定职业人群中,根据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也不难诊断。根据病原学血清学的阳性结果,即可作出确诊。但在散发病例中误诊率高达80%~100%。  鉴别诊断:  急性期应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Q热及病毒性感染等发热疾病相鉴别。一旦肺部出现病变及呼

吸猫会感染鹦鹉热-鹦鹉热都有啥症状?

#女子疑因宠物店吸猫感染鹦鹉热#39岁的白领于小姐(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宠物店“吸了一次猫”,自己就会高烧不退。原来,她竟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12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长征医院了解到,近日前来就医的于小姐,“吸猫”时疑似接触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简述利巴韦林的适应症

  1、用于治疗拉沙热或流行性出血热(具肾脏综合征或肺炎表现者)(静脉滴注或口服)。  2、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与重组干扰素α2b或peg干扰素α合用)。  3、防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滴鼻)。

简述病毒唑的适应症

  1、用于治疗拉沙热或流行性出血热(具肾脏综合征或肺炎表现者)(静脉滴注或口服)。  2、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与重组干扰素α2b或peg干扰素α合用)。  3、防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滴鼻)。

简述卡他莫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该菌可引起人类多种感染。如急性中耳炎、上颌窦炎和下呼吸道感染,亦可引起脑膜炎、心内膜炎、尿道炎,婴儿和儿童眼结膜炎、角膜炎和败血症。近来报道MC尚可致男女性生殖泌尿道的感染,如前庭大腺脓肿、男性尿道炎等。该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渐多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吸猫”为什么会感染鹦鹉热?

鹦鹉热衣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患者所说的“吸猫”很符合呼吸道感染途径。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在鹦鹉体内,患病的鹦鹉会通过粪便、眼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向外界排菌。比如,粪便中鹦鹉热衣原体能够保持感染活性长达1个月。人如果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患病鹦鹉的羽毛,就可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虽然主

预防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简介

  对禽类养殖场、鸟类市场及运输过程实行严格的检疫。对被感染的场所和房舍应消毒处理和检疫监督。在鸟类密集装运前后可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必要时必须采取检疫和隔离观察措施  从本病的复发和再感染看似无持久而充分的免疫力接种疫苗的效果仍不理想,对易感人群尚少有力的防护手段,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