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概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但在心脏以外的组织中也有低浓度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阅读全文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概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但在心脏以外的组织中也有低浓度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

  用两种hFAB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和血清hFABP浓度。可以用全血样本进行一步免疫色谱分析法来快速测量hFABP;获得血清hFABP水平定性数据需要15分钟。利用面板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对AMI检测的灵敏度高(93%)但是特异性低(43%)。hFABP在血浆和血清中的正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作用及检测

  作用  hFABP的几个生物学方面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用的生物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以及(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缺血损伤后快速出现hFABP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但CT或MRI检查通常在数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通过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水平虽然可早期诊断,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近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但CT或MRI检查通常在数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通过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水平虽然可早期诊断,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近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综述

理化特点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14~15 kD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中,心、肝、小肠中含量较多,FABP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10。心脏中的FABP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H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但CT或MRI检查通常在数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通过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水平虽然可早期诊断,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近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综述

理化特点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14~15 kD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中,心、肝、小肠中含量较多,FABP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10。心脏中的FABP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H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综述

理化特点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14~15 kD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中,心、肝、小肠中含量较多,FABP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10。心脏中的FABP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作用是什么

  hFABP的几个生物学方面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用的生物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以及(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缺血损伤后快速出现hFABP表明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