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研究员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圆尾鱼化石

东方圆尾鱼正型标本(左)和线条复原图(右) 《古脊椎动物学报》最近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院士等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圆尾鱼一新种——东方圆尾鱼(Cyclurus orientalis)。东方圆尾鱼属于弓鳍鱼目弓鳍鱼科,标本采集于中国湖南省湘乡市下湾铺早始新世至中始新世下湾铺组。东方圆尾鱼化石的尾前椎为双椎型,除第一尾椎和第一尾下骨外,其余尾椎和尾下骨均一对一愈合,无膜质尾骨且背鳍较长,因此,可以确信为弓鳍鱼科的弓鳍鱼亚科成员。因其第一冠状骨上的牙齿顶端圆钝,而被归入圆尾鱼属。本新种与圆尾鱼属中其他种的区别在于:背鳍鳍条较少;身体短而高;脊椎和椎体较少。 在始新世淡水鱼类的跨太平洋分布达到鼎盛时,由于弓鳍鱼亚科并非仅分布于太平洋两岸的类群,因此不能作为跨太平洋分布的指示类群。弓鳍鱼亚科在北半球的分布范围更广,与某些其他淡水鱼类群例如狗鱼科(Esocidae)和骨舌鱼科(Osteo......阅读全文

古脊椎所研究员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圆尾鱼化石

    东方圆尾鱼正型标本(左)和线条复原图(右)  《古脊椎动物学报》最近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院士等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圆尾鱼一新种——东方圆尾鱼(Cyclurus orientalis)。东方圆尾鱼属于弓鳍鱼目弓鳍鱼科,标本采集于中国湖南省湘乡市下湾铺

天下第一条雀鳝鱼类现身云南

  一种长梭形小鱼,次圆形尾,全身布满乌黑发亮的方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徐光辉等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约2.44亿年前)海相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古鱼类,命名为圆尾滇东鱼。它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铰齿鱼类,为揭示雀鳝鱼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近日

天下第一条雀鳝鱼类现身云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60.shtm一种长梭形小鱼,次圆形尾,全身布满乌黑发亮的方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徐光辉等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约2.44亿年前)海相地层中发现一

已知最原始的铰齿鱼“现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74.shtm一种长梭形小鱼,次圆形尾,全身布满乌黑发亮的方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约2.44亿年前)海相地层发现一种新的古鱼类,命名为圆尾滇东

古脊椎所在贵州盘县发现2.42亿年前最原始的预言鱼目化石

  据最新一期的《古脊椎动物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贵州盘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近鲱形类(Halecomorphi)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该发现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原始的属种

古脊椎所揭示罗平强壮鱼关键头骨特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 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头

古脊椎所等发现真钱伯兽化石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与怪物同行》中,水龙兽被一种叫真钱伯兽(Euchambersia)的兽头类用毒杀死。这种远古动物,头长仅有10厘米。遗憾的是,从第一件标本被发现至今已近百年,在南非仅发现了两个头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与合作者,在《生物学快报》(Bi

古脊椎所等揭示硬骨鱼式鳞片的起源

  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自然》(Nature)上,报道了一条4.25亿年前的古老鱼类——初始全颌鱼。初始全颌鱼具有典型盾皮鱼类膜质骨甲及硬骨鱼式的颌骨,是堪与始祖鸟等相提并论的、介于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重要过渡化石。近期,《自然-通讯》(Nature  Co

中科院古脊椎所发现中国麋鹿化石新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为课题组对产自山西天镇的鹿角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了麋鹿的两个种,其中一个是双叉麋鹿,另外一个由于形态的不同,建立了麋鹿种之下的一个亚种——原达氏鹿,并系统讨论了所有麋鹿化石种的分类位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第四纪

古脊椎所在泥河湾盆地发现我国最长的鹿腿化石

  真枝角鹿(Eucladoceros)是一种大型鹿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目前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标准化石。  我国的真枝角鹿20世纪20年代就已在河北泥河湾盆地最先发现,材料包括较为完整的头骨、角枝及头后骨骼,由于其特殊的角枝形状,被Teilhard de Cha

古脊椎所等古老鱼类化石研究揭开有颌脊椎动物演化史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业已全部灭绝。搞清楚这些大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弄清作为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硬骨鱼类的起源,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共同祖先的特征组

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18.shtm 中新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传统的“积极的捕食策略倾向导致有颌类起源”假说是正确答案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

相隔十年,硬骨鱼式鳞片起源之谜得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929.shtm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了一条4.25亿年前的古老鱼类——初始全颌鱼,它具有典型盾皮鱼类膜质骨甲以及硬骨鱼式的颌骨,是堪与始祖鸟等相提并论的、介于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重要过渡

古脊椎所发现体内保存蛋壳的中生代鸟类化石

  鸟类演化的成功与其独有的生殖孵育系统密不可分。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邹晶梅、巴约勒团队在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腹腔内含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类化石,为研究古鸟类的生殖繁育提供了新的信息,进而为

古脊椎所等在辽宁发现世界最早的怀孕蜥蜴化石

  胎生是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但大约1/5的现生有鳞类爬行动物(有鳞类包括蛇和蜥蜴)也是产活仔的,被称为卵胎生。在有鳞类中,胎生这一特征演化了100多次,演化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所有脊椎动物的总和。但这个特征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近日,一件体内带有胚胎的蜥蜴化石被

古脊椎所等在化石长颈鹿类食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博士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医学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合作,采用两种牙齿中磨痕方法,对中国北方和希腊的长颈鹿类化石进行了综合的食性分析和对比,以侯素宽为通讯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刊物《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2016,Vol.449: 1

古脊椎所等揭示2.4亿年前最小的预言鱼目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贵州中华真颌鱼在云贵地区多个化石点的新发现,详细描述了中华真颌鱼的骨骼特征,澄清了分类学上的争议,提出了中华真颌鱼属于预言鱼目的新观点。 贵州中华真颌鱼命名于1959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近鲱形类之一。模式标本

古脊椎所等揭示2.4亿年前最小的预言鱼目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贵州中华真颌鱼在云贵地区多个化石点的新发现,详细描述了中华真颌鱼的骨骼特征,澄清了分类学上的争议,提出了中华真颌鱼属于预言鱼目的新观点。 贵州中华真颌鱼命名于1959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近鲱形类之一。模式标本

古脊椎所首次在我国发现弱颌兽科兽头类化石

  弱颌兽科(Akidnognathidae)是一类主要发现在南非的兽头类,最古老的化石记录是小头兽带发现的Akidnognathus以及特化的没有犬后齿的Euchambersia;其出现时间晚于另外两大类群Baurioidea和 Whaitsioidea。除了南非,仅在俄罗斯发现Annathera

科学研究发现4.1亿年前九尾狐甲鱼及其特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81.shtm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盖志琨、林翔鸿、山显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在广西早泥盆世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了首个完整保存尾鳍的盔甲鱼类——九尾狐甲鱼

中科院团队完整呈现4.1亿年前玉海翼角鱼全貌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四代古鱼类学家薪火相传、接力研究30年,最新完成对产自云南曲靖“古鱼王国”、约4.1亿年前盔甲鱼类“玉海翼角鱼”新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终于使玉海翼角鱼的全貌得以完整呈现,并填补了盔甲

古脊椎所等在云南禄劝地区首次发现中泥盆世沟鳞鱼

沟鳞鱼科是在泥盆纪末期就已绝灭的盾皮鱼纲胴甲鱼目中的一个单系类群,其模式属沟鳞鱼属(Bothriolepis Eichwald,1840)的研究历史悠久,是胴甲鱼类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属。全球发现的该属中种的数量迄今已超过60个。除模式属以外,以往得到学界认可的、归入沟鳞鱼科的属仅包括5个

古脊椎所发现恐龙化石保存1亿多年前禾本植物起源信息

  注重学科交叉,拓展研究方向,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宗旨之一。吴妍、尤海鲁和李小强三位研究人员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近日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从一亿多年前早白垩纪晚期发现的鸭嘴龙类恐龙(马鬃龙)牙齿周边保存的一种特殊结构中,成功提取到植物表皮和植硅体残留物。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揭

古脊椎所浙江天台盆地发现恐龙蛋一新蛋科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课题组近期在浙江天台盆地双塘、桥下、酒厂等多个地点的赤城山组一段发现十几枚蛋化石的蛋壳结构非常特殊,与目前已知的恐龙蛋类型明显不同,研究后认为是恐龙蛋新蛋科化石。11月2日,《科学通报》第57卷31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这一新的恐龙蛋类

3.9亿年前的东方鱼为何能多存活两千万年?

  “这件大约3.9亿年前的东方鱼化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鳃(囊)特别多,多达45对,比之前命名多鳃鱼的12对还要多很多,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多鳃鱼的认识,也成为目前世界上鳃囊最多的一种鱼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盖志琨研究员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研究团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初始全颌鱼化石

经过扫描获取数据获得的还原图片与古鱼化石对比(9月24日摄)。   《自然》杂志9月25日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新发现进行在线报道,朱敏和他领导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方面取得进展,新发现将填补盾皮鱼纲和硬骨鱼纲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   朱敏等

古脊椎所在内蒙古中部发现中新世最晚期三趾马化石

  三趾马(Hipparion属)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旧大陆,它们在欧亚大陆的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特别繁盛,是地层对比和环境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丰富的三趾马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许多化石地点,主要产自红土堆积中。内蒙古中部的三趾马化石此前也发现于红土堆积,如化德县土城子和四子王旗乌兰花。这个地区的河湖相沉积

科学家揭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演化新证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757.shtm一项英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肩膀部分起源于古代鱼类的鳃弓,即环绕喉咙的弯曲支撑。相关论文11月1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能够解放双手,成为地球的主宰,离不开脊椎动物成对附肢

4亿年前这条鱼揭示古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03.shtm鱼类究竟是如何演化出“颌”这种重要结构的?过去有假说认为,是它们越来越快地游泳速度所导致的。近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与英国

盔甲鱼类研究佐证了发育生物学有关颌起源的假说

  颌的起源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非常关键和最具革命性的演化事件。根据七鳃鳗和有颌类头部发育遗传学的对比研究,科学家了提出了颌演化异位理论的假说,即颌的起源,是在上皮-外胚层间质细胞相互作用中,由于口腔发育调控基因的异位表达所导致的一次演化上的创新,认为无颌类鼻垂体复合体的分裂是颌发育的最根本的先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