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膜分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Science 2014 (346) 1356-1359) 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将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开层获得了单分子层厚度的分子筛纳米片。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组装方法得到厚度<5nm的超薄分子筛膜。该分子筛膜可以快速而精确地筛分尺寸差异仅为0.04 纳米的氢气和二氧化碳分子,从而将后者有效截留。该纳米片分子筛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选择性远远超过了文献报道的氢气/二氧化碳分离膜,是文献显示唯一能达到二氧化碳燃烧前捕获应用要求的膜材料。 《膜科学》杂志副主编,美国著名无机......阅读全文

有机膜和无机分子筛渗透汽化膜比较

无机分子筛渗透汽化膜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寿命长、分离稳定性好有机膜:溶胀作用导致膜分离性能呈持续下降过程无机分子筛膜:不存在溶胀作用,分离性能稳定,减少了换膜频繁停机对生产的影响(2)分离性能高,一次收率高有机膜:溶解-扩散机理,分离性能有限,尤其是针对高纯溶剂制备,一次收率低无机分子筛膜:规则

分子筛膜多维构筑基元述评文章

  近日,大连化物所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副研究员受邀撰写了分子筛膜多维构筑基元评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研究团队在分子筛膜构筑基元的多维度发展、变革等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展望了分子筛膜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子筛膜的构筑基元类型决定了其微观砌合方式,晶间缺陷与分离传

大连化物所金属有机骨架分子筛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李砚硕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分子筛膜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5483-154

科学家应邀发表分子筛膜多维构筑基元述评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受邀撰写了分子筛膜多维构筑基元评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研究团队在分子筛膜构筑基元的多维度发展、变革等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展望了分子筛膜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研究评述》上。 分子筛膜的构筑基元类型决定了其微观砌合方式,

科学家成功制备出“薄于蝉翼”的分子筛膜

  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制备出一种由1纳米厚的纳米片构成的分子筛膜,其厚度仅为蝉翼厚度的千分之一,远远“薄于蝉翼”。常规分子筛膜的厚度则为蝉翼厚度的十倍以上。该纳米片不仅极薄,而且具有如“筛眼”般高度规整的孔道,可以精确筛分尺

宁波材料所在分子筛膜反应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反应和分离是化学工业的两大基本过程,反应-分离一体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膜催化反应把化工过程的催化和分离过程耦合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完成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两个过程,从而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的目的,具有简化流程、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等优点。膜催化反应技术应用的关键与核心是研制出既对反应物具有高催

亚纳米膜可实现同步自组装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未来学家曾设想过一种分子通道聚合物膜,可用来捕获碳,生产以太阳能为基础的燃料,或进行海水淡化处理,不过前提是这类聚合物膜可以很容易地大规模制造。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度均匀亚纳米通道的自组装聚合物膜,首次实现了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有机纳米管制备功

纳米粒子膜可以卷起来

由于金纳米粒子膜两面的有机分子是非对称分布,研究人员能用电子束以特定方向折叠这种膜。  20多年前,科学家就用纳米粒子造出了2D薄膜、3D晶体等各种随机聚集结构,但一直还不能把一张薄膜卷起来,或折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密苏里大学和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用一种简单

广东采用膜内纳米颗粒组装技术设计新型分离膜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贺斌团队成功采用膜内纳米颗粒组装技术设计新型分离膜。相关研究发表于《膜科学杂志》(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博士后马宇及硕士高芳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斌及马宇为通讯作者。作为采用压力驱动的分

大化所合成出高度面内取向和无缺陷分子筛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分子筛膜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自行开发的电化学离子热合成方法,原位合成出了具有优异防腐蚀性能的高度面内取向和无缺陷的分子筛膜。相关结果以通讯形式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分子筛膜已广泛应用于分离、催化和功能涂层等。

德国应用化学:制备出高选择性“零维”分子筛膜

   用一把“筛子”将大小各异的物质分离开,通过这个思想,科学家研发出各式各样的分子筛膜。但“筛孔”的大小并不好控制,一张膜上的筛孔或大或小,让不少分子成为“漏网之鱼”,分子筛膜的选择性大大降低。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提出以简单“零维分子”——2—甲基咪唑

纳米微粒可以摧毁顽固细菌生物膜

  不少老病号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局面: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抗生素几乎失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近日宣布,该校科学家用纳米微粒打碎了顽固的细菌生物膜。这一发现将为细菌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提供治疗思路。    应对生物膜细菌的耐药性,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研发新的抗生素;二是打碎生物膜,把细菌分割开来。此

纳米微粒可以摧毁顽固细菌生物膜

  不少老病号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局面: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抗生素几乎失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近日宣布,该校科学家用纳米微粒打碎了顽固的细菌生物膜。这一发现将为细菌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提供治疗思路。  应对生物膜细菌的耐药性,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研发新的抗生素;二是打碎生物膜,把细菌分割开来。此次,新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简介

  2003年12月4日公开的Columbian化学公司世界ZL揭示了一种磺酸导体聚合物接枝碳材料。其制作工艺为将含杂原子的导体聚合物单体在碳材料中氧化聚合,并磺化接枝,该方法也可进一步金属化聚合物接枝的碳材料。含碳材料可以是炭黑、石墨、纳米碳或fullerenes等。聚合物为聚苯胺、聚吡咯等。其质

PEI亚纳米多孔分离膜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利用重离子束辐照技术制备出具有优异离子分离性能的聚醚酰亚胺(PEI)亚纳米多孔分离膜。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ion sieving and 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sub-nanoporou

超滤净水器的PAN膜和PVDF膜以及纳米膜表超滤膜的介绍

  PAN膜:  ● 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有耐酸、耐碱以及耐水解的性能,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 膜丝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柔韧性;  ● 经过亲水改性,产水量大,并具备很强的抗污染性。  ● 膜丝配方材料少,工艺容易控制,不会出现象PVC原料配方材料多而导致膜本身的异味问题。  PVDF膜:  ●

去小留大,分子筛网高效分离二氧化碳与甲烷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顾学红制备出了一种高性能天然气脱碳分子筛膜,为实现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高效分离提供帮助。日前,这一研究成果以《沸石分子筛骨架柔性调控实现超高选择性二氧化碳分离》为题,刊发于《自然—通讯》。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杜鹏表

科研人员开发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55.shtm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普鲁士蓝、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极具前景。近日,中国

纳米复合光热膜促进水蒸发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江河清带领的膜分离与催化团队提出,利用不同维度纳米材料的复合策略,实现对光热膜表面微结构的调控,从而提高光捕获效率,获得理想的光热蒸发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化学A》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的

科研人员开发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普鲁士蓝、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极具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新型三维介孔生物传感膜,大幅提高了葡萄糖生物传

嵌段共聚物纳米膜能过滤水中细菌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嵌段共聚物合成出一种新式的纳米膜,该膜可过滤掉饮用水中的细菌。科学家认为,这种纳米膜或可解决一个多年悬而未决的全球健康问题:如何将细菌从饮用水中隔离开。该研究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水分子和细菌非常微小,人的裸眼无法看到,科学

碳纳米管膜形成超流体的过程介绍

于量子液体低于某临界转变温度会形成超流态。比如氦最丰富的同位素,氦-4,在低于 2.17 K(−270.98°C) 时便会变成超流体。氦-4形成超流态的相变称为Lambda相变(Lambda transition),因它的比热容对温度曲线形状如同希腊字母“λ”一样。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些相近的相变亦因而

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摘要】  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纳米粒子,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纳米粒子上,制备出高特异性的磁纳米探针;利用此探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建立了定量检测蛋白类激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及动态检验地带网光散射仪对磁纳米探针进行表征,同时对化学发光

碳纳米管膜可让受损视网膜重新感光

   最近,一个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英国纽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开发出一种包含碳纳米管和纳米棒的薄膜,有望作为一种无线植入设备,诱导视网膜光刺激效果极佳。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纳米快报》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光射到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是视觉过程的第一步

聚醚酰亚胺亚纳米多孔分离膜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利用重离子束辐照技术制备出具有优异离子分离性能的聚醚酰亚胺(PEI)亚纳米多孔分离膜。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ion sieving and 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sub-nanoporou

足球带来的灵感-研究提出“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与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团队合作,提出了“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表明了金属-有机框架膜的氢气/二氧化碳分离选择性可由温度动态、可逆调制,并且膜在513K下的选择性较室温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热驱动分

低成本!纳米膜公斤级海水提铀海试试验

     南海海域公斤级海试试验平台航拍照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供图  30万吨海水才有1公斤铀,不亚于“大海捞针”。正是考虑到成本过高等问题,社会对海水提铀可行性的质疑一直存在,但这并没有影响科学研究。近年来,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关于海水提铀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工程化海水提铀的低成本解决方

高柔性MOF纳米片膜实现超快醇水分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72.shtm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赵之平团队提出了一种在聚合物基底中包埋晶种进而通过表面晶体诱导生长法精确构筑MOF纳米片膜的新构想,在聚合物基底表面实现了高柔性超疏水MOF膜的层

新型纳米膜可以毫秒的速度将污水化为清水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由一束纳米管组成的膜。他们使用它作为纳米反应器,使用阳光作为驱动器,将以亚甲基蓝标记的水在数毫秒内转化为清澈的水(ACS Nano, "Enhanced Organic Photocatalysis in Confined Flow thro

苏州纳米所在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气体分离膜技术以其高效、低能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工业分离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传统气体分离膜材料气体渗透系数很低,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开发高透过率、高选择性的膜材料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自具微孔聚合物(PIM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具有高透过性及合理选择性的高分子材料,其对气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