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解读

我国是受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的国家之一,尿砷是一种反应近期砷暴露的最佳生物学标志,在评价砷暴露者中毒程度的指标中,尿砷水平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我国现行的尿砷检测标准有《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和《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29-1996)。与上述方法相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线性范围更宽、结果重现性更好、回收率范围更准确、抗干扰能力更强的优点,更适合尿中砷的测定,可较好地应用于大样本尿中砷元素的检测,能极大地减少研究者的工作量,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提供新的、高灵敏度的技术检测规范,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中心联合制定了《尿中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该标准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考虑了我国......阅读全文

梅毒防治相关研究的进展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主要以性传播为主的性传播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梅毒仍然是一种流行广泛和负担严重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新发病例560万,感染病例1800万。虽然90%以上的梅毒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梅毒在高危人群中仍然流行。近年来

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研究获突破

NIPT用于检测常见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问题已有十多年历史,该技术已成为阻断由染色体疾病造成的遗传性出生缺陷的主要临床手段。除了对唐氏综合征等非整倍体疾病的检测,NIPT已扩展到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此外,NIPT也可以用于筛查如软骨发育不全等常见单基因病。 然而,目前的NIPT技术还无法

科学家提出新肝癌防治研究计划

   11月13日,在香山科学会议第611次学术研讨会上,科学家围绕“以中西医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提升原发性肝癌疗效”开展讨论后,拟提出“国家肿瘤(肝癌)防治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以疾病系统管理为指导,鼓励实施一系列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可行性的肝癌防治方法,旨在未来的10年

有害螺类防治研究获国家发明ZL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徐良雄、魏孝义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类的统称,在海水、淡水和陆地上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其中许多螺类可供人们食用或用作饲料、饵料,但许多螺类也是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

高血压防治:让中国原创研究引领世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91.shtm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未使用降

转化医学研究聚焦重大疾病防治

山西肿瘤医院院长王国平(右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右二)、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右三)、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茂林出席分中心启动仪式。  由山西省卫生厅、山西医科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承办的“2010华夏之源·生命

研究称防治高血压低盐是关键

  美国西北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日常较多食用盐,即使同时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仍然关联较高高血压风险。   研究人员调查4680名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中年人,了解他们的饮食情况,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采集尿样,分析数十种营养成分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也无论体

研究发现:可用携带特殊基因的蚊子防治疟疾

  英国《自然》网站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特殊基因可以在蚊子种群中大量扩散,这将大大推动用转基因蚊子防治疟疾的研究进展。  在用转基因蚊子防治疟疾方面,过去已有研究发现了一些能够减少蚊子传播疟疾能力的特殊基因,但问题是,如果这些基因不能在野外的蚊子种群中迅速扩散,即使在

河北研究起草水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河北省,如今还面临着水环境状况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治水,让河水变清?如何护水,保饮水安全?河北省正酝酿新政策。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环保厅获悉,河北将选择14条重污染河流,谋划195个项目,投资97亿元,实施一河一策,力争实现水质明显改善。   推广洨河治理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挂牌

  12月30日,应急管理部和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成立启动会,签署联合共建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挂牌。  会议指出,成立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

概述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方向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酶学等的空前进展,以及许多新尖精细技术的建立,使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的消化病学已是内科学中一门日臻完善的分支学科。  消化系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关系密切。消化系疾病可有消化道

骨性关节炎机理与防治研究获进展

  近日,记者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科学家在骨性关节炎机理与防治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发现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发生机制与软骨下骨及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有重要相关性。研究成果5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由深圳先进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引进深圳市骨与关节

微藻病虫害防治研究获新进展

  小球藻生长速度快、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色素、油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妆品和饲料领域。近年来,小球藻在生物能源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小球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经常发生生物污染,其中以食藻性浮游动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成为制约小球藻产业健康发展

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揭牌成立

  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11月13日成立并揭牌。此研究院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研究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同时协助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培养地质灾害防治人才。  我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陕西省又是我国地质灾害

“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聚焦基础研究

  又到了5月12日,尽管已过去四年之久,但汶川大地震给国人带来的依然是刻骨铭心的疼痛。与地震相伴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年来也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获批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亦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为何如此之难?伴随着

研究发现甘露糖可防治糖尿病与哮喘

   人们通常认为吃糖过多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肥胖、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但甘露糖也许例外。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领导的一项研究24日说,小鼠实验显示,多吃甘露糖有可能防治糖尿病与哮喘。   甘露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蔓越莓等浆果和其他一些植物中的糖。此前有研究显示,它对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通常

防治过敏性哮喘,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6日凌晨0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赵勇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论文。该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主要通过调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UFAs) -PPARγ-ATP-STAT6通路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调节过敏性哮喘。该研究为过敏性哮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

防治过敏性哮喘,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6日凌晨0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赵勇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论文。 该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主要通过调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UFAs) -PPARγ-ATP-STAT6通路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调节过敏性哮喘。 该研究为过敏性哮喘的防治提供

微藻病虫害防治研究获新进展

  小球藻生长速度快、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色素、油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妆品和饲料领域。近年来,小球藻在生物能源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小球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经常发生生物污染,其中以食藻性浮游动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成为制约小球藻产业健康发展

生物防治夜蛾科害虫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05.shtm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优稀水果研究团队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在生物防治夜蛾科害虫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

最新研究显示: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心脏病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网站日前报道,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新西兰接受了基因编辑临床试验,以期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治心脏病。这项临床试验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治心脏病的一次新探索。  据报道,本次试验采用了一种新型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有望永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我国学者在血管钙化防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SIRT6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Runx2抑制血管钙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70506、81670676、81422011)等资助下,中山大学黄辉教授团队在血管钙化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SIRT6 通过调控Runx2抑制慢性肾脏病中血管平滑肌的成骨转分化

肝炎与肝癌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

  8月27日,由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共同参与的肝炎与肝癌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心理事长吴孟超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为中心揭牌。   据了解,该中心旨在加快我国肝炎与肝癌创新力量和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将通过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头部疾患的防治研究”通过技术验收

   2018年6月21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头部疾患的防治研究”项目(编号:2014BAI04B00)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项目技术验收。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以神经功能保护和修复、疾病个体化综合治疗为理念,搭建了信息技术标准化、数据控制一体化的中国脑肿瘤注册登记平台和协同研究网络,提出了多中心

成都山地所泥石流防治结构研究取得新成果

  泥石流包含大量粗大颗粒且运动速度快而具有极大破坏力,所以通过水石分离方法对粗大颗粒进行调控可以减轻泥石流灾害。目前具有水石分离功能的泥石流减灾工程主要为各种透水型拦挡坝,然而,这些结构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结构开口易被分离出的固体颗粒堵塞并造成淤积,从而导致结构的水石分离功能不能持续发挥,并失去减

新研究发现能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基因

  褐飞虱自古以来严重危害日本的水稻生产。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宣布,研究人员确定了水稻体内一种能防治褐飞虱的基因,从而有望开发出抗这种虫害的水稻新品种。  研究人员发现,产于印度的水稻不会遭褐飞虱危害,因为印度产水稻含一种名为BPH26的基因。他们将这种基因植入日本产水稻,发现褐飞虱无法吸食水

上海巴斯德所HIV1新型防治策略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otent and broad anti-HIV-1 activity exhibited by a GPI-anchored peptide derived f

利用肉桂天然成分防治红火蚁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鸿教授与徐汉虹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利用肉桂天然成分防治红火蚁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pest science。博士研究生邢欢铃和胡颍琦(2017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科毕业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鸿和

浙江大学启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10月16日启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研究”。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据介绍,这是目前全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在启动会上表示,“创新研究群体”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团队,而农业害

研究为提高入侵植物生物防治效率提供新思路

  入侵植物防治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一项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植食性昆虫种群动态、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并为入侵植物生物防治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生态学期刊Ecology上。  植食性昆虫通过植物的系统诱导反应产生复杂且多样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