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桥梁振幅仪工作原理

桥梁振幅仪 型号:GD-BJQN-4A 产品用途: GD-BJQN-4A型桥梁振幅检测仪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动、静态挠曲位移数值,桥梁基座位移,墩台位移,大型建筑物形变位移等。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将探测器安装在探测器支架上,并接触放置在桥梁被测点上,同理根据要测量的点,顺序安装好其他探测器。将探测器通过传输线缆连接至终端控制器,当桥梁加载后桥梁发生变形时,探测器上放置了一个相应的位移变形传感器会测量出相应的变形位移,并传输至终端控制器。由终端控制器通过软件处理显示相应桥梁震动幅度的较大挠度、较小挠度等。 主要技术参数: 检测测量范围:0-50mm ; 检测精度:±0.02mm ; 分辨率:±0.01mm ; 接口形式:RS485接口(可配备无线传输接口); 传输距离:200m ; 软件可显示较大挠度、较小挠度、振动幅度、时程曲线、静态位仪......阅读全文

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桥梁振幅仪工作原理

  桥梁振幅仪 型号:GD-BJQN-4A   产品用途:   GD-BJQN-4A型桥梁振幅检测仪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动、静态挠曲位移数值,桥梁基座位移,墩台位移,大型建筑物形变位移等。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将探测器安装在探测器支架上,并接触放置在桥梁被测点上,同理根

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桥梁振幅仪工作原理

  桥梁振幅仪 型号:GD-BJQN-4A   产品用途:   GD-BJQN-4A型桥梁振幅检测仪用于检测各类桥梁的振动幅度,动、静态挠曲位移数值,桥梁基座位移,墩台位移,大型建筑物形变位移等。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将探测器安装在探测器支架上,并接触放置在桥梁被测点上,同理根

道路桥梁护栏水平推力检测仪工作原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楼梯栏杆与阳台栏杆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也在不断的增多,有建筑工程就有与其相配套的安全护栏。道路桥梁两侧的安全护栏等应该满足何种标准及工作原理?道路桥梁护栏水平推力检测仪工作原理;检测前先选取好合适的反力支撑点,通过推力仪螺纹调节好合适的距离,组装好压力传感器,接好数显表。反力支

不同振动幅度检测仪测量振幅误差的原因解析

  振幅代表振动的大小,使用电机振动幅度检测仪用于周期性运动测量,以检测运动机械的不平衡和偏离。专为现场测量各种机械振动而设计,以便为质量控制,运行时间及事先的设备维护提供数据。选用高性能的加速计,实现准确的、可重复性测量。具有轴承状况测量功能。  由于各种设备所有机械问题及电气问题均会产生振动信号

桥梁挠度检测仪的简介

  挠度仪用于测量挠度的仪器。挠度仪可以在任意角度测量上方物体垂直距离的变化量,主要用于桥梁静态、动态挠曲度的测量,桥梁竣工验收、鉴定;军用浮桥、吊桥等特殊桥梁检测;大坝、码头的变形及震动位移监测;或大跨度结构的梁、柱、高层建筑、起重机械、钻井平台等的变形、振动的位移。

桥梁挠度仪的特点介绍

   桥梁挠度仪采用光电图像法,通过仪器中的工业CCD,记录固定于被测体的靶标的位移形变情况,来判断被测体的位移形变情况。    具有架设简单、采集速度快、度高等特点。主要用于桥梁的动态、静态挠度检测,也可用于检测龙门吊、高层建筑、坝体等结构体振动与位移。   092013443.png

桥梁挠度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以检测桥梁挠度为例:将挠度探测器安装在探测器支架上,并接触放置在桥梁被测点上,同理根据要测量的点,顺序安装好其他挠度探测器。将挠度探测器通过传输线缆连接至终端控制器,当桥梁加载后桥梁发生挠度变形时,挠度探测器上放置了一个相应的位移变形传感器会测量出相应的变形位移,并传输至终端控制器。由终端控制器

中外“桥梁医生”共同研发桥梁健康监测新“神器”

  11月9日,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中英项目团队联合申报中国(江苏)-英国产业挑战合作计划合作项目——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云平台的联合研发-iSHM科研项目启动会议在东南大学大礼堂举行。英国诺丁汉大学孟晓林教授以及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副总经理

桥梁挠度检测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检测方式:光电图象法  测量参量:单点动态,多点静态  检测距离:500m  检测量程:0.8m  测量精度:0.02mm(30m处)  采样频率:200Hz  频率响应:50 Hz  记录时间:可设置任意时间  控制方式:笔记本或专用控制器  传输接口:USB  标定方式:自标定  靶标配置:

发挥检验检测机构桥梁纽带作用

  供给侧改革着力于有效供给,旨在通过建立有效制度供给,支持有效产品、服务供给,激活全要素生产率。检验检测行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质量基础,是联结供给、需求两侧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改善供应侧有效供给潜力;通过信息流,改善供需对接,提高市场效率,实现有效供给。  引导质量发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