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复旦大学CancerRes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氧化应激可促进SIRT2与磷酸甘油酸酯变位酶2(PGAM2)互作,由此刺激PGAM2脱乙酰基化并激活PGAM2。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任职于复旦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因其杰出的科学成果熊跃教授曾获得“美国癌症协会青年研究人员奖”,“Pew学者奖”,“美国国防部乳腺癌研究职业发展奖”, 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Gertrude B. Elion研究奖”等奖励。目前的研究领域为肿瘤和干细胞周期调控、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式和蛋白泛素化。 糖酵解过程被认为是生物获取能量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糖酵解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酶,如醛缩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烯醇化酶等。其中,PGAM是糖酵解和葡萄糖......阅读全文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重磅级文章解读抗肿瘤新型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抑制剂分子,这种特殊分子药物能够对PTEN缺失的癌细胞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相关研究或为未来科学家们开发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全球从事癌症研究的科学家们相继发现多种抗癌靶点,与此同时研究者

复旦大学,中科院Cancer Res发现癌症转移的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KRAS-NFκB-YY1-miR-489 signaling axis control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发现KRAS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

复旦大学最新Cancer Cell文章

  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胰腺癌中乳酸脱氢酶A(LDH-A)的一种上调作用机制,指出LDH-A的一种乙酰化修饰会抑制其活性,并靶向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因此在胰腺癌患者体内,这种乙酰化会减少,并伴随L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1日C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基于尿液的疾病检测研究进展一览

  每次小便时,很多人只是将尿液冲走了事,并没有意识到尿液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尿液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的生物流体。  医生、营养学家和环境科学家不仅对尿液的物理性状,如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pH和比重等感兴趣,也对尿液的化学成分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们揭示了有关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他们所吃的

梳理维生素E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它是机体许多器官、神经以及肌肉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营养物质,而且其也是一种抗凝剂,可以减少凝血。人体不能生成维生素E,只能从油脂、肉类以及其它食物中摄入,但是人们常常摄入维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饮

曹雪涛院士团队重要研究成果汇总

  【1】Science: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揭示hnRNPA2B1识别病毒DNA并促进IFN-α/β产生  doi:10.1126/science.aav0758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识别病毒核酸可触发宿主对病毒的先天免疫应答。这导

Science特刊:癌症治疗前沿进展

  长达十年的癌症基因组计划为了解这种疾病的复杂性提供了许多信息,也带来了不少希望。现在我们知道遗传突变会促进肿瘤生长,这在患者各个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也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肿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异。这种异质性解释了为何某种药物能治疗一个患者,但另外一个患者却没有效果,以及为何患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专家点评Nature 中国科学家发现肝癌精准治疗新靶点

  肝癌由于预后差、死亡率高、不易早期诊断等特征,也常被称为“癌中之王”(一般认为是胰腺癌)。肝癌是对各种组织学上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脏肿瘤的统称,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母细胞癌、胆管囊腺癌等。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绝大部分,约占原发性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新型癌症成像技术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进展

  随着癌症研究的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型癌症成像技术也在帮助科学家们对癌症进行更为快速的诊断,并且更加容易帮助寻找最具潜力的癌症新药并将新药推向临床试验;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就走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他们将先进的成像技术应用到了癌症药物的研发初期,结果显示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剔出效果不佳的

2016年关于肿瘤这些研究进展,你都知道吗?

  肿瘤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要攻克的难题,也一直在探寻肿瘤治疗的方法。2016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6的肿瘤研究都有哪些进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细胞能够快速增殖的机理,并且将此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2018年度巨献:肿瘤研究领域重磅级成果解读

  2016年Lancet杂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8927.4万人,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从2006年到2016年,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了17.8%。如今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而针对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也成为了当前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热

2016年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

梳理疾病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

复旦大学Cell发布表观遗传重要发现

  来自复旦大学、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由RACK7/KDM5C复合物充当增强子“刹车”,抑制了增强子过度激活。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蓝斐(Fei Lan)教授与施扬(Yang Sh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蓝斐教授的主要科

聚焦科学家们在癌症扩散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癌症扩散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Cancer Discov:揭示循环肿瘤细胞靶向扩散到远端器官的分子机制  doi:10.1158/2159-82

2016年肿瘤干细胞重磅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启动和重建肿瘤组织表型能力的肿瘤细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对化疗和放疗耐受。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科学家们也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试图通过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解决肿瘤起源及治

复旦大学首席科学家Cancer Cell揭示癌症转移机制

  来自复旦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研究人员证实,GOLM1调节EGFR/RTK回收驱动了肝细胞癌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5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复旦大学973首席科学家钦伦秀(Lun-Xiu Qin)教授,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王心伟(Xin Wei

复旦叶丹、熊跃Nature亮点推荐癌症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现任职复旦大学和北卡罗纳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和干细胞周期调控、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式和蛋白泛素化。复旦大学的叶丹(Dan Ye)研究员则主要围绕”代谢与人类疾病”,开展”乙酰化调控代谢酶分子机制”和”代谢中间物参与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两方面的研究。  8月17日,

科学家如何运用联合疗法治疗多种癌症?

  1】Oncology Letters:大豆卵磷脂与非甾体抗炎药组合可预防癌症且副作用更小!  doi:10.3892/ol.2018.8098  当德克萨斯大学健康医学中心(UTHealth)的科学家将大豆卵磷脂和一种非甾类抗炎药(NSAID)一起应用时,他们发现其抗癌性增加且副作用减轻了。这一

一文近期癌症转移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与癌症转移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来源:Wellcome Collection  【1】Nat Cell Biol:乳腺癌细胞或能转变其代谢策略来发生转移  doi:10.1038/s41556-020-047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

“癌中之王”胰腺癌近期研究进展一览

   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极低,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我们所熟知的乔布斯、帕瓦罗蒂、沈殿霞都是因为这一

同济大学团队解析癌症中的lncRNA

  为了在氧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存活,细胞需要启动一个复杂的响应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受到转录复合物HIF(缺氧诱导因子)的控制。几乎所有实体瘤的内部都是缺氧的,癌细胞也需要在HIF的帮助下适应环境,因此高水平HIF在实体瘤中非常常见。  人们普遍认为,缺氧条件以HIF-2α依赖的方式促进肾细胞癌(R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