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研评价要突出“唯原创性”标准

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大力破“四唯”“五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唯帽子)。新时代科研评价当立“唯原创性”为标准。 什么是“原创性”?如何评价“原创性”?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关于科研成果原创性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原创性是科学的最高价值。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将原创性视为最高价值。他将原创性纳入科学的五种精神气质之中,即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偏私性、原创性和怀疑主义。正是通过原创性科研成果,人类知识才得以不断增长。从科学家转型为科学社会学家的齐曼提出,所谓原创性,就是给人类知识宝库“添新砖”“加新瓦”。比如,提出新科学问题,探索新研究方法,获得新数据,提出新理论、新解释,或者是以上的组合。可以说,原创性是科学的精气神。 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以下简称REF),对科研成果的原创性提出相对可操作的界定,即原创性,指的是某个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阅读全文

科研评价要突出“唯原创性”标准

  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大力破“四唯”“五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唯帽子)。新时代科研评价当立“唯原创性”为标准。  什么是“原创性”?如何评价“原创性”?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关于科研成果原创性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原创性是科

科研评价:“破五唯”,立什么?

  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五唯”)清理。  但破“五唯”,会不会再回到人情关系和学术权威主导的老路?破“五唯”,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进行人才和科研评价?

施一公:公布另类评价制度 引导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探索

  10月22日,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学的终身副教授评价标准:  他指出,西湖大学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数、引用率等数据,而是让教师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我的贡献在我的领域里有多重要,如果离开我的贡献,这个领域会不会出现一个无法愈

光明日报:原创性科研仪器 科学之利器

  110多年来,约1/3的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奖给了那些在发展科学仪器或测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说:“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年初,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实验中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这一重要发现

中国科研迈入新原创时代

   当前创新驱动已成国策,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研方向,已经成为我国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一个又一个基础科学前沿披荆斩棘、屡获佳绩: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中微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干细胞、纳米……一个个原始创新成果,为中国科研步入新原

吕喆: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都欠哪些账

  三欠基础和能人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根基尚浅,基础薄弱。   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包括仪器仪表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常用的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虽然可凑合着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则很难保证其技术指

科技界委员建言“原创科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科技创新已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在3月5~6日的小组讨论中,众多科技界政协委员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开展好原创性的科研创新。   “五年以来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

南开校长:“唯论文”评价体系禁锢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学术界的科研评价体系,让学者的荣誉、收入、职称、项目都与论文挂钩,一定程度上让衡量标准“跑偏”,论文抄袭、花钱买版面等现象屡见不鲜。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直言,中国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唯论文”的衡量标准禁锢科技创新,需要“多把尺子”共同作用。  谈衡量标准:论

学者:“唯博士是举”是粗放式评价

屠呦呦的获奖引发对人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   “四唯”陷阱要不得   时下人才评价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陷阱”,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人才评价中“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现象。比如在大学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在争取科研经费、申报课题、评职称时都会遇到麻烦。   在谈到用文凭来

破除“唯论文”导向 加快完善科技评价制度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相关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台的背景和目标?各项具体措施怎样落实到位?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负责人。  问:出台《若干措施》基于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