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月1日,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揭牌仪式。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一个海外项目,中科院将通过此次合作,搭建以智利为中心,辐射南美其他国家的长期、稳固、互利合作的天文科技平台。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表示,向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必要条件,中科院需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智利的地理位置和天文观测时域与中国互补,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为中国科学家开展南半球天文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同时,中方在天文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设备研发技术能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为智方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詹文龙认为,多年来,没有优良台址、缺乏一流装置设备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天文发展的瓶颈。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使这一现状得以改变。中心将依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大学的天文机构,开展前沿天文观测研究和天文技术方法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与合作双赢。 据了解,2012年7月......阅读全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最新Nature

  北京时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科学进展。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支持下,研究团队自2018年1月启动青海冷湖地区的天文选址工作。研究团队克服野外高海拔等重重困难,建成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经过3年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界正为SKA做充分科学准备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为迎接天文领域SKA(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中国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在中国SKA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牵头下,中国天文界已形成11个科学工作组,并完成《中国SKA科学白皮书》中、英文版。  同时,

刘延东考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基地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的陪同下,来到海拔5100米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基地,并实地考察了海拔5250米的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平台建设现场。随后,刘延东听取了相关创新成果汇报,并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及研究所负责人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10月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   揭牌仪式在智利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智利大学代校长阿赛意图诺分别代表中智双方为该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10月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   揭牌仪式在智利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智利大学代校长阿赛意图诺分别代表中智双方为该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现新的星系团

  宇宙中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聚集,使得宇宙在百万光年尺度上呈现纤维状、巨墙和空洞等多种结构特征。星系团是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组成的集团,是宇宙纤维结构中星系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是宇宙中最大的自引力束缚系统,它们的质量一般是太阳质量的1014-1015倍。证认出宇宙中的星系团是探索它们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挑战蓝离散星形成传统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年轻星团中发现处于赫罗图上规则的两个蓝离散星序列,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5月1日,《自然》杂志天文子刊刊登了对该工作专门的评述文章,认为这一工作挑战了对蓝离散星形成机制及动力学环境的传统认知。 邓李才带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挑战蓝离散星形成传统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年轻星团中发现处于赫罗图上规则的两个蓝离散星序列,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5月1日,《自然》杂志天文子刊刊登了对该工作专门的评述文章,认为这一工作挑战了对蓝离散星形成机制及动力学环境的传统认知。 邓李才带

黑洞照片“全球拍”:访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

   首张黑洞照片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智利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向新华社记者解答了照片诞生过程中的国际分工和技术难点。他说,没有各国协同努力,就不可能有这项重大科学成果。   王仲曾在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工作20多年。他首先解释了黑洞“照片”的概念。他说,这里的“照片”

光明网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开展战略合作

  1月24日,光明网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天文科研成果、打造天文科普产品等方面合作,共建网上权威天文科普平台。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出席活动并致辞。光明网总裁兼总编辑杨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党委副书记石硕代表双方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加入“斯隆数字化巡天”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该台近日正式加入“斯隆数字化巡天(第四期)”(SDSS-IV)国际合作组织,成为SDSS-IV的所级成员单位。   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侯金良担任SDSS-IV顾问委员会的代表,参与对SDSS-IV的监督和决策;研究员李成担任上海天文台的SDSS-IV首席科学家,负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国内首次实现月球激光测距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长期从事月球激光测距技术研究,经过对若干关键技术攻关后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团组利用1.2m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多次成功探测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激光脉冲信号,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1.2m望远镜月球激光测距月球激光测距观

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天文研究部。实验室致力于空间天文研究,开展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及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天文观测任务,努力成为我国暗物质基础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太阳及太阳系天体物理、空间高能探测技术的研究基地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提议建设SKA亚洲科学中心

  为期3天的SKA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第三次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上海闭幕。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南非、意大利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SKA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的缩写,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最终将建成世界上最大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次向公众发布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日对外发布三项天文观测新成果,依次是对银河系恒星做“人口普查”、快速射电暴、黑洞数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新闻发言人薛随建介绍称,第一项成果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已成功获取高质量恒星光谱462万个,“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精确测量银河系尘埃消光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从宇宙学原理出发,基于尘埃在短波段消光较强的特征,首次利用光学范围内波长最短的u波段的海量观测数据,对银河系的消光进行了系统统计研究。相关成果已被《天文学杂志》正式接受。  银河系是一个盘状星系,在银盘上有很多气体和尘埃,因此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壮观的“黑色星云”。在沿着银盘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暗条研究方面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61.shtm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相关人员通过合作,发现太阳上小尺度振荡磁重联可以促使一个中间暗条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物理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双白矮星星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李振威等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探索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的物理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白矮星是宇宙中一种古老的化石,对研究恒星演化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在国际EOP预报竞赛中获佳绩

近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地球自转研究团队在国际EOP预报竞赛中获得佳绩。研究团队围绕国际上已有各主流预报方法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极移短期预报框架,使它能够与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来提高EOP预报精度,极移短期(10天内)预报精度位于国际前列。 地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包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新彗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日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并得到国际小行星和彗星中心的确认,被命名为“P/2007S1(ZHAO)”。 这颗彗星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为0.344的椭圆,它将于2007年12月10日过近日点,绕日公转周期为7.46年。 据了解,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组一直在江苏盱眙观测站进行近地天体搜寻观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用新方法算出射电核光度函数

  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增刊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与中外合作者的一项成果,他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对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星系核是一类特殊的星系,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周围物质,产生非常强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发现两种新的超脉泽

  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均智领衔的研究团组利用位于西班牙的IRAM 30米毫米波望远镜在近邻的活动星系NGC1068中测到了氧化硅以及甲醇分子的超脉泽发射。相关研究成果今天(美国东部时间11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分析表明,氧化硅脉泽来自非常靠近星系中心黑洞的高温气体盘,而甲醇

中科院成功支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IAU2012)在北京开幕。经过两年发展而日臻成熟的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在会议网站(http://www.astronomy2012.org/dct/page/1)的建设和服务方面为此次国际天文学界盛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IAU2012由中国科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暗条重构研究方面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00.shtm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清晰地观测到一个太阳暗条被新浮现磁系统分裂并由磁重联导致暗条重新合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报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群星荟萃”点亮五月苍穹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3日发布天幕“演出单”:本月宝瓶座η流星雨、木星冲日、金星合月等天象将轮番上演,罕见的彗星过近日点将迎来绝佳观赏机会。 在“群星荟萃”的5月,宝瓶座η流星雨率先登场。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胡方浩介绍,绝大多数流星雨都和彗星有关,4月下旬到5月底活动的宝瓶座η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兔年可见两次月全食天象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通报,农历兔年我国公众可观赏到两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3种。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就会发生月全食。  王思潮表示,对于我国公众而言,刚刚到来的辛卯兔年算得上是月全食的高发年。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将于农历五月十五(2011年6月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测量出银河系旋转速度与质量

   近日,国家天文台天体丰度与星系演化研究团组博士后依明阿吉与该台研究员赵刚合作,首次利用我国LAMOST望远镜释放的第四次巡天数据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释放的第八次巡天数据中的天琴座RR变星,测量出银河系旋转速度与银河系质量,该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  这项研究

苏州医工所与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一行五人前往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与董事长王永等人进行会谈,双方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在前期充分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决定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当天在南京天仪公司举行,唐玉国和王永分别在《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

天文盛宴,我们来了!

   从夏威夷的火山到南极点的冰盖,从西班牙的山脉到南美洲的沙漠……在地球上海拔最高、最偏僻的8个野外台站,8座射电望远镜连成一张巨网,形成一架与地球等大的虚拟望远镜。如同一片田野里的向日葵,它们阵列整齐、步调一致,遥指苍茫宇宙的同一方向。在这只巨大“复眼”的凝视下,就连黑洞这样的终极深渊也无法遁形

“天文望远镜及天文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9月15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天文望远镜及天文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云南天文台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沈华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云南天文台台长韩占文在揭牌仪式上致辞。韩占文指出,云南天文台地处我国西南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