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稻田养龙虾,不用担心农残超标

在人们印象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但是金秋时节,江苏省盱眙县农民养在稻田里的小龙虾却喜获丰收。“稻虾共作”既种了稻又得了虾,简直是双赢,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此亩均增加收入2200元。然而,对于这种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不少人表达了担忧。 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就在个人头条号质疑:“稻田地里的农药、化肥无数,小龙虾能吃吗?”很多粉丝也在评论中表示强烈赞同。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为啥小龙虾要养在稻田里 “‘稻虾共作’是一种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一块稻田,实现稻虾互利共生,达到稻、虾双丰收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高子登说。 简单的讲,“稻虾共作”就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宽3米、深1.2米左右的环形沟,在田中开挖宽1.5米、深0.6米左右的“田”型或“井”型的田间沟并与环形沟相连,在沟中注水后,将虾苗放入沟中进行养殖。 实际上,虾子不一定要和水稻养在一起。“小龙虾一般采用池塘养殖,需要种植水草,......阅读全文

稻田养龙虾,不用担心农残超标

  在人们印象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但是金秋时节,江苏省盱眙县农民养在稻田里的小龙虾却喜获丰收。“稻虾共作”既种了稻又得了虾,简直是双赢,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此亩均增加收入2200元。然而,对于这种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不少人表达了担忧。  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就在个人头条号质疑:“

稻田养龙虾,不用担心农残超标

  在人们印象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但是金秋时节,江苏省盱眙县农民养在稻田里的小龙虾却喜获丰收。“稻虾共作”既种了稻又得了虾,简直是双赢,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此亩均增加收入2200元。然而,对于这种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不少人表达了担忧。  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就在个人头条号质疑:“

小龙虾是虫子吗?能吃吗?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鳌虾”,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根本不是虫子。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大约相当于人和猴子的关系,分类学上都是一个“目”,但不是一个“科”。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鳌虾。原产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鳌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

洗虾又现新“武器” 小龙虾变成“小毒虾”

  这几天,“小龙虾中毒事件”在南京闹得沸沸扬扬,尽管致病元凶仍未查明,甚至有关部门排除了清洗小龙虾的“洗虾粉”草酸嫌疑,但昨天,有知情者反映说,在南京市最大的小龙虾批发市场――惠民桥市场,“洗虾粉”草酸早已不用,虾贩们已改用一种新型的化工原料调和的“洗虾粉”秘密武器,洗出更“鲜亮”的小龙

质构仪用于小龙虾的品质测定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克氏原螯虾、 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形态似虾且甲壳坚硬,通常呈暗红色,主要生长于池塘或稻田区域,因口味鲜美而成 为人们喜爱的佳肴之一。小龙虾的质地是小龙虾非常重要的品质指标,通过质构仪测定小龙虾质地可以反映小龙虾品质的好坏。 1 样品处理将不同地区

京市场自查暂未现“洗虾粉” 小龙虾销量有所下降

  近期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患病,引起北京消费者的忧虑。尽管洗虾粉是否是致病主因尚无定论,但记者从京深海鲜市场等批发市场了解到,市场已开始自查,暂未发现“洗虾粉”,但小龙虾销售量有所下降。  昨天,记者在京深海鲜市场等北京几家水产市场了解到,市场开始自行排查商户是否使用“洗虾粉”。京

“毒龙虾”是怎样炮制的? 餐馆洗虾只用一分钟

一家餐馆后厨洗虾仅用一分钟  8月底有媒体报道,南京市十几位患者接连被医院诊断为肌肉溶解症,而这些患者在患病前都有食用小龙虾的经历,此后,湖南、浙江等地也出现了消费者食用小龙虾之后出现肌肉溶解症的报道,一时间小龙虾这种餐桌上的美味,竟然成了危险疾病的代名词。那么,小龙虾究竟是不是造成肌肉溶解症的罪魁

小龙虾虾“黄”易遭污染 最好别吃

  江苏省疾控中心试验室对外开放半天,供市民参观。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候,从目前的检测来看,龙虾的安全性总体是令人放心的,去年和今年,都没有发现“龙虾病”患者。   不过,吃货们可要注意了!吃龙虾,不少人最爱的就是虾黄,但是专家提醒说,小龙虾一旦遭遇到污染,头部往往更容

“三一工程”总结召开 超级水稻技术推广至211.97万亩

  从在长沙召开的“三一工程”总结会上获悉,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牵头主持的该工程,今年赢得“大满贯”。其中,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在该省县市建立12个示范基地,实施核心示范面积3.26万亩,除一基地受灾害影响外,11个基地均达周年1200公斤产量目标,并辐射带动种植

袁隆平:全球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是自己梦想

2012年9月2日,四川成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到国家杂交水稻基地成都分中心视察。   袁隆平   男,83岁,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袁隆平曾于1981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