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 5 岁 2 个月,皮肤色素减退斑3 年。3 年前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其躯干出现数个蚕豆至杯盖大小皮肤色素减退斑,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未 予重视, 2 ~ 3 个月后家长发现,四肢也出现甲盖大 小类似色素减退斑。患儿皮肤色素减退斑逐渐增多,无明显不适。1 年前全身色素减退斑明显增多, 部分色素减退斑弥漫融合成大片。3 年内曾多次于 多家医院就诊,曾被考虑诊断“白色糠疹? 炎症后 色素减退? 皮肤异色症? 白癜风?”等,治疗不详。 患儿就诊于本院门诊,考虑“色素减退性慢性苔藓 样糠疹? 蕈样肉芽肿?”。患儿足月顺产,平素体 健。家属否认家族里有类似病史。体检: 系统查体 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 全身可见泛发的形状不 规则、大小不一的色素减退斑,多数色素减退斑融 合,界限不清,躯干处色素减退斑累及躯干面积约 70% ~80%,可见少许颜色稍深的正常肤色或色素 沉着斑( 图 1) 。......阅读全文

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 5 岁 2 个月,皮肤色素减退斑3 年。3 年前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其躯干出现数个蚕豆至杯盖大小皮肤色素减退斑,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未 予重视, 2 ~ 3 个月后家长发现,四肢也出现甲盖大 小类似色素减退斑。患儿皮肤色素减退斑逐渐增多,无明显不适。1 年前全身色

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 岁,2 年前无明显原因躯干出现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2 年内色素减退 斑逐渐增多且累及颈部、四肢,个别色素减退斑增大融合,曾于当地医院按花斑糠疹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用药后无好转。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泛发形状不规 则、大小不一的色素

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病例分析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 岁。因左大腿紫红色斑片 10 年,泛发 加重 1 年,于 2018 年 9 月 18 日来我院就诊。患者 10 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外侧出现一手掌大的紫红色斑 片,偶有瘙痒,多次在当地医院按湿疹、皮炎治疗,皮损 无明显消退,后逐渐扩大。2011 年曾至当地医院行皮损

环状肉芽肿伴色素减退病例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1 岁。因双前臂伸侧及胸部丘疹和斑块 1 年余,于 2014 年 7 月 24 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 1 年余前无明显诱 因双前臂及胸部出现大小不等丘疹和斑块,呈环状排 列,未行特殊治疗。双手背皮损渐向外扩大,形成较大 的环状斑块,上臂及胸部

病例分析:儿童蛋白丢失性胃病1例

  病例介绍 患儿女,5岁10个月,因间断腹痛 7 d,全身浮肿 4 d 入院。患儿入院前 1 周于进食腊鸭后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后发展为呕吐胃内容物,食后即吐,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4 d 前家长发现患儿眼睑浮肿,且进行性加重,双下肢逐渐出现凹陷性水肿。患儿发病以来无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26例临床分析

RMPP近年来逐年增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为探讨R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我院确诊26例治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日本学者提出RMPP的定义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1一般资料目前RMPP1周或以上,患儿依然发热,临床症状和影

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 岁,躯干、四肢皮疹 2 年。2 年前无 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核桃至手掌大小红色 斑片,局部细碎鳞屑,自觉轻微瘙痒不适,患者未就 医,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局部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 退及毛细血管扩张,自觉瘙痒明显,无发热、畏寒等 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予

儿童裂头蚴脑病1例影像特征分析

 1.临床资料 患儿男,7岁,口角歪斜5年余,抽搐2次入院。于2018年7月12日转入本院住院治疗。患儿2013年10月曾因发热在当地住院,期间出现口角歪斜,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好转后出院。2015年8月因抽搐1次到本院门诊行MRI检查,首次发现颅脑异常。5年来间断予康复训练治疗,现可自行行走,

儿童双侧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病例分析

病例报道患者,男,11岁。因从约3m高的房顶上摔下导致双足跟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h入院。入院后查体:双侧足跟部明显肿胀(++),波及足背部,皮肤张力较大,局部明显压痛,双侧足跟部轻度内翻,主动活动明显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均能触及,末梢血运良好。X线片显示左侧跟骨关节内骨折伴

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临床及影像5例分析-1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胚胎性RMS是最常见的亚型,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全身均可发病,好发部位为头颈部,但发生于眼眶者较少。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常导致误诊。以往文献较少报道影像表现且多以个案形式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