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有效率达88.9%!经14年临床试验国内首个干细胞新药完成

北京协和医院“干细胞的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团队历经14年临床试验,先后在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完成了多次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了该新药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工艺上的稳定性,最终的新药临床数据已经形成总结报告材料,将向国家药监局递交申请我国第一个干细胞新药证书。图片源自网络 团队基于其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创举性地开启了干细胞创新药物产品的研发,先后系统突破了成体干细胞体外规模化操作等五大关键技术瓶颈,主持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干细胞产品质量标准,于2003年12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申报注册了国内第一个干细胞新药“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并两获临床批件(新药批件号2004L04792、2006L01037),为此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召开了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我国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进展。该新药迄今已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阅读全文

皮肤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皮肤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当皮肤受到外伤、疾病等的损伤时,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隆突的皮肤干细胞就会在内外源因素的调控下,及时增殖分化生成相关细胞,以修复机体受损表皮、毛囊等结构。  特别是大面积Ⅲ度烧伤、广泛瘢痕切除、外伤性皮肤缺损以及皮肤溃疡等导

Cell特辑:干细胞研究临床转化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荐文章集合手册,主要介绍某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及突出成果。相关特辑内容包括研究论文,评论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领域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由赞助商赞助,可以免费获取。  最新特辑大部分内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问题

  1)外周血干细胞数量采集困难,不能满足移植所需数量。  2)收集的外周血干细胞会混杂有肿瘤细胞。  3)异基因外周血移植物中存在大量T细胞,可能诱发严重GVHD,初步的结果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的发生率与骨髓移植相似,但慢性GVHD显著高于Allo-BMT。  4)PBSCT后肿瘤

干细胞临床治疗“未熟先热”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机构资质和条件作出规范,并明令禁止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限定多项措施保护受试患者的权益。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6年,国内干细胞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有

简述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用途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很多患者在早期会误认为腰肌劳损等,导致出现弯腰困难、驼背等,才去医院诊断治疗。虽然以往的传统疗法让众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失所望,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疗法的兴起,让众多患者看到了希望。下面为您讲解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过程。

干细胞治疗步入临床应用阶段

  干细胞是机体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被称为 “万用细胞”。根据不同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其分化潜能较窄,是机体组织器官后天修复再生的基础,又称为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于解决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经系统疾病,膝关节半月板部分切除损伤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挽救了更多病患的生命。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及更多方面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个研究分支,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1.造血干细胞移植:增强造血功能;促使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植入;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2.组织损伤的修复:骨、软骨、关节损伤、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炎性肠炎等。4.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助力干细胞临床应用 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揭牌

   12月6日,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与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共同为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揭牌,该资源库依托同济大学建设。  据悉,依托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建设的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分别承担科研库和

干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介绍

  曾经将血清SCF低下作为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原因。据报道在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移植后患者血清SCF水平低下。Abkowitz等检测了34例纯红系再障患者血清SCF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认为血清SCF水平可能与临床无相关性。但血清SCF是可溶性SCF,至于膜结合型SCF尚无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