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利用乙酰酮表面修饰锰氧化物提升产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杰和副研究员马继平等在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性质是影响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如在不同锰氧化物表面上,有机胺可选择氧化脱氢制有机腈,或氧化偶联制亚胺,但是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策略对其选择性精准调控。该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有机羧酸对锰氧化物表面修饰,可抑制锰氧化物对醇类的吸附性能,使醛类氨氧化产物选择性大幅提高(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在此基础上,该工作研究了乙酰酮类化合物对锰氧化物表面Lewis酸性的修饰作用,以实现催化胺氧化制亚胺产物的高选择性。 研究表明,通过不同结构的乙酰酮对锰氧化物表面进行修饰,可以调控锰氧化物表面的Lewis酸性。在催化氧化苄胺及其衍生物反应中,可分别实现高选择性制备亚胺或腈:例如锰氧化物未经修......阅读全文

利用乙酰酮表面修饰锰氧化物提升产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杰和副研究员马继平等在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性质是影响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如在不同锰氧化物表面上,有机胺可选择氧化脱

中科院: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杰研究员和马继平副研究员等在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性质是影响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如在不同锰氧化物表面上,有机胺可选择氧化脱氢

南京土壤所揭示锑在铁锰氧化物表面氧化吸附分子机理

  锑(Sb)和砷(As)属于同一主族,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但与其它有毒金属如Hg和As等相比,人们对Sb的环境污染过程还缺乏系统认识。Sb在环境中常以Sb(Ⅲ)和Sb(V)形式存在。水钠锰矿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矿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能力;酚类有机酸是土壤有机质中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的一类基团。

我国学者揭示锑在铁锰氧化物表面氧化吸附分子机理

  锑(Sb)和砷(As)属于同一主族,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但与其它有毒金属如Hg和As等相比,人们对Sb的环境污染过程还缺乏系统认识。Sb在环境中常以Sb(III)和Sb(V)形式存在。水钠锰矿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矿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能力;酚类有机酸是土壤有机质中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的一类基

利用精米机对稻谷整精米率的提升方法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精米率是检验粮食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测定对于提升粮食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米率的测定可以使用精米机进行快速的测定分析。国标中规定籼稻谷的整精米率不得低于50%,该项直接限制以及要求着稻谷的收购,稻米的精米率要求在未来也会日益提升,那么在实际

我引入正渗透浓盐水处理技术 海水淡化产水率望大幅提升

  近日,北京沃特尔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美国Oasys公司的股权收购。这是中国水处理企业首次投资入股国外高科技企业。此次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前者对后者进行了股权收购,使后者在美国的研发能力为前者所用。两家公司的合作,标志着北京沃特尔成功地将美国Oasys公司的正渗透技术引入。   据悉,

关于锂电材料锂锰氧化物的介绍

  锂锰氧化物是传统正极材料的改性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尖晶石型LixMn204,它具有三维隧道结构,更适宜锂离子的脱嵌。锂锰氧化物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无污染、耐过充性及热安全性更好,对电池的安全保护装置要求相对较低,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Mn溶解、Jahn-Telle效应及电解

乙酰辅酶A的生成利用的介绍

  脂肪酸在肝外组织(如心肌、骨骼肌等)经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能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肝细胞中因为具有活性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β-氧化反应生成的乙酰CoA,大多转变为乙酰乙酸(acetoacetate),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和丙酮(acetone),这三种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精细调控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

新型细菌提高异丁醇产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研究员课题组通过构建组成型稳定生产异丁醇的工程菌,提高了异丁醇产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其异丁醇产量已接近理论最大值。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代谢工程学》(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该所博士研究生石爱琴为论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