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尝试将震动转为绿色电力

更广频率的能量收集可以更有效、更持久地满足能源需求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来自人们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震动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电力资源被更广泛地利用。这种被称作“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的概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之久。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可以把更广范围的震动用于这一用途。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量收集可以更多地为人们使用的设备提供电力,如心率监视器和手机。 商业能量收集设备业已存在,例如利用来自工业水泵的震动为监视水泵状况的传感器提供电力。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利用诸如直升飞机和火车这样的大型机械产生的震动来产生电力,同时来自家用电器和人体运动的震动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加以利用。 领导这一项目的布里斯托尔大学的Stephen Burrow博士解释说,这样的震动能量收集设备利用了一根尾端带有一个线圈的弹簧,“这个线圈和弹簧会利用一种叫做共振的现象,将小的震动扩......阅读全文

科学家尝试将震动转为绿色电力

更广频率的能量收集可以更有效、更持久地满足能源需求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来自人们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震动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电力资源被更广泛地利用。这种被称作“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的概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之久。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可以把更广范围的震动用于这一用途

广东:电力杠杆撬动绿色经济 倒逼企业绿色转型

  在广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征程中,广东电网公司一马当先。自2007年以来,广东电网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科学用电、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绿色行动”,在有序用电、节能调度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注重社会节能服务、推动上游能源供应体系向低碳方向发展,促进下游用电行业转型升级,

上海“绿色电力”点亮低碳生活

    记者从上海电力公司获悉:以“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构建新能源高效配置平台”为思路,上海市电力公司全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接入和消纳工作,至今年底并入上海电网的风电机组总容量将达31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总容量将超过10万千瓦。由此,上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电力”城市。     发展清洁的“绿色电

绿色电力上市疲软 煤炭股价持续攀升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的绿色电力公司(Enel Green Power)近日IPO(注: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价格遭遇下挫,而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的IPO则出现了股价飙升,路透社认为,这表明投资者对清洁能源兴趣索然,而对煤炭依旧充满

支持新能源发展助推电力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其快速增长成为雾霾的重要诱因。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绿色转型显然已刻不容缓。那么,电力企业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实现清洁能源有序、快速、健康发展中应如何发力?就此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钟俊。   多点着力提升

美研制从周围环境收集能量的发电装置

  英国《自然―通讯》期刊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可再生能源领域一项新技术:一种被称为回转摩擦发电机(rotary triboelectric generator)的新型发电装置,可从周围环境中提取能量,将微风、水流甚至人体运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该种发电装置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廉。

能量收集技术获突破:新材料让行走来发电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该校材料系副教授王旭东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一种便宜简单的方法,可将踩在地板上的脚步动力转换成可用的电能,从而把地板变成一种更加“绿色”的产品。相关研究刊登在《纳米能源》杂志上。  新方法使用了一种常见且经常被废弃的材料——木浆。木浆主要含有木纤维组成的

高性能压电能量收集系统有望替代电池

     PEH 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从环境中收集能量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振动能量收集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具有简单易用、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杨银堂教授团队李迪、谌东东等人在对压电能量

国际能源署称中国将引领绿色电力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7月5日发布报告称,随着欧洲经济低迷、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从绿色增长中心转移到大型新兴市场,中国今年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报告,2011年至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每年平均增长5.8%,到2017年达到6.4万亿千瓦时。其中,受积

岑可法院士:多项自主技术“烧”出绿色电力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一语道破我国的基本国情。  情况的确不容乐观。众所周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但对能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人均发电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3,未来缺口十分巨大。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获取更多的电力能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