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古脊椎所首次在我国发现弱颌兽科兽头类化石

弱颌兽科(Akidnognathidae)是一类主要发现在南非的兽头类,最古老的化石记录是小头兽带发现的Akidnognathus以及特化的没有犬后齿的Euchambersia;其出现时间晚于另外两大类群Baurioidea和 Whaitsioidea。除了南非,仅在俄罗斯发现Annatherapsidus一属的两个种。这个类群有一些躲过了二叠纪末期的大绝灭,延续到了三叠纪。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与南非金山大学Fernando Abdala共同命名了王氏石拐颌兽Shiguaignathus wangi,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eerJ上。这是我国大青山的脑包沟组报道的第一个兽头类,也是我国的第二个二叠纪的兽头类属种(不久前在新疆锅底坑组发现的付氏大龙口兽是第一个二叠纪的兽头类)。这也是南非以外弱颌兽类的第二个属。 化石为一个不完整的头骨吻端,不过腭面保存很好。其犁骨前端显著加宽与前颌骨相连,有5个......阅读全文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最新PNAS聚焦中国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贵州陡山沱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早期动物化石的黏土矿物——蒙脱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早期动物可能以湖为家,也就是说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据新华网

中美科学家在内蒙古发现新哺乳动物化石

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发现了一对保存完好的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该地区产有蝾螈、真叶肢介、翼龙等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领导的中美科研小组今天宣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11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

研究发现棘鼻青岛龙头饰新进展

  3月19日,Historical Biology(《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首次利用CT扫描棘鼻青岛龙奇特的头饰组成部分——鼻骨内部结构及头饰重建的最新研究成果。  棘鼻青岛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骨架,

《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这一榜单,位列第7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干细

数百恐龙脚印现身北京延庆

覆盾甲龙类与兽脚类恐龙复原图   北京延庆县日前公布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之后,相关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此处。   “这次发现的恐龙足迹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延庆成为我国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种类最丰富的地方。”此次恐龙足迹的发现者和主要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对《中国科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一文了解非洲猪瘟的前世今生

  一、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不同  非洲猪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首次在非洲发现,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虽然致病机理及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最相似,但两者的感染病毒完全不一样,古典猪瘟当前已有相应疫苗,猪瘟的防控手段主要是以免疫活疫苗为主。防控猪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ST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免疫后可以完全保护,

“鸟类的起源”研究入选《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12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鸟类的起源”研究名列其中。这一年度突破性科学成就名单是由《科学》杂志及其出版方,国际性的非营利机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选出的,它还包括了在太空探测、医学、机器人技术、合成生物学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内蒙古临河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单指恐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临近中蒙边境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小型恐龙代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有关成果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鸟类起源研究获重要成果

  鸟类及其恐龙近亲的翅膀拥有一个共同特点:片状飞羽是其关键组分,但珍藏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一件来自我国河北青龙县侏罗系地层的化石发现挑战了这一认知。4月30日在线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和临沂大学教授郑晓廷带领的一个科研团队报道了一种生活于约1.6

古脊椎所等在翼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热河生物群中的翼龙化石主要产自热河群下部的义县组和上部的九佛堂组,其中义县组主要以古翼手龙超科为主,而九佛堂组主要以准噶尔翼龙次亚目为主。2016年9月,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新研究为翼龙演化史补上重要缺环

悟空翼龙复原图悟空翼龙化石与线条图  翼龙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在晚三叠世的地球上。  作为第一种能够进行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也是包括鸟类、蝙蝠等三类飞行脊椎动物中唯一绝灭的类群。在恐龙占领陆地的时代,翼龙则统治了天空。

中国的猪亚科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猪亚科(Suinae)包含现生猪科属种,是猪类化石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类群之一。猪亚科的材料在中国的新近纪地层中广泛分布,以发育双齿尖类型下第四前臼齿(Dicoryphochoerus-type p4)的中到大型的化石材料为主,曾被归入原河猪属(Propotamochoerus)、河猪属(Potam

古脊椎所等对华南第四纪中华乳齿象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嵌齿象科(Gomphotheriidae)是乳齿象类进化的主干类型,其分布广、属种多, 从早中新世一直延续到更新世末,分布于除南极洲和大洋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地区,在时空上可谓长鼻类中演化最为成功的一个类群。嵌齿象科的早期成员都是长颌,后期在旧大陆和新大陆也演化出了较进步的短颌类型,中华乳齿象属

我国学者阐释二连盆地奇蹄类化石种类、产出层位和地点

  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首次对该地区考察、发掘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二连盆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早渐新世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并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奇蹄类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丰富的一类,在始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占据优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还原历史的脉络 讲述生物演化的壮丽篇章

   11月30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找到的那枚举世闻名的北京人头骨(标本模型),在中国古动物馆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90周年纪念展” 特展上展出。90年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自此“肇始”。  和这枚头骨一同面向公众的,还有一本“十月怀胎

河南商城蜱虫致人死 详解蜱虫防制原则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

“万人计划”领军人物周忠和:三说“运气”

  周忠和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的领军人物了。   他与很多科学家不同,在讲述自己团队从事的科研工作时,他三次用了“运气”一词。他是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称古脊椎所)所长。到了这个层次,还有几个人愿意说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幸运”的结果?   一说运气。

大熊猫与气候

  【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候兽,只不过不像候鸟那样南北迁徙,而是高下移动罢了。这在它们的同类中是很罕见的,因为温带的熊类一般都是进洞冬眠过冬的。】  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2006年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

使用高精度三维打印技术探索4亿年前脊椎动物颌部演化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几次飞跃之一,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是身披大块膜质骨片的盾皮鱼类。过去曾经认为,盾皮鱼类只是有颌脊椎动物一个特化的旁支,已经在距今3.65亿年的泥盆纪末全部绝灭。但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所有其他有颌脊椎动物类群均由盾皮鱼类的一个早期支系演化而来。因此,盾皮鱼下属各支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政策动向: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

憨态可掬的棕熊,竟也有过“风流往事”?

  要问DNA研究有何用,你可能会举出亲子鉴定、刑侦追凶、农业育种这样司空见惯的例子。但有一群生物学家却不喜走寻常路,他们居然能用DNA分析捕捉生物圈的“八卦绯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娱乐八卦,而是不同生物之间“风流往事”。  就在最近,德国波茨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Nature Ecology

古脊椎所在泥河湾盆地发现我国最长的鹿腿化石

  真枝角鹿(Eucladoceros)是一种大型鹿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目前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标准化石。  我国的真枝角鹿20世纪20年代就已在河北泥河湾盆地最先发现,材料包括较为完整的头骨、角枝及头后骨骼,由于其特殊的角枝形状,被Teilhard de Cha

中国科学家复原海洋爬行动物化石“锥子头海怪”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昨天在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论文,准确复原了两年前在我国发现的奇特海洋爬行动物化石“锥子头海怪”的形象,其外貌与所有已知物种大相径庭。  2014年初,一种奇特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在我国西南腹地被发现。经检验,这种动物生活于2亿4千万年

《自然》: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首只长有四根尾羽的恐龙

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的证据        鸟类是如何起源、如何飞行的,它的羽毛是怎样进化而来的,这对古生物学家和科学大众而言,都是一个充满魅力、充满争议的领域。而揭开谜底的关键往往不仅在鸟类本身,与鸟类具有

从化石窥见青藏高原生长的秘密

西藏始攀鲈化石伦坡拉盆地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包括棕榈、栾树、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苏涛分别结束了他们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这两位年轻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洞熊化石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熊化石研究获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其导师刘金毅、标本馆陈津和捷克科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Jan Wanger,以及周口店博物馆董翠平、隗建华和宁娟合作,对馆藏于古脊椎所和周口店博物馆的大型熊类化石做了系统回顾,并识别出其中几件标本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