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师大教授:不能片面以西方标准评判“双一流”

“双一流”: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 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双一流”建设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科学把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具体路径?本期观察版几篇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编 者 “双一流”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大家手笔) 潘懋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吹响了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号角,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一流大学不仅体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象征一个国家科学与文化实力。在没有各种大学排行榜之前,一流大学或著名大学是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评价,其根据是一些不成文的社会共识:一是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办......阅读全文

学者热议:送走985能否迎来“双一流”

马陆亭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员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德广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 周光礼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操太圣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程 莹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

中国人才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臻强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伴随着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说,我国的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常态”。  那么,这种新常态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新常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

“挖”人才创一流的隐忧: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透视

   “双一流”大幕开启,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席卷”全国,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挖人大战”会给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带来怎样的冲击?应当如何看待高校人才流动现象?又当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800万元房补,100万元年薪。这是华东政法大学在2017年高层

世界知名大学校长:全球大学面临共性问题

   近日,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为契机,来自海内外44个国家和地区的261所知名大学校长及各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举行了“双一流”建设国际研讨会暨北京论坛(2018)。围绕“变与不变——120年来全球大学与世界文明”这一主题,世界知名大学校长的讨论让我们看到,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

2018那些人那些事:从施一公林建华到贺建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您会选择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一年中,高教界发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剧。这其中,有对高考恢复40周年的感慨,也有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愤怒;有西湖大学成立时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师自杀事件背后的忧心忡忡……  这是失望与希望交织、欣喜与愤

陈安庆:高校抢人大战,人才正常流动,不见得是坏事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其中有一条意见是,特别提到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一段时间以来

"双一流"建设2020年将迎大考 近1/4一流学科或被动态调整

  备受关注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于去年9月公布,江苏共有15所高校入选。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将有进有退动态调整,2020年就会迎来首次“期末评价”。面对这场“大考”,江苏几位“双一流”高校的校长们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与国际接轨,学科划分

评论:东部高校向中西部抢人须手下留情

  东中西部高校之间的人才大战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更不能简单用市场思维来评判。  “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针对东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抢人才的现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公开呼吁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今年1月份,

面向“双一流”,西部高校如何发展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谢尚果(中)、马宗保(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发展之道深入探讨交流。   ●谢尚果(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校长):  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校已有人才之间的关系,主动权在学校。要真正打赢高校“人才攻坚战”,需要从全方

交叉学科建设的行与思 打造定制双学位,培养复合人才

不久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双一流”高校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高校要“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

教育部: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使用自主权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

看分与不看分:学生评价如何导向

  近日,发生在高校里的两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个是北京大学2017~2018春季学期《考古学通论》课程期末考试,学生成绩整体偏低,部分学生以题量大、不少考试内容课上并未讲授、认真学习的学生未能得到应有的分数等为由,向授课老师要分;另一个是浙江某高职院校学生因创业成绩好,在挂科7门的情况下仍然顺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1、原“985工程”高校

行业办学成为新风潮?盲目兴建成为最大担忧

  任何大学都不是万能大学,如果想做“万能大学”,实际上就是“不能大学”。一所大学要汇聚大部分力量,至多着力于两三个行业,集中兵力发展优势,要有干大项目、解决大问题、非得把某一行业搞上去不可的志向和决心。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伴随着前一阵的开学季,一些名字怪异的野鸡大学被纷纷揪出。然而,在众多名

“双一流”是什么都能装的“筐”?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司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其实,“双一流”建设自首批名单公布、由战略决策转入真正实施以来,这早已不是第一次有其他内容纳入其中。此前,某高校就提出,要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珠峰计划”重提 基础研究何往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其实,早在2009年,直面“钱学森之问”,教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教育部发布: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这份意见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指导,对引导高校“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  这也是继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后,又一份高校“

996工作制,对于大学教师只是一种常态

  “996工作制”是指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说法源自加班现象严重的互联网行业,那么这种状态是否适用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学教师呢?因为缺乏大数据支撑,对于大学教师是否加班、是否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众说纷纭。  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大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是不一样,高大上人才

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吗?

  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吗?恐怕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说:是的!那是必须的!但笔者认为,这是错的,课讲得好,会把学生教“傻”、教“呆”。  怎么算讲得好?通常的评判标准是: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动听、肢体语音丰富等等,一句话:能让学生听入迷。平时专家评教主要是根据这些标准衡

学科真的那么重要么——“漏网之鱼”或许是“卓越”之源

  在管理上,无论是科技部门还是高校,都切忌奉行“学科中心主义”,而要以“问题导向”的大领域、大方向为区块,整合学科集群,发扬个体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在协同合作中追求学科整体卓越。  在出台一些有关学科的政策措施时,不应僵硬地“一刀切”,要适当留有空间,让弹性和柔性发生边际效应。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双一流”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 一流本科教育重在三个突破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而在人才培养中,核心则是本科人才培养,因为它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综合实力等各方面的集中体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就要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自2015年8月提出,到2017年9月首批名单公布,再到今年8月《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学科评估,都是排名惹的祸?

  评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关部门把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挂钩,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变味。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今年五一,对于北京某“985工程”高校的某学院院长王远(化名)来说,注定是一个“和主题极其吻合”的节日。他在劳动,为第四轮学科评估而忙。  之前为了研究评估胜出的策略,院里已经打得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

访MIT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刚教授:“世界一流”是怎样炼成的

   “3”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一个特别的数字。  从2013年7月被任命为系主任到现在,陈刚教授执掌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也刚好3年时间。  “这3年我学了很多,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陈刚教授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一开始就这样表示。  MIT机械工程系是一个让人提及起来就肃然起敬

破除“SCI至上” 教育部回应“规范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意见”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图片来源于网络  1.问:请谈谈文件的出台背景。  答:首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扭

“985”直接转?双一流建设没这么简单

   最近各地的教育新闻大多与“双一流”相关。《湖南2020年力争3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 河南高校不能再缺席了》……一时间,各省的高校都掀起了争创“双一流”的高潮,套用网友在留言中常用的一句话,“不想创双一流的大学不是好大学”。  这一切都源自2017年新春,教育部、财政

谁是国内高教第三城?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丰富程度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  在我国内地城市中,北京、上海以其强大的实力成为国内无可争议的高教第一城和与第二城。北京作为我国最大的科研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最大的科技人才聚集之地,拥有以北大、清华、人大、北航、北理工、北师大等知名

强基计划解读:为新时代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特别是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能否踏上历史的巨浪滚滚向前?  在深入总结高校自主招生

王占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称评审体系

  教育部、人社部不久前联合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规范高校职称评审工作,对放权后的职称评审工作由谁来实施、谁来监管、怎么监管、监管结果怎么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该办法是自1986年中央实施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以来,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  面对高等教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