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对生态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紧密相关,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必然会影响地下群落的特性和功能。但是,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对生态学理论和人工林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团队博士生吴建平和刘占锋博士等在傅声雷研究员的指导下,以2年和24年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茎干环割和林下灌草去除的方法研究了植物功能群去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解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灌草去除显著降低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及真菌/细菌比值,但对细菌和微生物生物量总量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土壤微环境的改变所致。同时,林下灌草去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显著减缓凋落物的分解;相反,茎干环割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桉树的萌发特性或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造成......阅读全文

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对生态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紧密相关,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必然会影响地下群落的特性和功能。但是,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对生态学理论和人工林经

我国在半温带地区冬季土壤呼吸差异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

  碳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冬季土壤呼吸在年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占年碳排放的3%-50%。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北半球最大的陆地碳汇,约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10%。尤其是在中国,人工林的占地面积达到6933万平方公顷,占所有森林面积的36%。这些人工林的冬季土壤呼吸可能会受

热带雨林植被群落构建的微生物反馈调节机制研究获进展

  热带雨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却支撑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生物多样性,尽管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为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长时间淋溶和土壤酸化导致土壤养分相对其他森林比较匮乏,不利于植物生长。热带雨林如何在土壤有效养分较低的情况下提高物种共存、维持生物多样性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研究表

土壤测试仪研究土壤PH值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pH值被科学家认为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存与发育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测试仪来测定土壤PH值。在微生物中土壤细菌和真菌分别在偏碱性和偏酸性土壤中占据优势地位。土壤pH值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基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和利用效率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受到干扰。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特征本文根据真菌片段的D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促进土壤碳氮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随着植被恢复进程的推进,石漠化地区土壤表层形成了约1cm厚的苔藓层,但其对下覆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关联的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三种典型人工植被恢复方式(单一人工林、单一牧草地

喀斯特区的苔藓层有啥用?科研人员给出答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28.shtm退耕还林还草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随着植被恢复进程的持续推进,石漠化地区土壤表层形成了约1厘米厚的苔藓层。这些苔藓对下覆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关联的土壤

南京土壤所揭示土壤中多环芳烃微生物群落降解机制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一类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PAHs的降解潜力,对揭示土壤中PAHs降解的微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国科

揭示喀斯特植被恢复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协同机制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和张伟研究员团队在喀斯特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12月23日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土壤有机碳形成影响碳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以及陆

目标树经营的森林土壤线虫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贤伟团队在国际农林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s)在线发表了题为《线虫群落对针叶林管理的一致响应》的研究论文。 目标树经营是一种通过降低相邻木之间冠层竞争、增加目标树生长空间从而实现提高单株

天然微生物群落如何调控杨树生长和耐盐性

 接种不同土壤菌群对NL895杨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供图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杨树幼苗根系的组装特征及其对苗木生长和耐盐的调控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供图   近日,国际期刊《化学圈》(Chemosphere)在线发表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林业微生

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取得进展

  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大型土壤动物,它们对于土壤中碳素的稳定、矿化以及氮素的周转等方面有重要的贡献。但是此前,大多的研究都停留在土壤物本身,而忽略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在其宿主发挥这些生态学功能过程中的作用。土壤动物的肠道是土壤微生物另一重要的“栖息地”,是一个天然可移动的厌氧环境,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植物介导地上地下互作研究取得进展

  从土壤颗粒到植物叶片,从动物牙齿到肠道表皮,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表面都有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在诸如养分物质循环、动植物健康、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作为媒介可以像“电话”一样为地上和地下生物传递信息。然而,地上地下微生物组是否也能通过植物进行传递尚不清楚。在近期完

植物介导地上地下互作研究取得进展

  从土壤颗粒到植物叶片,从动物牙齿到肠道表皮,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表面都有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在诸如养分物质循环、动植物健康、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作为媒介可以像“电话”一样为地上和地下生物传递信息。然而,地上地下微生物组是否也能通过植物进行传递尚不清楚。在近期完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温度的响应机制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是,人们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或变冷的响应过程和机制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香真课题组芮俊鹏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汪诗平合作,在青藏高原利用土壤移植

Soil-Biology--Biochemistry: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优化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研究提出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优化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上。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在人类健康、全球元素循环、作物生长和植物抗病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对土壤健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与植物生产力,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线虫等)以多营养级微食物网形态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健康和产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多样性影响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可为农业可持续性

南京土壤所土壤真核微生物海拔分布研究取得进展

  大型真核生物(如宏观动植物)的多样性一般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土壤原核微生物(如细菌)却并不一定呈现出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因此,细胞结构与生物尺寸大小的差异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分布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员课题组通过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长白山土壤真核

农膜残留物塑料圈原生生物群落研究获进展

农膜残留会降低土壤孔隙率和空气流通,导致土壤肥力差,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农膜残留土壤中塑料圈原生生物分类和功能群落的结构和组装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期刊《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

农膜残留物塑料圈原生生物群落研究获进展

  农膜残留会降低土壤孔隙率和空气流通,导致土壤肥力差,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农膜残留土壤中塑料圈原生生物分类和功能群落的结构和组装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期刊《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

花生青枯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29.shtm

自然盐度梯度下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9.5亿hm2盐渍化土壤,占全球干旱地区面积的10%。已有研究表明,土壤盐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然而,目前盐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研究了新疆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

南京土壤所在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演变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中的微生物驱动了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其活性同时受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影响。然而,目前还无法全面了解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相对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如控制条件下的培育试验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土壤调查,在区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相对作用方面能力十分有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课题组

微塑料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日益普遍的问题,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探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温室气体监测气相色谱(GC)法,研究了微塑料污染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第四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召开

  5月5日,由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美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及北京、石家庄、南京、长沙、广州、厦门等地的40余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 Tiedje教授,根特大学To

新疆生地所揭示咸海岸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地球化学响应

  研究湖域退缩与湖水咸化对咸海湖岸生态组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有助于解释湖岸生态组与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伴随咸海湖面退缩,干涸的湖床出露地表,被逐渐风化为土壤,形成广泛的现代环境参数梯度(如盐度),咸海是研究湖岸生态组响应湖域退缩的理想场所。目前,对于湖泊持续干涸导致岸上土壤中微生物如

探索神秘的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虽然看不见,但却是无处不在的。人体的肠道和皮肤、地球的海洋和土壤,甚至植物的叶片和种子,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群落是由许多不同的物种组成的。研究人员试图鉴定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但相当有难度。Sarah Webb在这一期的《BioTechniques》上介绍了目前的进展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京都议定书》中未作出具体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图为江西的一处红壤植被恢复实验地。

粘细菌调控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

  粘细菌响应植物根际分泌物向根部迁移并定殖,同时通过捕食作用驱动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从而降低病害发生。南京农大供图  微生物学家推测,粘细菌处于土壤微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它们的捕食行为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中利团队证实了这一猜想。相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及残体碳分布的研究

  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土壤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土壤稳定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残体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可达约50%以上。因此,阐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及其残体碳的关键调控因素有助于探索土壤生态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缺乏多营养级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残体碳分布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合团队与合作者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带调查,结合高通量测序、Null模型等手段,解析了不同营养级土壤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分别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土壤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