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极紫外光源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15日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在这样的极紫外光照射下,区域内几乎所有原子和分子都“无处遁形”。因此,“大连光源”可被用于观测与燃烧、大气以及洁净能源相关的物理化学过程。 中科院副院长王恩哥说,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光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先进光源,也是当今世界先进国家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大连光源”是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阅读全文

极紫外光源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9月23至2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院士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研发团队项目“极紫外光源技术及其在能源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团队”通过验收。  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总体报告和三个核心成员报告,了解了财务审查情况,现场查看了项

极紫外激光的可靠光源?少周期飞秒驱动源激光脉冲产生

  少周期飞秒驱动源是产生极紫外波段孤立阿秒脉冲的重要条件,采用常规方案需要经过光谱展宽与脉冲压缩两个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压缩元件对大能量脉冲的承受能力也极为有限。近年来人们利用光谱展宽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实现色散补偿,即自压缩效应,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简化了脉冲压缩过程,也有利于大

大连光源正式运行

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光源”一期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这标志着该装置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2011年,由杨学明、赵振堂、王东领导的两所联合研发团队,提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通过验收

  9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该系列前沿装备中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平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平台,以及基于这两个平台研制的8台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装备各项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制造实用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极紫外光源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15日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在这样的极紫外光照射下,区域内几乎所有原子和分子都“无处遁形”。因此,“大连光源”可被用于观测与燃烧、大气以及洁净能源相关的

LSCM以激光作为光源

由于LSCM以激光作为光源,在镜下观察过程中发现,根据物镜倍数(10×、20×、40×、60×和100×)不同,导致激光聚光强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对于常用倍数10×和20×,荧光猝灭微弱,肉眼无法识别,可忽略。但是在60×油镜及以上倍数,荧光猝灭快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调焦与拍摄

大连光源将有哪些应用: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自

大连相干光源首次出光

  9月2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装置的主体——大连相干光源的安装工程全部完成。当天,在经过相关专家严格的系统安装工程验收之后,项目专家在晚上21点30分钟开始了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出光调试,整个调试过程非常顺利,22点50分,超过300兆伏能量的高品质电子束流

大连相干光源第二条波荡器束线完成安装调试

  近日,大连相干光源完成一项重要升级改造,第二条波荡器束线安装调试完成并顺利出光。该工程由我所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相关团队合作完成。自此,大连相干光源拥有了两条独立可调谐的极紫外(50-150纳米)波荡器束线,可以同时为两个不同的用户供光,实现“两翼齐飞”的运行

激光粒度仪以激光作为探测光源

 在工农业生产和研究中,很多原材料和产品都是以粉体的形态存在着的,粉体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粉体的粒度分布可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粉体行业,有效控制与测量粉体的粒度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粒度测试仪器是用物理的方法测试固体颗粒的

下一代“大连光源”亮度将提高1万倍

  “下一代的‘大连光源’将会有更高的亮度,光子产生的频率从每秒50次提升到100万次,平均亮度将增加1万倍。”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向记者表示,足够亮度的光源将观察到之前无法探及的领域。  “大连光源”是世界首台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于2017

揭秘“大连光源”:人类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

1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冬日的辽东半岛,海风凛冽刺骨。位于大连这座滨海城市西侧的长兴岛,因四面环海,人口稀少,更显得肃杀、冷清。但就在这里,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刚刚诞生。1月15日,我国最新一代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即大连光源,

杨学明:“点亮”世界上最耀眼的极紫外光源

一个人如果对一个方向没有兴趣,就很难真正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好的发展,兴趣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内在推动力。杨学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大连相干光源)项目近期传来好消息——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和中国

中科院大化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立项

   4月11日,“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通过了由大连市发展改革委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织的方案论证会,这标志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立项。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开展预研十分必要,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方案论证,建议立项。  此次论证的预研项目是“大连先进光源”的前期预

激光光源之激光与染料激光器

1、激光普通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和氙弧灯等)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发射,相干性很差。如果能量 hv =E2-E1 的外来光子照射到处于 E2 激发态的原子上,它就会诱导该原子从高能级 E2 跃迁到 低能级如基态 E1 ,同时辐射出一个光子,这种辐射称为受激辐射。受激辐射跃迁所产生的光子与该外来光子有着

激光光源之激光与染料激光器

1、激光普通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和氙弧灯等)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发射,相干性很差。如果能量 hv =E2-E1 的外来光子照射到处于 E2 激发态的原子上,它就会诱导该原子从高能级 E2 跃迁到 低能级如基态 E1 ,同时辐射出一个光子,这种辐射称为受激辐射。受激辐射跃迁所产生的光子与该外来光子有着

追踪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研制:从一个晶体开始

由中科院承担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系列前沿装备日前通过验收,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本报记者 陆琦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高精尖仪器的一个成功范例。”9月6日,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通过验收,验收委员会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10月27日,“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工程总体部及各子项目负责人在理化所接受了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新闻社、科学时报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9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对项目进行了集中采访。中科院计划财务

D2000-|-紫外氘灯光源

D2000 | 紫外氘灯光源 D-2000氘灯光源上海闻奕光电技有限公司的D-2000氘灯光源能够产生稳定的190-400nm的输出光谱。其峰-峰稳定性小于0.005%,漂移仅为+/-0.5%每小时。特点:1、深紫外覆盖。覆盖范围是190-400nm;2、性能卓越。峰-峰稳定性小于0.005%的超级

紫外光源可以选择哪些灯

  工作原理:广明源UV光解紫外线灯利用“光解氧化”原理,使有机高分子有机废气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并进一步降解为无害的CO2、H2O等;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进而产生臭氧,对有机气体进行分解;同时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臭氧与空

光刻机的紫外光源

  曝光系统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是紫外光源。  常见光源分为:  可见光:g线:436nm  紫外光(UV),i线:365nm  深紫外光(DUV),KrF 准分子激光:248 nm, ArF 准分子激光:193 nm  极紫外光(EUV),10 ~ 15 nm  对光源系统的要求  a.有适当的波长。

大连光源揭示氢键费米共振新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江凌研究员团队、张兆军副研究员和张东辉院士团队,与中国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郭哲来研究员团队、香港中文大学刘志锋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装置,发现了水—胺团簇中氢键的异常大幅度波动现象,揭示了多种分子振动耦合产生剧烈费米共振的氢键

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项目启动会

签约仪式现场  3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  基金委计划局局长孟宪平、化学部副主任梁文平在大会致辞中祝贺项目顺利启动,并指出该项目是基金委25年以来单项资助额度最大的

标准光源箱的光源说明

  D65 国际标准人工日光(Artificial Daylight)  色温:6500K 功率:18W  TL84 欧洲、日本、中国商店光源  色温:4000K 功率:18W  CWF 美国冷白商店光源(Cool White Fluorescent)  色温:4150K 功率:18W  F 家庭酒

标准光源箱的光源说明

  D65 国际标准人工日光(Artificial Daylight)  色温:6500K 功率:18W  TL84 欧洲、日本、中国商店光源  色温:4000K 功率:18W  CWF 美国冷白商店光源(Cool White Fluorescent)  色温:4150K 功率:18W  F 家庭酒

“大连光源”研究发现星际中超热羟基自由基来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合作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学,揭示了星际中超热的羟基自由基的来源。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羟基自由

上海光源中心实验揭示自由电子激光的物理过程

  自由电子激光具备超快时间分辨、超高空间分辨和超强峰值亮度等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研究工具之一,促进了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国际上,已先后有8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并投入用户科学实验。作为新一代光源,与同步辐射光源不同的是,自由电子激光放大来自于电磁波和相对论电子束在

实验室光谱仪器等离子体光源与激光光源

一、等离子体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用作原子荧光的光源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随后的近十余年时间里,随着对 ICP 的研究和应用,将 ICP 用作原子荧光光源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最初的研究认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具有许多优点,如强 度高、时间稳定性好、谱线宽度窄、几乎没有自吸;对很多待

大连化物所等利用大连光源揭示氢键费米共振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江凌团队、副研究员张兆军和院士张东辉团队,与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哲来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志锋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装置,发现水-胺团簇中氢键的异常大幅度波动现象,揭示出多种分子振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通过验收

“深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5月17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深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研制”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