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家或开发出新型的登革热疫苗疗法

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析了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在动物模型中这种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潜在致死性的登革热病毒;该研究或为开发新型有效的疗法或疫苗来抵御登革热提供新的思路。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其每年会感染3.9亿人,登革热同时也是热带地区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者James Crowe博士表示,目前科学家们在抗体开发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相继开发出了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比如人类单克隆抗体,其不仅可以杀灭登革热病毒,还会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增强。 登革热病毒因其抗原不同而被分为四种血清型,到底是什么让登革热如此具有挑战性,又如此危险?因为抵御其中一种血清型的抗体并不能保护机体抵御其它血清型病毒的感染。实际上,登革热病毒往往会通过第二种血清型来增强其感染,这个过程称之为病毒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连续的感染会增加个体患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而......阅读全文

Science:科学家或开发出新型的登革热疫苗疗法

  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析了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在动物模型中这种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潜在致死性的登革热病毒;该研究或为开发新型有效的疗法或疫苗来抵御登革热提供新的思路。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其每年会感染3.9亿人,登革

《细胞》最新成果为疫苗优化设计带来“解题法”

  黄病毒(包括寨卡与登革等)通过蚊子等昆虫可以迅速传播,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感染,其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例如在我国,每年7月—11月是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高发期。目前没有针对于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的有效疫苗及特效药,使得现有治疗手段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针对疫苗的优化与设计,科学家们将目光放在了与疫苗

海南突发输入性登革热疫情-2名患者近期曾到泰国探亲旅游

  7月10日上午,海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在海南省万宁市发现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这是该省1992年消除登革热以来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  据了解,2名患者为兄妹,6月19日同家人到泰国探亲旅游,在泰国期间曾与亲戚家1名发热患儿有过密切接触,7月3日患者返回万宁市

中和抗体和针对登革热病毒的防护

  科研人员报告了关于中和抗体(Nabs)与针对登革热感染的防护之间的关系的见解。登革热病毒每年感染至多3.9亿人,估计25%的感染是有症状的,50万个病例是严重的。中和抗体(Nabs)被认为对于针对有症状感染的防护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中和抗体(Nabs)滴定度与有症状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

抗体会助长登革热病毒感染更多细胞

  英泰两国研究人员联合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登革热病毒时所产生的前体膜蛋白(prM)抗体,会在患者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帮助病毒感染更多细胞,从而使症状更加严重。研究人员称,该发现提供的关键信息有助于科学家尽早研制出新型登革热疫苗。   论文称,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与

Nature子刊:对抗登革热的抗体可以用于治疗寨卡病毒

  巴西等地饱受寨卡病毒的攻击,但迄今未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用于防止登革热病毒的抗体对小鼠中的寨卡病毒也有效。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9月25日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的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ichael S. Diamond博士说:

清华大学研究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新型疫苗策略

  2014年2月1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国际著名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杂志)上发表题为“Transmission-Blocking Antibodies Against Mosquito C-type Lectins for Dengue P

关于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基本介绍

  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是登革热的一种危重临床类型。除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外,在持续发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嘴唇紫绀、脉搏快而弱、脉压低(脉压差在20 mmHg或以下),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期一般很短,如不及时抢救可于12~

治疗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方法介绍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和支持疗法,应强调病人早期卧 床休息,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禁用水杨酸类退热药,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肠道出血和粒细胞减少。对高热、呕吐、 胃纳差者尽可能先口服补液(水份及电解质),如口服无效,可按病情需要,给予 静脉补液,但不

关于登革病毒的临床表现介绍

  登革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登革热以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性肿胀、渗透性增强、皮肤轻微出血的病理变化为主,与病毒感染的直接作用和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伴有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

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可阻断机体感染

  瑞士贝林佐纳生物医学研究所日前成功分离出可阻断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抗体。  登革热病毒主要有四大类。据瑞士媒体7日报道,贝林佐纳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从已痊愈的越南登革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其中3种登革热病毒的抗体。以实验鼠为对象的实验显示,注入实验鼠体内的这些抗体在登革热病毒侵入实验鼠体

诸如登革热等病毒的感染为何一次比一次“凶残”?

  2016年11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好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一样,其通常会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但问题是有时候其也会产生一些错误并且对机体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过敏症、自身免疫疾病或不发挥功能的情况。但有时候机体免疫系统也会在病毒等外来病原体第二次入侵时失去

关于登革病毒的特性介绍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较小,约17~25nm,依抗原性不同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同一型中不同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其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病毒在蚊体

黄病毒相关知识点

黄病毒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小球形,+ssRNA, 有季节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致病性强,病情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简称乙脑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培养特点:出生2~3d的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即可发病;可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培养细胞内增殖,并

从基因表达和代谢组学层次揭示疫苗引发免疫反应差异

  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WRAI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和代谢谱技术,对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尽管有许多疫苗可以诱导和扩增T细胞(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但在决定T细胞反应的大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Nature子刊报道蚊媒黄病毒进展

   2016年6月2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自然 微生物学》 (Nature Microbiology)以长文 (Article) 形式发表题为“Flavivirus NS1 protein in infected host sera enhances viral acquisition

简述登革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机体后,首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形成病毒血症,然后进一步感染血液和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而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是:  ①抗体依赖增强(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作用:虽然某型登革病毒感染后产生的

揭示引起重型登革热的病毒蛋白

  两则研究发现了在严重登革热感染时一种病毒蛋白在促使血管渗漏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为研发疫苗和治疗开辟了一条途径。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有效治疗方法或疫苗,登革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有1亿人被感染。尽管大多数患者只会出现轻度发热,但有些人会发展出严重疾病——在重型登革热病例中,不受控制

登革热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球形直径50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RNA分子量4.103kD。登革热病毒核心为RNA与蛋白质组成的20面立体对称的病毒颗粒,外层

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药物靶标

  目前没有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或寨卡病毒,这些病毒每年感染数百万人并导致严重疾病、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如今,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项新研究最终可能改变这一点。他们鉴定出这三种病毒劫持人类细胞的关键途径,并且发现至少有一种潜在的药物能够破坏人类细胞中的这个

英国巴斯大学学者发现登革热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

   近日,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Paulo Rocha博士团队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的综合传感设备,用于登革热病毒的早期检测。该设备通过使用一个含有电传感器的平台来研究受到登革热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的行为,并且该平台面积仅有3cm2。研究发现当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时,机体会产生较多蛋白质,特别是

清华,南医大学Cell子刊肠道共生菌对病毒易感性的影响

  许多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寨卡热、西尼罗脑炎等,是由蚊虫感染病毒后再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已经对人类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和负担。蚊虫肠道是这些蚊媒病毒首先接触并感染的器官,其肠道屏障可有效决定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  许多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寨卡热、西尼罗脑炎等,是由蚊虫感染病毒后再通

IgG抗体水平可以用于预测二次感染登革热病毒的危重程度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保护作用的Y型蛋白质。通常来说,抗体的产生可以帮助宿主去更好地去抵御病毒感染,但对于登革热病毒 (DENV) 来说,情况却恰恰相反:相比较首次感染,二次感染DENV病毒要更加致命,这一过程也被称作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 (antibody dependen

关于登革病毒的抗原性介绍

  根据病毒包膜蛋白E的抗原性不同,登革病毒分为1~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之间抗原性有交叉,但与黄病毒科的其它抗原群无交叉性。病毒包膜蛋白E的抗原决定簇既可以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还可能参与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发生。非结构蛋白NS1和NS3均具有免疫反

关于登革热的基本内容介绍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关于登革热的简介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登革热抗体(DFAb)酶联免疫分析

人登革热抗体(DF-Ab)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登革热抗体(DF-Ab)的表达。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标本中人登革热抗体(DF-Ab)。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2、典型症状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

世界卫生日访专家:警惕病媒来侵犯

邹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从事热带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承担热带病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热带病尤其是寄生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在疟疾、登革热、布氏杆菌病、多种寄生虫病等热带病方面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救治中具有丰富经验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寨卡来袭:-地方性流行病毒的全球化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 自1947年在非洲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寨卡病毒主要局限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由于其引起的症状同登革热非常相似, 但程度较轻, 因此长期不被重视. 2007年寨卡病毒从东南亚逐步扩散至太平洋诸岛屿, 2015年南美寨卡病毒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