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磷脂酰甘油的作用和来源分布

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在微生物中,有时也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与心磷脂,磷脂酰肌醇一样,是一种酸性磷脂。在生长中的大肠杆菌中,它的代谢速率较其它磷脂为高。它是由CDP甘油酯与磷酸甘油生物合成为磷酸磷脂酰甘油,再通过脱磷酸而形成为磷脂酰甘油。天然的磷脂酰甘油是二酰基-L-3-磷酸甘油-D-3-甘油。通过磷脂酶A的作用,生成溶血磷脂酯酰甘油。在微生物中,还存在着磷脂酰甘油的O-氨基酸酯,已知的氨基酸是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生成的酯,据估计是通过tRNA进行生物合成的。此外,在动物组织等也可能存在双磷脂酸。磷脂酰甘油也是胡萝卜素类脂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另外也有报告指出,存在着酰基磷脂基甘油。......阅读全文

磷脂酰甘油的作用和来源分布

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在微生物中,有时也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与心磷脂,磷脂酰肌醇一样,是一种酸性磷脂。在生长中的大肠杆菌中,它的代谢速率较其它磷脂为高。它是由CDP甘油酯与磷酸甘油生物合成为磷酸磷脂酰甘油,再通过脱磷酸而形成为磷脂酰甘油。天然的磷脂酰甘油是二酰基-L-3-磷酸甘油-D-3-甘油。通过磷脂酶

磷脂酰甘油的基本信息

磷脂酰甘油是B.Maruo和A.A.Benson(1958)在栅藻属(Scenedesmus)细胞的醇抽提物中发现的磷脂的主要成分。中文名磷脂酰甘油定    义栅藻属(Scenedesmus)细胞的醇抽提物中发现的磷脂的主要成分时    间1958年发现者B.Maruo、A.A.Benson

二酰甘油的作用

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第二信使在细胞内的浓度受第一信使的调节,它可以瞬间升高、且能快速降低,并由此调节细胞内代谢系统的酶活性,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脂肪的储存和移动以及细胞产物的分泌。第二信使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

磷脂合成关键蛋白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典范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研究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ommitted step of bacterial phospholipid biosynthesis”为题,发表在Na

磷脂酰肌醇的生理作用

  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D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DG酯酶水解成单酯酰甘油。由于DG代谢周期很短,不可能长期维持PKC活性,而细胞增殖或分化行为的变化又要求PKC长期活性所产生的效应。现发现另一种DG生成途径,即由磷脂酶催化质膜上的磷脂酰胆碱断裂产生的D

磷脂酰肌醇的生理作用

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D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DG酯酶水解成单酯酰甘油。由于DG代谢周期很短,不可能长期维持PKC活性,而细胞增殖或分化行为的变化又要求PKC长期活性所产生的效应。现发现另一种DG生成途径,即由磷脂酶催化质膜上的磷脂酰胆碱断裂产生的DG,

磷脂合成关键蛋白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的作用机制揭示

  上海生科院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研究提出“底物协助催化”的脂酰转移机制。PlsY的结构与催化机制。(a)两个底物在PlsY酶活性中心的相对位置。(b)“底物协助催化”机制。文献中认为组氨酸对甘油三磷酸进行去质子化继而引起酸碱催化反应,但结构显示组氨酸177与sn-1位羟基距离太远,不可能进行去质子化

磷脂质依照磷脂甘油骨架的分类

依照磷脂甘油骨架的分类磷脂根据甘油骨架的不同可以分为磷酸甘油脂(glycerolphospholipid)和鞘磷脂(sphingolipid)。它们都是极性脂。极性脂由极性部分(叫做极性头)和非极性部分(叫做非极性尾)组成。其中,甘油磷脂又可以根据极性头部集团的不同区分为磷脂酰胆碱(Phosphat

甘油磷脂的合成过程

合成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料来源、活化和甘油磷脂生成。甘油磷脂的合成在细胞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通过高尔基体加工,最后可被组织生物膜利用或成为脂蛋白分泌出细胞。机体各种组织(除成熟红细胞外)即可以进行磷脂合成。原料来源合成甘油磷脂的原料为磷脂酸与取代基团。磷脂酸可由糖和脂转变生成的甘油和脂肪酸生成

甘油磷脂的分解过程

在生物体内存在一些可以水解甘油磷脂的磷脂酶类,其中主要的有磷脂酶A1、A2、B、C和D,它们特异地作用于磷脂分子内部的各个酯键,形成不同的产物。这一过程也是甘油磷酯的改造加工过程。磷脂酶A1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内,此外蛇毒及某些微生物中亦有,可有催化甘油磷脂的第1位酯键断裂,产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