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学者建立21个叶相特征地理分布

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叶相)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态过程上的功能适应,从而能敏感的指示当地气候。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特征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在某个类群和群落中存在,而且在区域尺度、大陆尺度、甚至全球尺度内都存在,因此古植物学家利用叶相-气候的这种相关性定量重建新生代陆地古气候。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是全世界木本双子叶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加上该区域受到夏季多雨、冬季干旱为显著特征的亚洲季风气候影响,使得区域内形成了特殊的植物叶相组合,而与世界其它地区有所不同。而这种季风季风的强烈影响下的独特叶相特征、叶相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基于该叶相-气候模型的古气候重建模式,还没有经过覆盖广阔区域的大数据检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浙昆研究员对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木本双子叶植物的叶相地理分布格局、气候因子对其地理分布的影响、以及基于叶相-气候构建古气候重建模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该研究基于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3......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纠正热河生物群沿用百年的分类错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东和他的博士生黄建东,在对中国北方中生代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化石研究中,发现中国义县组原被认为是类蜉蝣属的化石应归入美丽蜉蝣属,三尾类蜉蝣可能仅分布在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和蒙古共和国,近百年来一直沿用的热河生物群中所谓三尾类蜉蝣在我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 毕生抒写绿色王国史诗

近日,溢满温暖阳光的昆明,91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植物

中国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地理分布与气候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叶相)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态过程上的功能适应,从而能敏感地指示当地气候。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特征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在某个类群和群落中存在,而且在区域尺度、大陆尺度、甚至全球尺度内都存在,因此古植物学家利用叶相-气候的这种相关性定量重建新生代陆地古气候。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南京古生物所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月2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领衔完成的《中国中生代植物多样性演变》研究成果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以“古植物整体重建和生物学研究”的先进学术思想为指导,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超薄切片等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完整名单)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赵忠贤,男,1941年出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

当肿瘤遇上乙肝……

  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  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针对已知的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和适宜的干预措施,达到阻断或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的目的[1]。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两种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

追记海洋地质科学家秦蕴珊院士:向海洋地质进军

①2013年1月,秦蕴珊题字于青岛汇泉弯畔,科学与艺术 在山下分手 在山上会合。②2006年,秦蕴珊与陈丽容,青岛中山公园,樱花树下。③1994年,与博士们在一起。(前排自左向右:陈丽容、秦蕴珊、翟世奎、石学法;后排自左向右:姚德、阎军)2015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

抢救百万年历史的天山野果林 保住后备基因库

   “30年前,伊犁地区的野果林面积近1万公顷,近年来大面积退化萎缩,部分区域形势严峻。”近日,在伊犁植物园,面对茫茫林海,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副所长张元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正在执行的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试图遏制这一颓势。  2016年,科技部启动“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

170项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规定了项目结题验收的时间、验收重点等,详情如下: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8〕38号各项目依托部门:  国家重点基础研

973计划173个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安排 总经费达17亿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4年立项17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总经费达人民币1,708,013,700元,专项经费达人民币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国

最新|“973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公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9〕308号  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

扎根西部 创新发展

          记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兰大在融入西部的发展中即将迎来百年校庆。   作为兰州大学众多科研

我国首次启用蝴蝶监测环境

   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认为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种之一。近年来,我国雪灾、干旱、龙卷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从长远看,这些气候变化现象或许可以用生物监测来预警。近日,环保部首次启用了蝴蝶监测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有着“蝴蝶教授”之称的李朝晖近日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指出,蝴

我国首次启用蝴蝶监测环境 或能预警极端天气

  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认为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种之一。近年来,我国雪灾、干旱、龙卷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从长远看,这些气候变化现象或许可 以用生物监测来预警。近日,环保部首次启用了蝴蝶监测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有着“蝴蝶教授”之称的李朝晖近日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指 出,

记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洲季风在第四纪及之前的变化特征是什么?亚洲内陆粉尘的传输和沉积规律是什么?这些,我们都能利用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作为研究对象,一一为公众解答。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环所)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黄土室),就是这样一个以黄土等多种地质生物载体为研究对象,拥有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一文了解近红外对我国农业的意义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孔军龙,杨娟,赵京音*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_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403)  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伤、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孔军龙,杨娟,赵京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_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403)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伤、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本文简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化石攀鲈与同期植物显示两千六百万年前的西藏腹地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关于隆起的时间,有观点认为高原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早期就已经形成,并在渐新世(约3千万年前)

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12月18日举行的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上揭晓。  2012年度高校这十大科技进展是:安徽医科大学主持的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汗孔角化症、掌跖角化症和少毛症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学主持的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先

从化石窥见青藏高原生长的秘密

西藏始攀鲈化石伦坡拉盆地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包括棕榈、栾树、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苏涛分别结束了他们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这两位年轻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380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探寻古人类迁徙之谜:何时开始?如何延伸出去?

地球从当初大部分地方近乎渺无人烟,到后来各地不同人群开枝散叶,这个过程从何时开始?这一扩散路线又如何延伸出去?为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通过多种考古手段在世界各地寻找古人类留下的蛛丝马迹,以便一窥当年他们迁徙、发展的历史。 学术界一个主要观点认为,直立人的出现是古人类进化中一个标志性

古湖沼技术的新应用:估算湖泊碳储量

董旭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了16个典型湖泊,利用古湖沼技术展开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碳埋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碳埋藏量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大呈对数递减趋势,浅水湖群埋藏效率为同流域土壤的3.4倍。   以上研究结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

吴玉虎:再谈青海野生古柽柳林的价值

  8月10日、20日,本报先后发表吴玉虎《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抢救柽柳树王》、《呼吁拯救世界罕见野生古柽柳林的最新进展》的来信,引起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今天,吴玉虎再次投书本报——  继我国柽柳属植物学专家刘铭庭之后,8月25日至30日,由潘伯荣和我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

宁津生院士:厚积薄发 宁静致远

 宁津生(1932年— ) 宁津生,1932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即任教于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与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一起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