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补体和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1.补体测定 包括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个补体成分(如Clq、r、s,C2-9)和补体调节因子(如D因子、H因子、I因子、备解素和C1抑制因子)的测定。 2.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包括周围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形态观察,以单克隆抗CD14抗体标记计数巨噬细胞,用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法检测吞噬和杀菌力,以化学发光试验了解超氧根释放能力。CD11a、b、c单克隆抗体染色可证实有无粘附分子缺乏。......阅读全文

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补体和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1.补体测定  包括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个补体成分(如Clq、r、s,C2-9)和补体调节因子(如D因子、H因子、I因子、备解素和C1抑制因子)的测定。  2.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包括周围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形态观察,以单克隆抗CD14抗体标记计数巨噬细胞,用硝基四唑氮蓝(NBT)还

关于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1)延迟性皮肤超敏反应(DCH):皮内注射抗原0.1ml,于48~72h观察注射部位反应,若红、肿、硬结直径l0~15mm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需同时观察5种抗原均为阴性才示T细胞功能缺陷。常用的皮试抗原为:①结核菌素:1∶100至1∶1000旧结核菌素,或10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关于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基本介绍

  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常并有各种先天畸形和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家族中曾有在婴幼儿期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或有反复感染史提示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感染发生于生后者,应疑为联合免疫缺陷病,生后6个月才发生反复化脓性感染者,可能为抗体缺陷。奈瑟菌易感者可能与补体缺陷有关。慢性肉芽肿形成则是中性粒细

简述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方案

  1.宫内感染的预防和遗传学预测  有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通过预测胎儿的性别或测定羊水中各种酶含量来预测胎儿出生后是否有某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指导人类的优生。同时积极预防宫内感染,对降低本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作用。  2.一般治疗  感染是导致免疫缺陷病恶化的主要因素,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感染。

简述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预后及预防

  宫内感染的预防和遗传学预测 有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通过预测胎儿的性别或测定羊水中各种酶含量来预测胎儿出生后是否有某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指导人类的优生。同时积极预防宫内感染,对降低本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作用。

关于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其他检测介绍

  (1)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关于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体液免疫反应筛选检查

  (1)血清IgG、IgA和IgM测定:宜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以除外低蛋白血症所引起者。  (2)血清IgG正常或偏低,而又高度疑有体液免疫缺陷者,可测定血清IgG亚类,低于本地区同龄儿正常值2SD者疑为低下。  (3)血清IgG及其亚类值正常,而又高度疑有抗体缺陷者,应测定特异性抗体及抗体反应。

常见的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介绍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特异性免疫缺陷1 B细胞缺陷性疾病--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缺陷发生在B淋巴细胞祖细胞阶段,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于是就不能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

常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症及病因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特异性免疫缺陷1 B细胞缺陷性疾病--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缺陷发生在B淋巴细胞祖细胞阶段,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于是就不能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

原发性补体缺陷

原发性补体缺陷病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检验基础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与考生分享,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在五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补体缺陷的发病率最低。补体系统的各种成分均可发生缺陷,其中以C1q缺陷、C2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C1抑制剂缺陷(常染色

吞噬细胞缺陷病的临床特征

因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障碍引起,相对发病率约1%~2%。吞噬功能至少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步骤。慢性肉芽肿病是由于吞噬细胞缺乏能杀灭所吞微生物的酶所致。

补体C3测定的相关疾病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病毒性肝炎,小儿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病,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小儿过敏症,结节性多动脉炎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介绍

  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鉴别。SID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重要区别在于:  1.PID几乎都是特定的单基因缺失 导致相应的免疫活性细胞或免疫分子受损,表现出这种功能的完全缺失,且为不可逆的改变;而SID常为免疫系统多环节受损,但受损程度较PID轻,仅为部分功能受损,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immu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查方法

  常规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  X线检查:结合正侧位胸部透视或平片,注意胸腺影的存在及大小。6个月内幼婴缺乏胸腺影,提示胸腺发育不良。鼻咽部腺样体组织很小或无阴影也为诊断细胞免疫缺陷的直接线索,均宜结合临床淋巴结触诊及细胞免疫检测确诊。

关于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简介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是指免疫系统的器官(如胸腺),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补体分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某种免疫反应能力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因先天

关于补体缺陷的基本介绍

  补体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补体缺陷有  ①C3缺乏或C3抑制物缺乏,后者使C3过度消耗同样使血清中C3水平下降,导致反复细菌感染。  ②C1抑制物缺陷,C1抑制物是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除对Cis有抑制作用外,尚可抑制纤溶酶原、激肽等炎症介质的激活,因此C1抑制物的缺陷,可导致血管

原发性免疫有哪些缺陷病?

(一)抗体缺陷病是B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约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其中以各类免疫球蛋白(immunglobulins,lgs)均缺少的低丙球蛋白血症和某一类lg选择性缺陷最为常见。(二)T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因T和B细胞发育异常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约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

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分析

  包括原发性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性疾病,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约占10%。C3缺陷的感染型通常与抗体缺陷病症相似;补体的前端成分(C2)缺陷大多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膜性增殖性肾炎等表现;补体后端成分(C5、C6和C7)缺陷者对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球菌易感。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以易患反复迁延的化脓性疾病为特

简述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治疗

  免疫替代:对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性连锁高IgM免疫缺陷、选择性IgG亚类缺陷、Ig水平近于正常的抗体缺陷或WAS等患者定期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降低感染率。  目前临床上有两种剂型的丙球可供选用。一种为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GIM),另一种为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GIV)。肌内注射

关于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的简介

  包括原发性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性疾病,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约占10%。C3缺陷的感染型通常与抗体缺陷病症相似;补体的前端成分(C2)缺陷大多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膜性增殖性肾炎等表现;补体后端成分(C5、C6和C7)缺陷者对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球菌易感。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以易患反复迁延的化脓性疾病为特

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

包括原发性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性疾病,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约占10%。C3缺陷的感染型通常与抗体缺陷病症相似;补体的前端成分(C2)缺陷大多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膜性增殖性肾炎等表现;补体后端成分(C5、C6和C7)缺陷者对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球菌易感。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以易患反复迁延的化脓性疾病为特征。

放射免疫测定的技术优势和缺陷

RIA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缺点。例如:①试剂的半衰期段,费用较高,需要用闪烁计数仪等专门的设备;②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存在着一定潜在的危害性;③试验废物处理困难;④放射性核素标记有时会改变某些生物物质的生理活性。

放射免疫测定法的优点和缺陷

RIA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缺点。例如:①试剂的半衰期段,费用较高,需要用闪烁计数仪等专门的设备;②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存在着一定潜在的危害性;③试验废物处理困难;④放射性核素标记有时会改变某些生物物质的生理活性。

概述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症状体征

  PID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而极为复杂,但其共同的表现却非常一致,即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反复和慢性感染 是PI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1)感染发生的年龄:大约40%于1岁内发病,40%在5岁内,15%于16岁内起病,仅5%发生于成人期。T细胞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于生后不

关于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介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保护性隔离与鼓励患儿以相对正常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性地进行免疫替代疗法、免疫调节和免疫重建。  一般护理  (1)饮食:应保证患婴充足的营养供给(富含三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之饮食)。因母乳中含有抗感染因子及各种适合婴儿的营养素,故应鼓励和促进母

关于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预后介绍

  大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源于遗传,终生患病.其预后变化很大,某些免疫缺陷病可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多数抗体缺陷或补体缺陷的患者若能及早诊断,正规治疗,不伴有慢性疾病(如肺部疾病)有较好的预后,寿命与正常人相仿。其他免疫缺陷病人如吞噬细胞疾病,联合缺陷病或抗体缺陷疾患的慢性感染会影响其寿命。大多数患慢

关于小儿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的简介

  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即普通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是一种常见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曾被称为获得性(或成人型、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为一组病因不同的,主要影响抗体合成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男女均可患病,发病年龄可在幼儿期,但更常发于学龄期,甚或成人期。

治疗小儿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的简介

  CVID的治疗与XLA基本相似,静脉免疫球蛋白(IVID)的标准剂量为每月400mg/kg。皮下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用于对IVID有不良反应者,其价格也比IVID便宜。经IVID治疗后仍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可用IgG和IgA滴鼻或口服。  胸腺肽注射或胸腺移植(用于T细胞缺陷为主者)。  适

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介绍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去除引起免疫缺陷的理化因子是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关键;当二者必舍其一时,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二)免疫增强和免疫替代 除注意营养和休息外,当体液免疫缺陷时,每月按0.1~0.2g/kg剂量输注一次丙种球蛋白,可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如患者伴有营养不良,补体不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去除引起免疫缺陷的理化因子是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关键;当二者必舍其一时,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二)免疫增强和免疫替代 除注意营养和休息外,当体液免疫缺陷时,每月按0.1~0.2g/kg剂量输注一次丙种球蛋白,可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如患者伴有营养不良,补体不足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