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京大学华子春课题组新药研究获突破

南京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子春课题组日前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上接连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与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抗肿瘤新药——“肿瘤靶向性细胞凋亡诱导剂药物”获得药物化合物ZL授权,已进入中试生产工艺阶段;同时,双方先期合作的一类新药——“靶向性抗血栓蛋白药物”目前正在申报临床批文。 “肿瘤靶向性细胞凋亡诱导剂药物”和目前正在国内外开展研究II、III期临床试验的同类抗肿瘤药物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让药物主要集中到肿瘤组织里去,“只在肿瘤里起作用”,从而把药物对身体其他组织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通过和国际上类似药物进行比较,华子春课题组研制的药物只用国际同类药物的不足三分之一剂量就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未来几年内,这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有望因其高效和低副作用给病人带来福音。 华子春潜心科研二十余年,在长期的基础研究的过程中,他逐渐地认识到:科研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全文

南京大学华子春课题组新药研究获突破

  南京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子春课题组日前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上接连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与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抗肿瘤新药——“肿瘤靶向性细胞凋亡诱导剂药物”获得药物化合物ZL授权,已进入中试生产工艺阶段;同时,双方先期合作的一类新药——“

昆明植物所在新靶点抗血栓药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与致残的首位原因。抗血栓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临床抗凝药的共性缺陷是存在严重出血危险。经典药物肝素和VitK拮抗剂具有强效抗血栓活性,但存在严重出血危险及药代动力学缺陷。数十年来,低分子肝素、合成戊糖、水蛭素类制剂以及小分子合成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在

千红制药开发新药接连遇挫 抗血栓蛋白退审

  今日(11月7日),千红制药的投资者终于等到了公司重磅新药—注射用重组人体抗血栓蛋白(以下简称抗血栓蛋白)的最新消息,公司决定对该药品“退审”并作进一步相关补充研究,待研究完善之后再行申报。记者注意到,就在10月16日,公司的肝素钠注射液新规格产品的申报也未获通过。   千红制药----退审新

聚焦神秘蛋白质 希望发现老年痴呆新药物靶点

  安提奥基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图片来源:Greg Kendall-Ball   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当Jhon Kennedy意识到他45岁的父亲开始与日常生活斗争时,他正在为自己的家庭建造一所房子。父亲试图帮助他进行建造,但常常会忘记完成简单的任务。而且,父亲在下班回家的

聚焦神秘蛋白质 希望发现老年痴呆新药物靶点

  安提奥基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图片来源:Greg Kendall-Ball   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当Jhon Kennedy意识到他45岁的父亲开始与日常生活斗争时,他正在为自己的家庭建造一所房子。父亲试图帮助他进行建造,但常常会忘记完成简单的任务。而且,父亲在下班回家的

抗血栓新药研发:我们一直在路上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还有渐增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金华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心血管活性天然产物的药理学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记者近日获悉,在抗血栓新药研发的漫漫征途中,他们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

Nature子刊发布创新药物筛查策略

  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证实,一种新的药物发现策略能够带来双重回报:它不仅能够快速筛选出对细胞产生预期效应的化合物,还能阐明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为了说明这种创新技术的能力,TSRI研究人员利用它鉴别出了一种化合物,其在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上显示出不错的前景。同时,他们还

Nature子刊:操控肿瘤靶向性细胞

  科学家们利用来自患者的干细胞重编程生成了一些T细胞,随后采用近期开发的一种新策略修饰这些T细胞,使得它们具备了寻找及破坏肿瘤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大量生成与自然T细胞相似的,无限数量的抗癌T细胞。在发表于8月11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子刊:针对“无成药性”药物靶点的新型药物发现策略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hemistry上题为“Selection of 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 against endogenous membrane proteins on live cell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

血栓形成关键受体三维结构被揭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赵强研究组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揭示了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受体——嘌呤能受体P2Y12R的三维结构。5月1日,两篇独立的研究论文同时发表于《自然》杂志。据悉,这是中国科研人员极其罕见地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背靠背”同期发表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为药物所的张凯华和张进。  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