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为增产提供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由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植物学国际期刊《植物生理学》上。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其中每穗粒数的多少与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目直接相关。”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何光华教授介绍,小穗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序结构,在不同物种中分为不确定性小穗和确定性小穗两类。小麦属于前者,小穗最终产生的小花和籽粒数目是变化的,且一般都大于2个;水稻、玉米则属于后者,小穗内只包含1个可育小花。 已有研究表明,水稻中的SNB、OsIDS1和MFS1等三个基因参与了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的调控,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后,将出现一定比例的小穗内多小花情况。何光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则发现,一种MYB的转录因子具有明显的转......阅读全文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水稻小穗发育调控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克隆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OsPEX5,并对其调控水稻小穗发育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新植物学家( New Phytologist )》上。  小穗是禾本科植物花序结构的独特结构单位,其正常发育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

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为增产提供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由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植物学国际期刊《植物生理学》上。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亩穗数、每穗粒数、

中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

  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

西南大学揭示诱变稻花数目可增加稻穗颗粒

   8月28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何光华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RAL FLORET 1 induced the three-florets spikelet in rice”(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发育调控机制)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稻花的

西南大学在小穗发育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何光华教授领衔的水稻生物学团队在顶级植物学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在线发表了题为 “NONSTOP GLUMES 1 Encodes a C2H2 Zinc Finger Protein that Regulates Sp

被子植物(V)单子叶植物纲_禾本科鉴定

实验材料慈姑泽泻鸢尾射干马蔺唐菖蒲葱洋葱山丹蒜韭菜黄精黄花菜宁夏贝母水葱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绶草黄花杓兰.毛杓兰紫点杓兰凹舌兰等植物的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仪器、耗材实体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实验步骤(五)禾本科 (Poaceae)本科是被子植物中的第四大科,约 750 属, 1

蛋白质测定仪说明水稻粒重的形成关系

水稻胚和胚乳中的蛋白质沿着淀粉粒细胞壁累积成为蛋白体,蛋白质测定仪测定蛋白体中有59%的蛋白质,19%的碳水化合物,21%的脂类物质,以及一部分的核糖核酸和灰分等,稻株合成蛋白质的碳源来自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所以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合成有一定制约作用,而且谷蛋白基因在水稻扬花4-6天后开始表达

水稻杂交技术方法

水稻的杂交技术可分为调节开花期、选株、整穗、去雄、采粉、授粉和收获等步骤。    调节开花期。 水稻母本和父本花期的调整,可用分期播种的方法,使二者的花期相遇。    选株。 选株主要指选择母本植株而言。要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和没有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本。    整穗。

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遗传和分子机理揭示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为高产品种选育以及在生产上避免因穗顶部退化引起的减产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植物细胞》上。 万建民介绍,水稻、玉米、小麦、谷子等主要农作物穗顶部小花退化,对其

我学者家揭示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遗传和分子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为高产品种选育以及在生产上避免因穗顶部退化引起的减产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Plant Cell)》上。  在水稻、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的产量形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