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傅廷栋院士:油菜地里的守望者

每逢早春三月,华中农业大学的油菜试验田里一片金黄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每天都会在油菜田里对油菜一株株地观察、记录,一呆就是一整天。图为傅廷栋在饲料油菜田放羊 从“小傅”、“老傅”到“傅老”,50余年来,傅廷栋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遨游在油菜王国里,酿造科学的蜜汁。因为他相信:“搞农业的,没有别的窍门,就是要多下田,不下田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1965年,新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毕业,他就是傅廷栋。当时中国油菜平均每公顷产菜籽500千克左右,还不到先进国家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刚留校任教的傅廷栋意识到,巨大的差距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该从何处入手呢?那时,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世界作物育种学的研究热门,玉米、高粱、蔬菜等的杂种优势利用已大面积应用,国内杂交水稻研究也正在起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傅廷栋决定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 其实,世界各国的科学......阅读全文

傅廷栋院士:油菜地里的守望者

  每逢早春三月,华中农业大学的油菜试验田里一片金黄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每天都会在油菜田里对油菜一株株地观察、记录,一呆就是一整天。图为傅廷栋在饲料油菜田放羊  从“小傅”、“老傅”到“傅老”,50余年来,傅廷栋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遨游在油菜王国里,酿造科学的蜜汁。因为他相信:“搞农业的,没有

傅廷栋: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效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8.shtm 傅廷栋院士在现场察看油菜长势。      刘涛摄 傅廷栋在开幕式上发言。    刘涛摄 “影响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关键是效益,是农民种油积极性的根本所

“油菜院士”傅廷栋:农业科研就得围着农民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3.shtm 长江两岸,时下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整片整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耀眼夺目、沁人心脾。 3月初,记者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油菜田里看到,许多穿着白大褂的实验人

傅廷栋:一个下田上瘾的院士 让油菜成了宝

   8月26日,即将年满80周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农业农村部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会上,这位首席专家和参与项目的12家科研单位、9家企业的代表签约,共谋油菜良种选育。  在我国油菜育种领域,无人不晓傅廷栋,即使在国际油菜育种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奉献 

傅廷栋院士:科普重在寓教于乐

   “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欲经营农庄,一连串农业科技问题随之而来……”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撰写的少儿科普读物《西游后记——漫游农业》问世,该书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观察,把农业科技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让人忍俊不禁。  “科普读物要通俗,能够吸引读者特别是小朋友的兴趣。”在接受《

十字花科“傅科长”的扶贫纪事

 傅廷栋在实验室     刘涛摄影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国际杂交油菜的主要开拓者,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 他是全国劳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他还是一名始终奋战在扶贫一线的科学家。年过八旬,依然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油菜

湖北推广油菜飞播秸秆全量还田轻简高效生产模式

   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一行赴湖北省应城市油菜轮作与科技创新示范区,考察调研“油菜飞播秸秆全量还田轻简高效生产模式”推广情况。正值小寒节气,天气严寒,傅廷栋一行冒雨参观了杨河镇星火村、磨盘村、田店镇肖黄社区、瑞琪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区和城北办事处季墩村稻茬油菜免耕机械条播示范区。  “油菜

“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油菜杂优项目总结会召开

   在油菜北繁花期,为了深入了解油菜产业科技发展动态,加强项目内部交流,聚焦项目重大科学问题,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于2017年8月3-4日在青海西宁市召开了项目年度总结暨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项目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主

提高油菜油脂含量的重要意义

  油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的第三大来源,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油料作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油菜品种油脂含量普遍较国外低2-5个百分点,而油脂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产油量提高的贡献,相当于菜籽产量提高2.5个百分点。因此提高油菜油脂含量是解决油菜生产效益低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近

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复种指数”在福州启动

  12月14日,农业部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复种指数”在福州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改进、推广再生稻以及宽行作物套种等技术,推广面积累计将达8000万亩。   据介绍,该项目投入研发资金3000多万元,由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