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康斯坦丁:基因检测如何让癌症变的可预防?

癌症离大众并不遥远,我国早就成为癌症高发大国。癌症这一存在于基因深处的恶魔,随着国内环境的日益恶化,正成为大众的梦魇。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但始终对癌症束手无策,癌症=死亡已经成为大众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付癌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提前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患病之前,将其扼杀。而当下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基因检测。从已病到未病,基因检测开启人类进化史上新的篇章。 “已病”变“未病”基因检测变革医疗 现代医学早就有研究证明,除了外力导致的损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正是因为基因在每个单位人身上的不同,让以基因为基础的检测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基因就像一个个密码,只要能够破译出来,就能查到其中存在的隐患――与检修......阅读全文

王在峰教授:肿瘤患者的诊疗需“量体裁衣”

  导语: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医生和科研人员为了“啃碎”它,忙的焦头烂额;平常人对它是“谈癌色变”;患者和家属对它则“寝食难安”。在菏泽市抗癌协会上我们邀请到菏泽市抗癌协会会长、菏泽肿瘤康复研究院院长、正大医院王在峰董事长,看看他对肿瘤的诊疗有着怎样的见解。  转化医学网:王院长您好

维生素与人类疾病研究进展汇总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其重要作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现阶段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肿瘤防治:一盎司的预防 胜过一磅的治疗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约为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肿瘤日益成为我国健康事业的沉重负担。日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办的2018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院士们纷纷认为:对肿瘤治疗方法进行攻关的同时,预防事业也不能松懈,中国的肿瘤防控

肿瘤防治:一盎司的预防 胜过一磅的治疗

  肿瘤治疗要重科普、重整体  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何落实指示,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上每5个肿瘤病人中有一个中国人,每5个死亡病人中有一个肿瘤病人,一名癌症患者的花费大概是一般疾病患者的5倍以上。但癌症也没那么可怕,有1/3的癌

肿瘤防治:一盎司的预防 胜过一磅的治疗

  肿瘤治疗要重科普、重整体  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何落实指示,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上每5个肿瘤病人中有一个中国人,每5个死亡病人中有一个肿瘤病人,一名癌症患者的花费大概是一般疾病患者的5倍以上。但癌症也没那么可怕,有1/3的癌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基因检测能够预防癌症吗?

  谈癌色变的年代,如何能躲过癌症的袭击?不仅是科学家们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寻觅。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检测”变成了热门话题。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也让很多人不知所措。家里有多个癌症患者,其他人该不该进行基因检测?  目前,我国各种疾病及肿瘤的发病率均不断升高,面对该现状,我国的医学研究更多的亦趋向于基因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时代》评选出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2007年即将成为过去,各种年终盘纷纷出炉。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发现和发明。以下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1. 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 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 200

第三次药物革命:以色列DNA研究开启个性化诊疗时代

  “通过研究人类的DNA,预知可能发生的疾病,研制出新型的DNA药物,就有可能让人类永葆青春!”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阿龙·切哈诺沃语出惊人。   前不久,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决定割除双乳乳腺的事件引发舆论聚焦:她之所以要做切除手术

生物芯片开辟个性化诊治前景

    盲区一:不知道乙肝病毒的局部点突变。临床上同样是乙肝,却可以有不同的病毒点突变,找到不同的突变从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是生物芯片——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体系的优势所在。乙肝病毒DNA有四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称为S区、C区、X区和P区,不同区域的突变直接影响着治疗方式的选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大数据研究推翻常规认识

  近年来,科学创新日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类"组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产生的科学进展,我们

樊代明院士:获奖良医妙谈治疗胃癌

   “我30年前当医师时,很少有35岁以下的胃癌患者,现在很多了。”樊代明院士一席话让记者的胃骤然紧张:“胃癌是中国人第二常患的恶性肿瘤。每3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胃癌死去,我们坐在这里1个小时,20个胃癌病人已经走了。”   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和他的研究团队今天获得了国家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一文读懂临床肿瘤治疗的精准用药与基因检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全世界约有60%的人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4大类疾病,而癌症则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2008年全球死于癌症的患者达76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也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

对话Life Tech:Ion Proton台式基因组测序仪

  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国推出新的台式基因测序仪:Ion Proton™。借助该技术产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    这一新型测序仪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此前推出的同样基于这

疾病和吃 真有关系吗?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让肌肉变得更强壮!  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吗?每到危急关头,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变得力大无穷,把大坏蛋布鲁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来有研究发现菠菜真的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壮,但这种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铁元素导致,绿叶中含有高浓度硝酸盐才是

深度解读:端粒长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DNA末端的特殊结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端粒酶,当细胞DNA复制终止时,在端粒酶的帮助下DNA就能够通过端粒依赖模版的复制,补偿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缩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过程中,端粒酶至关重要;但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的长度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不能

七月流言: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7月共有9条流言上榜。  1. 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流言:  疫苗总“出事”,最好不要接种疫苗。  真相: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

2014年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 医学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

全面回顾:2014年全球生物医学突破进展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揭示了许多固体肿瘤中基因异常的源头;冷泉港实验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春节来了!让科学家告诉你如何做一个健康的吃货!

  马上就要过年了,吃货的春天又将来临,想必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上好的食材,时刻准备着磨刀嚯嚯向猪羊。或与家人团圆欢聚,或与朋友把酒言欢,或畅谈发小一吐不快,或智斗姑姨险避相亲,但是都逃不开一个字儿:吃!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海吃海喝才能不长肉呢?我们来看看达尔文怎么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什么意思

薛京伦:基因检测就是一份“身体使用说明书”

  基因诊断将助推“大众医疗”进步到“定制医疗”  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科研40余年。1987年起,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一直致力于基因治疗研究,系统开展了血友病B基因治疗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获得我国第一个原卫生部颁发的“新生物制品人体观察”批件。2004年起任973项目“基因治疗的应

【盘点】2015年癌症领域突破性研究TOP10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揭示癌症发病机制、开发治疗和预防癌症新型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多种机制的发现,科学家们让癌症变成了一种可控的疾病。  近日,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健康科学中心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发现西兰花中名为萝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许可以帮助治疗癌症;又有研究者发现冥想也可以帮助癌症的治

一滴血测16部位肿瘤,让父爱常伴身旁

  他,用坚实的肩膀支撑,让你感觉温暖、安心;他,用默默的承受坚守,让你知道他是家的脊梁;他,用满脸皱纹承载时光的沧桑,让你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他,就是父亲……可能因为六月的阳光犹如父爱,无声却炽热,所以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日被定为父亲节。在我们眼中,父亲是坚强的代名词,可是正坚强,他对小伤小痛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