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春应化所获今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邢巍等完成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氢能/电能转换高效催化剂基础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氢能是高效、经济、清洁的新能源,以液体有机小分子为氢源的氢能转化为电能的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与转化效率高、续航时间长等优点,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 长春应化所科研人员围绕相关氢能/电能转换过程的催化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在甲醇、甲酸等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氧电催化还原、甲酸分解制氢的催化机理和催化剂理性设计与可控制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 他们运用合金配体效应敏感地调变表面电子结构,改变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实现了对有机小分子电氧化催化剂构效关系、理性设计及可控制备创新性研究;他们在高性能贵金属替代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非Pt催化剂研究上取得突破;他们还提出了氢能简便安全存储与利用新思路-甲酸催化分解制氢。 该系列创......阅读全文

新型催化剂点亮氢能储放未来

  近日,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此催化体系有望作为下一代高效储放氢新体系得到应用。  氢能是一种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高位发热值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也被称为“能源货币”。氢燃料电池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新一代氢

专家看好中国氢能产业 氢能汽车受关注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如何?氢能技术如何应用?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认为,中国具备应用氢能的实力,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8日,诸多专家聚集京城,探讨中国氢能产业现状,并发布氢能产业宣传片《第一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专家看好中国氢能产业 氢能汽车受关注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如何?氢能技术如何应用?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认为,中国具备应用氢能的实力,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8日,诸多专家聚集京城,探讨中国氢能产业现状,并发布氢能产业宣传片《第一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专家看好中国氢能产业 氢能汽车受关注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如何?氢能技术如何应用?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认为,中国具备应用氢能的实力,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8日,诸多专家聚集京城,探讨中国氢能产业现状,并发布氢能产业宣传片《第一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院士否认自然科学奖项目抄袭

此前,张尧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透明计算”成果演示视频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以“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得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尧学及其科研团队的获奖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

长春应化所获今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邢巍等完成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氢能/电能转换高效催化剂基础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氢能是高效、经济、清洁的新能源,以液体有机小分子为氢源的氢能转化为电能的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与转化效率高、续航时

氢能产业迎来风口,多地出台政策抢占氢能“新赛道”

近期,我国多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积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相关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发展潜力逐渐释放。作为新兴产业,氢能产业链诸多环节还有待完善,进一步降本增效是未来重点。  抢占赛道 多地出台支持政策  5分钟即可加满氢,续航达400公里,排放物仅有水

新型催化剂可高效生产氢能源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先进能源材料》上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电解水催化剂,有助于高效生产氢能源。   能源转换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都是间歇性的,而电网需要持续稳定的输入,因此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不能直接接入电网,而需要介质存储起来或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眼下最有前景的途径

这所财经高校突破自然科学奖

  曾经,财经高校,社科成果虽然拿到手软自科成果却常常作壁旁观而最近几天,江财突破了!江西财经大学第一次获得全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学校在科学技术奖励上的重大突破这是财经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9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江西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

新型自然和人工光合杂化系统实现太阳能全分解水制氢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李灿院士、宗旭研究员(青年千人计划)、王旺银等人在人工-自然耦合光合水分解系统的设计及构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Hot Paper”的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