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因冬虫夏草改变的命运

因为它懂得合作与节制,这个物种才得以延续。如果有一天它消失殆尽,那么损失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类物种本身。 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的寄主——蝙蝠蛾幼虫 刚挖出土的冬虫夏草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现了目前国内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当时那里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创下多个“考古之最”。其中有一个特别的发现,一盒保存了2000多年的冬虫夏草。也许早在西汉时期,虫草就有可能已经成为了名贵滋补药材。这也意味着中国采集冬虫夏草的历史延续了至少2000年。 冬虫夏草素有“黄金草”之称,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区域内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以及与我国接壤的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喜马拉雅山系高寒草甸内,其他地区和国家均无冬虫夏草分布。可受到这些年掠夺式采挖的影响,冬虫夏草野生资源日益匮乏。 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冬虫夏草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存在复杂的......阅读全文

因冬虫夏草改变的命运

  因为它懂得合作与节制,这个物种才得以延续。如果有一天它消失殆尽,那么损失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类物种本身。  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的寄主——蝙蝠蛾幼虫  刚挖出土的冬虫夏草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现了目前国内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当

青藏高原虫草资源大幅减少 虫草如何把"根"留住

  盛夏的青海玉树,正是采挖冬虫夏草的好时节。然而虫草市场价格从去年4月底5.2万元/公斤左右一路飙升到今年5月份10.5万元的历史最高价后,目前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市场交易价格降幅达到30%左右。  在青海和西藏部分主产区,虫草收入占了农牧民收入的70%左右,价格的波动

版纳园研究揭示低等鳞翅目线粒体基因的原始排列情况

冬虫夏草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身的DNA,其基因组中包含有核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基因重排和基因二级结构等各种类型的信息,为种群遗传结构、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分子标记。   鳞翅目包括45-48个

冬虫夏草“渐欲迷人眼” 假虫草混迹济南市场

  摘 要: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济南市区内多家超市。冬虫夏草礼盒,大都和海参、鲍鱼、鱼翅等礼盒摆放在一起。在一家大型超市,一盒装有15克冬虫夏草的礼盒,售价近5000元。销售人员称:“这绝对是产自青海、西藏一带的纯野生冬虫夏草,这个价格是中等价,品质再好一些的,还要贵。”市面上的山寨冬虫夏草店铺内的冬

三十年暴涨3500倍制、掺假泛滥冬虫夏草业亟待规范

 资料图片 牙签虫草:对“断虫草”一些人会用牙签将其重新串起来。 重金属草:不法分子会用氧化钼、铅粉等粉末沾上胶水抹在黑色的“草”的部位来增重。 硫磺草:使用过硫磺熏蒸上色的冬虫夏草色泽较为鲜亮。   30年价格暴涨3500倍,利益驱使市场制假、掺假泛滥   冬虫夏草素有“软黄金”之称,3

微生物所冬虫夏草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研究获进展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为由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而形成的虫菌共生体,其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等功效,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为探讨其活性物质成分及作用机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车永胜研究员课题组从其定植菌——冬虫夏草菌中分离到了具有抗细胞凋亡和坏死多硫代二氧基哌

冬虫夏草形成机制仍是谜 亟待更深入的基础研究

   人红是非多,备受追捧的冬虫夏草也不例外。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最近发现,冬虫夏草无法合成虫草素和抗癌的喷司他丁。这很快被不少媒体误读为“冬虫夏草不抗癌”。  与此同时,关于冬虫夏草的一连串争议都浮出水面。有微信文章把冬虫夏草说得一无是处:出身非常普通,贵得毫无道理,效

食药监总局收回17个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批准文号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获悉:按照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和8部委联合开展整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专项行动统一部署,国家食药监总局对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电视、报纸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数据显示,青黛美容宝胶囊等17个保健食品违法广告频次居高不下,严重欺

《科学》:首次证明自然界存在声音干涉

   一只虎蛾释放的超声波滴答声能够对蝙蝠的声纳系统造成影响。 (图片提供:Photo courtesy of Nickolay Hristov; Photo courtesy of William Conner)   一只饥饿的蝙蝠尖叫着发出超声波,并倾听着来自周围物体的回声。其中的一道回声

长尾拯救飞蛾性命

  蝙蝠和它们的猎物处于持久的“军备”竞赛中。这种长着翅膀的哺乳动物利用准确到令人震惊的声呐追踪昆虫,而一些猎物,比如虎蛾,利用声呐滴答声甚至是干扰信号进行反击。如今,在一系列蝙蝠—飞蛾大战中,科学家证实了飞蛾如何利用长长的翅尾创建“声音错觉”,从而哄骗蝙蝠撞击错误地方。此项发现或有助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