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左甲状腺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1)糖尿病患者服用甲状腺激素应适当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 (2)甲状腺激素与抗凝剂如双香豆素合用时,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强,可能引起出血;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药剂量。 (3)本类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类药的作用及毒副作用均有所增强,应注意调整剂量。 (4)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者,因血液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增加,合用时甲状腺激素剂量度适当增加。 (5)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或考来替泊(cholestipol)可以减弱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两类药伍用时,应间隔4~5小时服用,并定期测定甲状腺功能。 (6)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外周组织T4向T3的转化,合用时应予注意。T4可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增加香豆素类与抗凝血药、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氯贝特(clofibrate)可以增加T4的作用。......阅读全文

左甲状腺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1)糖尿病患者服用甲状腺激素应适当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  (2)甲状腺激素与抗凝剂如双香豆素合用时,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强,可能引起出血;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药剂量。  (3)本类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类药的作用及毒副作用均有所增强,应注意调整剂量。  (4)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者,

概述左甲状腺素的用法用量介绍

  1、口服  口服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般开始剂量每天25~50μg,每2周增加25μg,直到完全替代剂量,一般为100~150μg,成人维持量每天约75~125μg。高龄病人、心功能不全者及严重粘液性水肿患者,开始剂量应减为每天12.5~25μg,以后每2~4周递增25μg,不必要求达到完全替

左甲状腺素的基本信息介绍

  左甲状腺素可由胃肠道吸收,但吸收不完全,吸收率不定,特别是在与食物同服时。T4吸收入血后,绝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约0.03%以游离形式存在,约80%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少量与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或白蛋白结合。  左旋甲状腺素钠是左旋甲状腺素的钠盐。 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

左甲状腺素钠的基本信息介绍

  左甲状腺素钠:药效学甲状腺激素为碘化酪氨酸的衍化物,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正常人每日释放T4与T3量分别为75及25ug。甲状腺激素为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其分泌不足或过量都可引起疾病。甲状腺功能不足时,躯体与智力发育均受影响,可致呆小病(克汀病),成人甲状腺功能不全时,则可引起粘液

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的注意事项

  对老年病人及重度或长期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人,应从小剂量开始,产缓慢增加服用剂量,频繁监测甲状腺激素的情况。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心衰或快速型心律不齐的患者,必须采用积极措施避免由本药引起的轻度甲亢。继发于垂体疾病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必须确定是否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果存在时,首先必须给糖皮质激

使用左甲状腺素的不良反应介绍

  甲状腺激素如用量适当无任何不良反应。使用过量则引起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心律失常、头痛、神经质、兴奋、不安、失眠、骨路肌痉挛、肌无力、震颤、出汗、潮红、怕热、发热、腹泻、呕吐、体重减轻等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T3过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T4或甲状腺粉快。减量或停药可使所有症状消失。T4过量

左甲状腺素钠的动力学和适应症的介绍

  动力学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达99%以上。但T3与蛋白质的亲和力低于T4,其游离量可为T4的10倍,T3作用快而强,维持时间短,而T4则作用慢而弱、维持时间长。半衰期较长,T4为8天,T3为1天,主要在肝、肾线粒体内脱碘,并与葡萄糖醛和硫酸结合而经肾排泄。  适应症  单纯性甲状腺肿

氨甲蝶呤的药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对肝脏有损害药物,如与该品同用,可增加肝脏的毒性;  2、由于用该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相应增加别嘌呤醇等药剂量;  3、该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脏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减少症,同此与其他抗凝药慎同用;  4、与保泰松和磺胺类药物同

新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或卷曲霉素同时全身应用时,可能增加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能发生听力减退,甚至停药后仍可继续进展至耳聋,往往呈永久性。  2、与神经肌肉阻滞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骨骼肌软弱及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  3、与顺铂、依他尼酸注射液、呋塞米注射

卡那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合用或先后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耳毒性、肾毒性以及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2、与神经肌肉阻断药合用,可加重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肌肉软弱、呼吸抑制等。  3、与卷曲霉素、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或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等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