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干细胞“年轻因子”新发现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研究组同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中科院动物所曲静研究组合作,首次揭示了YAP-FOXD1通路在人干细胞去衰老(De-senescence)及骨关节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延缓人类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该研究工作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成果4月1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在线发表。 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作为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是导致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衰老相关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伴随着衰老,关节内的多种细胞,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均发生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被认为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研究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并寻找应对策略,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5月)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这一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

白血病领域近期重磅级研究成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白血病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对近期科学家们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Cancer Cell:科学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法开发上获重大突破!  doi:10.1016/j.ccell.2019.06.003

关于骨骼的最新研究进展

  【1】eLife:"信使"细胞能够促进骨骼愈合  DOI: 10.7554/eLife.40715  骨骼如何愈合,它们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据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USC干细胞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新发现的"信使"细胞群。在这项研究中,第一作者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我这辈子就是想做好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博士说。出生于1983年的陈捷凯是广东汕头人,凭着对干细胞研究的热爱,他屡出成果,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已经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

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必读 蒲慕明科研人生的精彩演讲

自读研究生到现在,我听过不下300场科学报告,从硕博生、博士后到知名学者、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场报告下来,我总会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能够有一两点哪怕很小的所得,就算是不虚此行。论及近16年来哪次报告对我的科研生涯影响最深远,首推在清华大学聆听蒲慕明院士关于创新研究和科研人生的演讲。这几天想

Cell Stem Cell八大热点文章(11月)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这一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2018年心脑血管年度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脑血管疾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Science:重磅!亲联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产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脏研究员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返老还童不是梦 用年轻血液让衰老组织重生

  异种共生是一种有着150年历史的将两只活体动物脉管系统连接起来的外科技术。它模仿了共享血液供应的自然实例,比如连体双胞胎或共享子宫中同一胎盘的动物。  在实验室里,异种共生为测试某种动物血液中的循环因子在进入其他动物体内时做了什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针对异种共生的噬齿类动物开展的试验带来了内分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以科学的名义返老还童 血液抗衰老研究曙光乍现

以科学的名义返老还童 血液抗衰老研究曙光乍现  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科学家Amy Wagers指出,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肌肉失去了维持平衡和再生的能力。她解释道:“我并不是说衰老是一种疾病,但衰老与一些特定疾病患病率的升高有关联。”  Wagers和许多合作者已经证明,当将年轻老鼠的血液与年老

盘点:Nature杂志5月亮点研究速览

  【1】合成生物学:一个用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内置毁灭开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RISPR的内置器件,它设计用来专门破坏转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你的“脑容量”早就定型了?真相或许尚未揭开

  日前,《自然》杂志发布中美联合研究成果显示,成年之后的人类大脑几乎不再生成神经元。研究团队分析了59个人类个体的大脑海马体组织,利用荧光抗体蛋白标记不同分化阶段细胞的特定蛋白,并用电子显微镜寻找细长的年轻神经元。他们发现年轻的神经细胞,在成年人的海马体组织中不能被检测到。也就是说,你的学习记忆能

《自然》:新研究打破胚胎干细胞传统认识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确定了胚胎干细胞不确定分化和自我维持的新机制。这一被作者称为“干细胞自我维持基态”的发现,打破了此前关于干细胞分化和培养的传统观点,产生了对胚胎干细胞增殖调控的新认识。此外,新结果还对人们理解如何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2日的《自然》

梳理近期那些不靠谱的研究

  近年来,由于细胞系污染、实验技术本身存在问题而有待改进、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和研究人员存在学术不端等缺陷,不少论文的实验结果广受质疑,甚至论文惨遭撤回。基于此,小编针对近期这方面的相关新闻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1.PLoS ONE:HeLa细胞幽灵---细胞系污染导致大约3.3万篇论文存在问题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Nature综述文章:聚焦CRISPR–Cas系统应用

  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是近两年大热的CRISPR/Cas9技术的先驱开创者之一。2013年,这位 80后的年轻华人科学家开发出了可用来编辑DNA、敲除指定基因的CRISPR/Cas系统,自此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技术走向完美。  12月10日,张锋博士在《自然综述神经科学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它不是组织固定细胞,可存在于造血组织及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妊娠5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在造血组织中,所占比例甚少。现代医学中,造血干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专访《自然》、《科学》四位主编:他们看好中国科研

  近期,《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据介绍,此次峰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是因为《自然》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与互动。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科研界的领先者之一,科研数量与质量都有突出的表现。过去20年,我国科研人员

科学家们在癌症亚型研究上的新进展!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癌症有很多亚型,而针对不同亚型的癌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手段,本文整理了科学家们在癌症亚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1】Nat Med: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竟有5种亚型,个性化治疗刻不容缓!  doi:10.1038/s41591-018-0016-8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重磅级文章解读2019年衰老领域研究新进展!

  时至岁末,转眼间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0年,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科学家们在机体衰老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牙髓再生术”让坏牙死而复生

   人类的恒牙坏死后还能重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以前毋庸置疑是否定的,这也是“恒牙”之所以为“恒牙”的道理。而且,一直以来,主要由牙髓坏死导致的牙“死亡”也是牙髓组织再生的世界性难题。不过,随着中国科学家近日一项干细胞技术成果的宣布,这个问题或许将变为肯定答案。  8月29日,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Nature发布衰老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成年线虫神经元中鉴别出了,对于年龄相关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极为重要的一些基因。这一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有可能最终为开发出一些治疗方法来延长寿命及增进老年人群的健康指明方向。  论文的资深作者、普林斯顿大学Glenn衰老研究中心主任、分子生物学和Le

Nature盘点:12篇文章回顾2018年肿瘤领域进展!

  每年的岁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都会邀请几十位相关领域的大牛撰写一系列年度综述文章,回顾过去一年的进展,对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温故而知新,对于没空去研读每一篇综述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大福利。  在肿瘤领域,今年的回顾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转移性肾癌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纳米技术》   新疫苗可提高抗体浓度和效果   科学家在《自然—纳米技术》上报告称,他们研发出一种维持毒素结构的疫苗会改善疫苗效果。   在未激活毒素基础上研制出的疫苗通常用来在不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刺激产生针对比如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一般我们利用化学手段或者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