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心动过缓的鉴别诊断

与心律不齐相鉴别。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象。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制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阅读全文

关于心动过缓的鉴别诊断

  与心律不齐相鉴别。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象。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制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窦性心动过缓的鉴别诊断

  1、二度窦房阻滞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两者可依据下列方法鉴别,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的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未下传的房性期前

关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1.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伴QRS波群增宽(原来存在的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  (1)室上速伴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时,宽大的QRS波形应呈现典型的束支阻滞图形。如室上束伴左束阻滞时,电轴应左偏,V1、V2导联为rS型,r波间期应

关于心动过缓的基本症状介绍

  心动过缓(bradycardia),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

关于窦性心动过缓的预后的介绍

  窦性心动过缓的预后与心率快慢及基础心脏状态有关。如心率40~60次/分钟,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且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其无明显症状,预后良好;如心率慢且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每搏排血量不能代偿性增大,则每分钟的排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脑及肾血流量减少,就会出现气短、心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严重

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

关于心动过缓的基本信息介绍

  心动过缓(bradycardia),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

关于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检查和鉴别诊断介绍

  一、检查  1.心电图示连续3个以上迅速出现QRS波,频率160~220次/分钟。R-R间距相等。  2.动态心电图24小时心率变化,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二、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三、并发症  心动过速频率超过200

窦性心动过缓的基本介绍

  窦性心率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分析

  1.心内因素  (1)迷走神经兴奋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