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穆斯堡尔谱仪的相关介绍

穆斯堡尔谱仪用于测定物质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由放射源(γ光源)射出的γ光子被样品中存在的穆斯堡尔核(如57Fe,119Sn)所吸收,形成共振吸收谱,样品中穆斯堡尔核与核外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共振吸收谱线的位置、形状、数目的 变化。反过来利用所测穆谱的这些变化推出穆核周围化学环境的信息。穆斯堡尔谱仪主要由放射源,振动子,探测器,计算机化的多道分析器等组成。......阅读全文

穆斯堡尔谱仪的相关介绍

  穆斯堡尔谱仪用于测定物质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由放射源(γ光源)射出的γ光子被样品中存在的穆斯堡尔核(如57Fe,119Sn)所吸收,形成共振吸收谱,样品中穆斯堡尔核与核外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共振吸收谱线的位置、形状、数目的 变化。反过来利用所测穆谱的这些变化推出穆核

穆斯堡尔谱仪的特点介绍

  1、因为是特定核(如57Fe,119Sn)的共振吸收,所以其他核和元素不会对穆斯堡尔效应有所干扰。  2、核外环境对穆斯堡尔效应的影响的作用范围通常比2纳米要小(局限在相邻二、三层离子之内),尤其是对于细晶和非晶态物质非常适用。  3、分辨率非常高,将57Fe的γ共振吸收作为例子,谱线自然宽度(

穆斯堡尔谱仪

穆斯堡尔谱仪是用于测定物质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由放射源(γ光源)射出的γ光子被样品中存在的穆斯堡尔核(如57Fe,119Sn)所吸收,形成共振吸收谱。样品中穆斯堡尔核与核外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共振吸收谱线的位置、形状、数目的变化。反过来利用所测穆谱的这些变化推出穆核周围

穆斯堡尔谱仪原理

  穆斯堡尔效应:固体中的某些原子核有一定的几率能够无反冲地发射γ射线,而处于基态的原子核对前者发射的γ射线也有一定的几率能够无反冲地共振吸收。这种原子核无反冲地发射或共振吸收γ射线的现象就是穆斯堡尔效应。  穆斯堡尔谱:当γ射线通过一物体时,如果入射的γ光子的能量与物体中某些原子核的能级跃迁能量相

穆斯堡尔谱仪结构

  穆斯堡尔谱仪的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放射源,驱动装置,放大器,γ射线探测器和数据记录设备组成。在透射穆斯堡尔谱中,因吸收发生共振时透过计数率最小,因此形成倒立的吸收峰。对于一些简单的谱图,只需要进行定性分析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复杂的谱图,则需要将其进行分峰拟合,然后与理论谱线进行比对才能得到

穆斯堡尔谱仪的样品要求

  1. 样品要求是粉末,磨细,手摸无颗粒感;  2. 样品量至少200mg,如果Fe含量低,尽可能提供多的样品量,保证Fe元素的含量大于20mg;  3. 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请和负责老师沟通确认下是否可测;  4. 如果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太低,在可以测试的情况下,测试时间会延长,

穆斯堡尔谱仪主要优点

  (1) 设备和测量简单 ;  (2) 可同时提供多种物理和化学信息 ;  (3) 分辨率高 ,灵敏度高 ,抗扰能力强 ,对试样无破坏 ;  (4) 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 ,试样可以是晶态或非晶态的材料 ,薄膜或固体的表层 ,也可以是粉末、超细小颗粒 ,甚至是冷冻的溶液,范围之广

穆斯堡尔谱仪发展历史

  20世纪发现光(电磁波)的共振散射现象;  1929年昆(Kuhn)指出原子核体系也存在着γ共振散射现象;  1958年穆斯堡尔发现了g辐射的共振吸收中的穆斯堡尔效应;  1960年莎皮罗(前苏联)提出了穆斯堡尔效应的经典解释理论;  1960年维谢尔(Visscher)提出了穆斯堡尔效应的量子

红细胞相关的病症的相关介绍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儿童时期血红蛋白超过180g/L(16g/dl),红细胞压积大于55%和每公斤体重红细胞容量绝对值超过35ml,排除因急性脱水或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而发生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即可诊断。

电炉的相关介绍

  电炉(electric furnace)是指引利用电热效应供热的工业电炉和家用电炉。工业电炉又分为电阻炉、感应炉两种,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感应炉成为电炉中最为节能的电转换加热方式,广泛应用家庭、医药、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电炉具有快速加热、容易控制温度、热效率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