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是“谁”影响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应邀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将抑制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维持青藏高原的碳汇功能。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以及碳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影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中诸多过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其碳固定功能。青藏高原碳氮循环过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如何实现其可持续的固碳功能?对影响青藏高原碳氮循环的主要因子的研究刻不容缓。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碳库,90%以上的碳存储在土壤当中,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地下1 m)高于480亿吨, 土壤的碳储量(地下3 m)更是高达736亿吨。当下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有利于高原......阅读全文

是“谁”影响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应邀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将抑制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

是“谁”影响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应邀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将抑制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维

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

  记者27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与合作者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将抑制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维持青藏高原的碳汇功能。这一科研成果于当日在国际期刊《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

科研人员揭示青藏高原上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

中新网成都9月2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7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与合作者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将抑制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维持青藏高原的碳汇功能。这一科研成果于当日在国际期刊《自然综

Picarro分析仪助力土壤碳氮循环研究

  农业与土壤科学将土壤作为一种可控的自然资源加以检验;土壤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展,而植物则是食品和纤维的来源。土壤性状及相关农业活动可能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浓度,后者也可能会影响前者。由于土壤在氮 (N) 和碳 (C) 等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农业与土壤科学通常会寻求测量土壤通量,即土壤与大

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研究破解碳氮循环过程

  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是垃圾卫生填埋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通过渗滤液曝气回灌使填埋场成为一个复合“净化反应器”,可加速场内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去除氨氮等污染物。然而,在矿化垃圾填埋场中使用该技术,存在有机质含量低,无法彻底去除氮素的问题。并且,填埋场下层产生的甲烷,既增加“温室效应”又存在

氮循环的概念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环特征

全球变空间分辨率模式网格示意图及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复杂地形示意图 中国科大供图 青藏高原面积广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时又是长江、黄河、印度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滋养亚洲文明的“亚洲水塔”。该区域的降水对于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具

关于氮循环的氮的相关介绍

  氮(N)是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一种重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其主要来源有径流输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氮。天然湿地中N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发生在湿地演替带,演替带是生物地球化学活动比较强烈的缓冲区,常被视为湿地的N源、N汇和N转化器。演替带中N衰减主要是通过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湿地植被吸收等方

沼泽蚂蚁巢丘体格局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关系是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原生沼泽陆向退化演替直接导致土壤陆生无脊椎动物增多,也将进一步影响湿地原有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发挥。蚂蚁是沼泽湿地中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蚂蚁巢丘体是常见的土壤生物构筑体(biogeni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