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病原微生物安全分级

WHO据病原微生物致病性、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是否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将感染性因子危险程度分成了4级:危害等级I(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指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指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危害等级Ⅲ(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指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指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阅读全文

病原微生物安全分级

WHO据病原微生物致病性、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是否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将感染性因子危险程度分成了4级:危害等级I(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指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指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

病原微生物染色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真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其成分含有较多的黏多糖和蛋白质,通过氧化剂,能够促使菌壁的多糖暴露出醛基,然后再与 Schiff 试剂进行结合,生成新的复红复合物而显示真菌的存在,常用高碘酸-复红染色法。实验材料 石蜡组织切片试剂、试剂盒 二甲苯无水乙醇中性树胶蒸馏水高碘酸Schiff 试剂仪器、

未知病原微生物采集几级防护更安全?

  与理化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表现形式不同,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发生时不会伴有强烈的、毁灭性的现象,但是其后果完全不逊于理化试验室。  但这样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对日益复杂的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和研究对象,掌握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生物因子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采样原则

一 防护原则采样中避免造成人员感染和样本污染非常重要。应把采集的样本视为具有感染性,需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安全操作,安全地包装和运输。应具备急救包,以便在采样中意外泄露时使用,确保安全。1、人员要求从事高致病性病原检测样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必须经生物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在样本采集过程中,采

病原微生物染色实验_真菌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属于真核微生物的真菌、厉于原核微生物的细菌(抗酸杆菌)、来自病毒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这些物质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不同的黏多糖、酸性蛋白和脂蛋白成分。染色后,通过氧化剂或直接加热条件下,可使染色剂与物质结合而形成牢固的复合物。实验方法原理真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其成

病原微生物染色实验——细菌

实验方法原理细菌体积较小,可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观察。细菌中的酸性蛋白质,通过革兰(Gram)碱性染料进行结合,遇革兰碘以后形成复合物,再经过分化剂,则显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常用 Gram 碱性复红-结晶紫革兰法。实验材料石蜡组织切片试剂、试剂盒二甲苯无水乙醇中性树胶蒸馏水碱性复红石

PCR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在体外扩增特异性DNA(或RNA)片段的新技术。本实验是将待检双链DNA经94℃高温变性成单链作模板,然后加入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引物分别与待扩增DNA片段的两端互补,经55℃低温退火,引

PCR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在体外扩增特异性DNA(或RNA)片段的新技术。本实验是将待检双链DNA经94℃高温变性成单链作模板,然后加入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引物分别与待扩增DNA片段的两端互补,经55℃低温退火,引

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

传染病实验室诊断、传染源调查、自然疫源地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以检出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其相关物质为目的。这类样本来源主要是人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也包括水、土壤、食品等样本供调查传染源。1、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的一般注意事项1)针对性:不要求样品代表性,强调针对性,尽可能采集病原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

PCR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在体外扩增特异性DNA(或RNA)片段的新技术。本实验是将待检双链DNA经94℃高温变性成单链作模板,然后加入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引物分别与待扩增DNA片段的两端互补,经55℃低温退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