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示亚热带森林植食性昆虫的共现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间是否共存的直接表现是物种共现,物种共现可用于检验两个或更多物种能否共存。剖析物种共现、共存的相关机制,既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又是挑战。此前研究表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物种生活史的生态位分配和权衡关系密切,或在物种共存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物种自身的系统发生距离和功能性状如何通过跨营养级影响物种共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组与张知彬研究组,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组、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基于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树种多样性实验基地(图1),以乔木上的植食性鳞翅目幼虫为研究对象,计算了物种之间的两两共现指数,阐释了鳞翅目在三个空间尺度(树体、树种和样方)上的系统发生距离如何影响这些共现概率。该研究还考虑了树种多样性和树木功能性状对物种共现的影响。研究显示,植食性鳞翅目幼虫共现指数与树和鳞翅目的系统发生距离呈显著负相关;系统发生结构在三个空间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模式(clustering pa......阅读全文

亚热带森林植食性昆虫共现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间是否共存的直接表现是物种共现,物种共现可用于检验两个或更多物种能否共存。剖析物种共现、共存的相关机制,既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又是挑战。此前研究表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物种生活史的生态位分配和权衡关系密切,或在物种共存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物种自身的系统发生距离和功能

揭示亚热带森林植食性昆虫的共现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间是否共存的直接表现是物种共现,物种共现可用于检验两个或更多物种能否共存。剖析物种共现、共存的相关机制,既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又是挑战。此前研究表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物种生活史的生态位分配和权衡关系密切,或在物种共存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物种自身的系统发生距离和功能

中德联合在昆虫多样性监测和互作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一直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植物多样性下降能够导致一些诸如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发生变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都是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类群改变而引起。其中,植物多样性的丧失能够显著导致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多度和丰富度下降。以往

全国范围大型森林鳞翅目昆虫图形库建成

  日前,记者从中国林科院获悉,该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张真团队,联合全国5所高等林业院校及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开发完善森林昆虫自动识别系统,构建了全国范围大型森林鳞翅目昆虫图形库。  据介绍,通过相关项目的实施,研究团队研制了图形识别网络版软件1套,起草了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程、编制技术手册,申请

亚热带生态所在复杂森林遥感智能识别方面获进展

在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成为近20年来全球植被“变绿”的热点区。单一人工林种植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策略,速生人工林相对于天然林可能会耗水过多,亟需量化权衡不同类型森林恢复的碳-水过程及其生态服务效应。然而,单一人工造林、自然恢复、封禁保育、人工林采伐等不同保护修复与管理措施下

研究发现城市化加剧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磷限制

  城市化已成为全球化现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8年已接近60%,珠三角地区现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最大的地区。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产生了各种大气污染物、氮沉降等环境问题,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城市化是否影响到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须养分元素——磷(P)的循环,尤其是P缺乏的

植物所亚热带森林维持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负密度制约假说是解释自然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理论之一,该假说主要描述由于资源竞争、有害生物侵害(如病原微生物、食草动物捕食)等引起同种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损害行为。密度制约机制导致局部群落同种个体生长率降低和死亡率提高,从而为其它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和资源,促进物种共存。在热带森林中,负密度制约机制的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破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破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的应用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着怎样的维持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团队首次结合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式,提出了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程影

亚热带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独特的森林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高,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极其重要。历史上,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历过频繁、大规模的人为干扰,绝大部分原生性植被,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原生地带性植被多已消失殆尽,少量保存的原始林也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叶片同位素15N自然丰度值(δ15N)受氮循环的多个过程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如开放程度和可利用N状态。大量研究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相对于温带和北方森林氮更为富足,其生态系统氮周转和循环较快。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和土壤δ15N比温带森林的较高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