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肿瘤细胞的又一杀手锏:学会TERS

6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教授、Moores癌症中心的肿瘤免疫学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明癌细胞能利用应激哺乳动物细胞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与免疫细胞“社交”,尤其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细胞,向它们传授致瘤性特征。后来,Zanett课题组还发现抑制该信号或该途径可以阻止前列腺癌患者产生抗药。 UPR是指由于缺氧、氧化应激等因素导致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增多,应激信号通过内质网(ER)膜传递到细胞核中,继而引起一系列特定的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下调,以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当出现过强或者持久刺激的时候,内质网的功能紊乱得不到修正,造成UPR过载,即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最终可能导致细胞坏死和组织损伤。 这篇新文章中,Zanetti和同事们发现癌细胞不仅能影响骨髓细胞,还能通过可遗传的ER应激(t......阅读全文

肿瘤细胞的又一杀手锏:学会TERS

  6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教授、Moores癌症中心的肿瘤免疫学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明癌细胞能利用应激哺乳动物细胞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与免疫细胞“社交”,尤其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细胞

CRISPR/Cas9与DNA条形码的突破性“联姻”:探索瘤内基因异质性

  肿瘤异质性作为癌症生物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癌症研究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处于正常组织背景下的肿瘤而言,可能包含多种不同亚型,这些亚型可能含有各自独特的突变信息,这种异质性对癌细胞的耐药性及肿瘤的复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Alexis Guernet突破性地将CRISPR/Cas9

脑内脊索瘤的摘要

  脑内脊索瘤(chordoma)是颅内较少见的一种破坏性肿瘤,深在于颅底部位,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和典型的影像学的改变两方面。1857年由Virchow首先记载脊索瘤,1858年Muller指出脊索瘤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有关。颅内脊索瘤多起自斜坡中线部位,位于硬膜外,呈缓慢浸润性生长向前可生长到

脑内脊索瘤的病因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在胚胎期间, 脊索上端分布于颅底的蝶骨和枕骨, 部分达到颅内面,并与蝶鞍上方的硬脑膜相衔接,在枕骨部分可达该骨之下面(即舌咽面),一部分亦可位于颅底骨和咽壁之间, 脊索的下端分布于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当胎儿发育至3个月的时候脊索开始退化和消失,仅在椎间盘内

颅内脊索瘤的概述

  颅内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是一种破坏性肿瘤,发病率低,有报告占脑瘤的0.15-0.2%,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平均年龄为35-4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

颅内脊索瘤的诊断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 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颅内高压。在

颅内脊索瘤的病理

  大体所见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质软呈胶状。可有局部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等。早期一般具有包膜,附近常有碎骨片及死骨。  显微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变化较多,各个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种瘤的不同区域内也不同。分化差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边缘清晰。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体

研究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

脑内脊索瘤的鉴别诊断

  脊索瘤应与脑膜瘤相鉴别。同部位脑膜瘤可引起局部骨质受压变薄或骨质增生,而少有溶骨性变化。DSA常见脑膜供血动脉增粗,有明显的肿瘤染色。  如脊索瘤向后颅窝生长应与桥小脑角的听神经瘤作鉴别。听神经瘤在颅骨平片和CT上主要表现为内听道的扩大和岩骨嵴的吸收。MRI常有助于鉴别诊断。  鞍区部位的脊索瘤

脑内脊索瘤的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 有重要诊断意义,表现为肿瘤所在部位的骨质破坏,也常见到斑片状或团状肿瘤钙化。  2.CT扫描 可见颅底部类圆形或不规则略高密度影, 边界较清楚,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骨窗像可见明显骨质破坏。  3.MRI 肿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瘤内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