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月球背面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人类心中的梦想之境。思乡的情怀、探索的欲望,都交织在一汪皎洁的白月光中。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因此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更是“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着解答。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世界瞩目、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身临其境触摸它。 古人观月,并非完全看不到月球背面。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后,月球背面的“真容”就第一次被揭开了。依照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苏联在1960年11月出版了第一份......阅读全文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天文学家解密“大日食” 教您科学观日食

  日食带里最佳观测点在自家阳台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了处在阴影带(日全食带)里面,如果阴影带(日全食带)非常狭窄,日全食的时间当然会比较短这一次大日食的(日全食带)在中国境内覆盖的省市有没有一个简单的统计?   张燕平:日食带首先从不丹国西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

英媒体公布未来可能毁灭人类四大灾难

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地球长达4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犹如世界末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流星撞击、大火和寒冰一度几乎彻底毁灭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灵,甚至威胁到地球本身的存在。日前,英国电视4 台推出一档《灾难》栏目,探讨大破坏所包含的科学,

科学家质疑美空间新项目可行性

  为了找到更加简便和廉价的方法登陆深空小行星,NASA已经放弃了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从而为登陆火星作准备的计划。  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项新计划——“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拖曳”至地月系统展开探测。很多行星科学家对该任务的成功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该任务能以某种方式取得成功的设

我国月球车将探测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号探月车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嫦娥三号”月球

欧阳自远:走!到月球背面去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在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上,人类开启首次“月背之旅”。  “月球背面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坑,这是42亿年以前砸出来的,把月球最古老的东西给翻出来了。我们嫦娥四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火星发现由风天然雕琢而成的波纹状地貌

北京时间1月28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火星侦察卫星最近传回一组新照片,可以看到火星上的“床面形态”(又称“底形”,是风作用下堆积而成的一种地形),其中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沙丘。 对于研究火星大气和地形的科学家来说,这个红色星球上出现的“风雕”地貌无疑让他们的脑海中出现一个个

如何打造美妙的月球基地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将在10年内建立一座有人月球基地;俄罗斯也宣布计划于2031年首次载人登月,然后着手打造月球基地。我国已在今年透露,将发射嫦娥8号进行科学探测和试验,以验证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的可行性。由此表明,人类将在不久的未来掀起打造月球基地的高潮。  为何建造月球基地  所谓月球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月球上能源丰富吸引人类探测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在谈到为什么人类热衷于探测月球时,欧阳自远院士回

在月球上建基地要做哪些准备?

宇航员在月球基地(艺术构想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今日视点  月球探索的前景正变得明亮起来。与此同时,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计划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并被认为已在逐步推进。  尽管航天机构通常都不会预告这一时间表——部分原因在于月球驻人基地的目标很可能会超过预算周期,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他们需

中青报:院士助阵能否挽救科普颓势

  8月13日下午,已经举办了31期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第一次走出了北京,来到上海,在锦江小礼堂举行了第32期活动,主题是“科学家与科普创作”。   与以往的活动只邀请两三位科学家谈一个专题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一下子邀请了10位院士,而他们也大多是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各分册的主编,“这么多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美国计划2023年重返月球!探测车NASA毒蛇号任务是什么?

  北京时间6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太空机器人公司Astrobotic将于2023年年底携带一辆漫游者前往月球搜寻水源。NASA的毒蛇号极地水资源探测车等待近半个世纪的月球车任务  NASA已经将12名宇航员送上过月球,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但近48年来,政治和预算方面成了美国人重返月

从月球到火星 深空探测走向宇宙更深处

  新年伊始,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  传回的图片显示,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了两道清晰的车辙。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看来,这段“足迹”意义非凡。他在接受媒

叶叔华:特别希望青少年立志于天文

  “其实天文科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震,也可以为人类寻找未来的家园,还能启迪人类寻找新的能源。”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叔华近日走上“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讲台,畅谈天文科技进展与人类的未来生活。   以“中国的最新天文科技”为讲演主题,叶叔华用了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一年,科技与文化相伴同行

  科学精神照亮逐梦之路  见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2019年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其中之一,便是“赛先生”,也就是科学。这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在神州大地回荡了一个世纪。  一百年过去了,科学精神对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

《时代》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及医学突破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网站上揭晓了本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和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  1. 最出众的长角恐龙:美国科学家在犹他州发现了15只角,而它们竟然是重达2500公斤的巨型恐龙的头顶装饰物。这种名为科斯莫角龙的恐龙生活在7600万年前,犹他大学研究人

专访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绕月探测?绕月探测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国探月不是

让种子在月球上发芽的人

   ●让种子在月球上发芽的,是怎样的一群人?这颗种子的萌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航天产品方案成熟后的研制周期通常在3年以上,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能在两年内研制,这是重庆大学科研团队在重重限制中被“逼”出来的▲1月11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普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右四)、副总指

月岩碎片最新分析显示“月宫”非常干燥

  月球内部到底是干的,还是湿的?据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报告称,新近对“阿波罗16号”任务期间收集的月岩碎片分析显示,月球内部可能非常干燥。但这与上个月《自然》杂志子刊公布的月球内部可能含有大量水的研究严重矛盾。之前“月球含水”之说,是美国科学家借助卫星数据,分析月球上古代火山沉积物

这一年,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科学家追寻百年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有了新的答案,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面临退休,从航天到地球四极,2018年,新技术助力的科学新发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已有的认知。深空探测开启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特朗普狠削科研预算,气候研究被砍近70%

  美国总统特朗普 3 月 11 日公布了新一年的联邦财政预算草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预算被砍 1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预算被砍 13% ,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预算缩水了 30% ——其研究气候变化科学的项目预算甚至丢掉了近 70% ......  NASA预算受影响较

美媒呼吁向“玉兔”制造者脱帽致敬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玉兔”故障?中国官方13日称“玉兔”出现机构控制异常,但并未对故障原因给出明确说法,同样好奇的外国媒体给出的原因也仅停留在猜测的程度。美国“空间”网站说,“玉兔”到底经历了什么目前不得而知,但月球表面无处不在的月尘恐是罪魁祸首。加拿大地理学家斯图克说,在极度寒冷(零下100多摄

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将携仪器进行科研实验

  2018年年底时,中国把嫦娥四号卫星送上天,对外表态,中国卫星将在月球背面登陆。今日,媒体终于传来好消息,中国的嫦娥四号卫星在10时26分时,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准确到达中国预选的着陆区。这实在是可喜可贺,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不仅通过了各种技术的验证,它传达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卫星上天。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你想体验火星生活吗

  日前,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将建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得中国公众对火星的热情被点燃。其实,这是一个由青海省海西州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策划的火星主题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在火星上生活是否真如科幻电影中的一样?人类移民火星还需要多长时间?该项目将给我国火星探

我国将首次以月基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在访谈中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设置在着陆器上的一台天

1月7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杂志封面  墨西哥湾细菌快速地消化掉了泄漏的甲烷  研究人员报告说,细菌正在迅速地处理因为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的爆炸所释放出来的甲烷,它们在这些气体释放出来的4个月后已经消化了这种气体中的大部分。  这一猛烈而且悲剧性爆炸的一个正面的结果是,在某些方面,它类似于某些罕见但可能

汪品先: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年轻想做事情的时候做不成,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汪品先开玩笑说,“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那是1959年的夏天,一辆从高加索山上下来的卡车底朝天翻倒在黑海岸边,被压在底下的莫斯科大学地质队员里,有个叫汪品先的中国学生。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前面等待着他的,是要比翻车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