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超冷气体中玻色子激励效应首现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员最近首次在超冷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增强的光散射。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或为玻色子系统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玻色子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类别之一,一直是无数物理学研究的焦点。当玻色子粒子转变到已被占据的最终量子态时,这种转变的速度会因其所谓的“占位数”而增加,这种效应被称为玻色子激励。玻色子激励在光散射过程中的出现是在30多年前首次预测的,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环境中直接观察它具有挑战性。 简而言之,如果人们对理想的玻色气体进行微扰照射,并在接近量子简并时观察到散射光的增强,这将是玻色增强的“确凿证据”。研究人员表示,对于玻色子来说,转变为已经占据的量子态的速率被它的占位数提高了,这就是玻色子激励的效果。 为了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准备了一个高密度的超冷23Na气体云。然后,他们向它照射一束光,并测量了来自该系统的散射光子的数量。结......阅读全文

超冷气体中玻色子激励效应首现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员最近首次在超冷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增强的光散射。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或为玻色子系统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玻色子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类别之一,一直是无数物理学研究的焦点。当玻色子粒子转变到已被占据的最

超冷气体中玻色子激励效应首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员最近首次在超冷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增强的光散射。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或为玻色子系统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玻色子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类别之一,一直是无数物理学研究的焦点。当玻色子粒子转变到已被占据的最终量子态时,这种转变的速度会因其所谓的“占

超冷费米原子气体独特对称性获揭示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武海斌研究小组与清华大学教授翟荟小组以及人民大学副教授齐燃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7月22日发表于《科学》。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了离散标度率不变的费米量子气体新奇的动力学膨胀行为,揭示了强相互作用超冷费米原子气体所隐含的动力学对称性,验证了此量子体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7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一种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一模一样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这一量子态与以前发现的三体束缚态不同,其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因此,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组成。   目前,科

用超冷原子模拟超导材料

  莱斯大学的一个物理团队用超冷原子替代电子来模拟超导材料,获得Hubbard模型所预测的反铁磁性。  这项研究是一个由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开展的,并于近期公示在《自然》杂志的在线版块。团队负责人,实验物理学家Randy Hulet说:“这项工作可能会开启一个

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获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并实现了其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该成果7月4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量子计算和模

超冷原子新成果,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近日,由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江开军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态调控”重点专项“超冷原子气体的自旋态调控与量子相变”项目启动会在精密测量院召开。叶朝辉院士等项目专家、相关管理专家、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的研究骨干等人参加了会议。  “超冷原子气体的自旋态调控与量子相变”项目是由精密测量院牵头,联

冷原子系统中的轨道物理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

  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办的冷原子系统中的轨道物理研讨会(Workshop on Orbital Physics in Cold Atom Systems)于1月5日至6日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光学晶格中的轨道物理、冷原

超冷原子体系助力构造理想外尔半金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陈帅教授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教授等合作,在超冷原子模拟拓扑量子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并构造出有且仅有一对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结构。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外尔半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拓

气体样品的采集方式之冷阱预浓缩技术

 苏码采样罐可直接用于采集室内空气样品或大气环境样品,采样前先将清洗干净的苏码罐抽成真空,现场采样时可接上一根约1m长的硅烷化不锈钢管,打开采样罐开关采样点空气被迅速收集打到真空罐中,不需要采样动力。    苏码罐内壁采用了一种新涂料硅烷涂敷,从而提供了一种极惰性的表面,防止待测物被吸附,仪器附件中

物理所在冷衬底上生长超稳定金属玻璃

  非晶玻璃是指微观尺度上原子或者分子长程无序排列的一类材料,也称非晶态材料。当今,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尽管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但最关键的问题——玻璃的稳定性和老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和解决。形成玻璃的传统方法是快速冷却高温液体以避免形

星际的冷尘埃性质与亚毫米超研究获进展

  大部分星际尘埃都是低温的冷尘埃,它们吸收恒星的紫外和光学辐射,而后在红外和亚毫米波段再辐射出来。关于尘埃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尘埃性质的方法是拟合尘埃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SED)。天文学者在近邻星系冷尘埃性质的探索中发现了亚毫米辐射超现象,而亚毫米辐射超的来源和机

武汉物数所等在超冷原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超冷量子系统研究小组近期与澳大利亚Swinburne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在低维量子气体的散射性质以及强相互作用费米气体的射频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先后两次发表在2012年的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 Review A上。   当冷原子体系在某一个或

物理所在冷衬底上生长超稳定金属玻璃

  非晶玻璃是指微观尺度上原子或者分子长程无序排列的一类材料,也称非晶态材料。当今,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尽管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但最关键的问题——玻璃的稳定性和老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和解决。形成玻璃的传统方法是快速冷却高温液体以避免形成

中国科大在超冷分子量子调控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在超冷分子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该研究中,他们在制备振动转动基态的分子过程中,观测到共振受激拉曼绝热通道和失谐受激拉曼绝热通道之间的干涉,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迈进了重要一步。近日,这一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超

控制量子计算的新超冷微波源研发成功

  据《自然·电子学》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芬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电路,可以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产生控制量子计算机所需的高质量微波信号。这是将控制系统移近量子处理器的关键一步,或大大增加处理器中的量子比特数。  限制量子计算机大小的因素之一是用于控制量子处理器中量子位的机制。这通常使用一系列微波脉

超冷带电原子组成同类最大二维晶体

奥地利科学家将105个带电钙原子冷却到极低温度,使其排列成二维晶体,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类二维晶体,这一新晶体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构建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PRX量子》杂志。一些晶体会表现出有趣的量子行为,如不寻常的磁性或完美的导电性等,但很难通过实验了解每个原子如何实现这一点,也不可能

控制量子计算的新超冷微波源研发成功

  据《自然·电子学》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芬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电路,可以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产生控制量子计算机所需的高质量微波信号。这是将控制系统移近量子处理器的关键一步,或大大增加处理器中的量子比特数。  限制量子计算机大小的因素之一是用于控制量子处理器中量子位的机制。这通常使用一系列微波脉

超冷带电原子组成同类最大二维晶体

  奥地利科学家将105个带电钙原子冷却到极低温度,使其排列成二维晶体,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类二维晶体,这一新晶体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构建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PRX量子》杂志。  一些晶体会表现出有趣的量子行为,如不寻常的磁性或完美的导电性等,但很难通过实验了解每个原子如何实现这一点,

打破宇宙最低温纪录,NASA 冷原子实验室比太空冷上亿倍

地球上办不到的实验就移去外太空做!美国太空总署日前正式将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oratory,CAL)送上国际太空站,这个只有冰箱大小的有效载荷将尝试把气体云冷却至比外太空真空环境还要低上亿倍的惊人温度,以帮助科学家一探超冷原子的奇怪量子特性。冷原子实验室(CAL)由 NASA

科学家预测存在“抹大拉玻色子”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以及其他实验提供的数据,提出了所谓的“抹大拉假设(Madala hypothesis)”。该假设认为,存在一种名为“抹大拉玻色子(Madala boson)”的新玻色子和场,它会与暗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玻色子或有助于揭开笼罩在暗物质

希格斯玻色子的碳足迹是多少?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领导的一项分析指出,任何一台超级对撞机都将长达数公里,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但不同设计产生的碳足迹也大不相同。 上个月发表在《欧洲物理杂志Plus》的一项研究发现,CERN提出的一台机器——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未来环形对撞机(FCC),只需要使用其最耗能

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具有多种存在形式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期的研究表明,神秘莫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多种形式。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亚当·马丁及其同事近日在对来自DZero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也许存在多种形式的希格斯玻色子。   DZero实验用

我国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获重大突破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帅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小组合作,在超冷铷原子玻色气体中人工合成自旋—轨道耦合的基础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确定自旋—轨道耦合玻色气体在有限温度下的相图,标志着我国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这一重要实验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实验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4月初出版的《自然

科学家观察到物质波“超冷消失”现象

  最近,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在超冷原子实验中观察到一种奇特的“消失现象”:在某种情况下,两个物质波形成的孤波在彼此穿越过程中会出现距离“鸿沟”,然后出现在另一边,继续无衰减地振荡。研究小组在最新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描述了这一奇怪现象。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日报道,莱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教

中国科大在超冷化学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态态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可控态态反应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7月4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研究长

大连化物所揭示超冷反应中“几何相位”效应的物理本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东辉团队,在超冷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超冷O+OH反应中显著“几何相位”效应的物理本质。  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分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远大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尺寸,且分子的碰撞只能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分波进行,因

Nature:从经典物理到量子行为,超冷原子形成“量子龙卷”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观察到从经典物理行为到量子行为的关键交叉。  在快速旋转超冷原子的量子流体时,最初的圆形原子云首先变形为一个薄薄的针状结构,当经典效应应该被抑制只留下相互作用和量子定律来主导原子行为时,针状物自发地变成了晶体图案,类似于一串微型的量子龙

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取得突破性进展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3日在日内瓦举行研讨会,讨论了该中心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和宇宙暗物质的超面环仪器(ATLAS)实验项目组和紧凑缪子线圈(CMS)实验项目组所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对搜寻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物理界对此颇感兴奋,认为这是“人类认识上帝的突破性进展

强子对撞试验:打开宇宙起源奥秘之钥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特稿:打开宇宙起源奥秘之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束流对撞试验   化石研究使人们得以了解遥远的人类历史甚至是地球历史,但科学家的探求远未止于此,更加遥远的“史前之前”——宇宙的起源也是人类的探秘目标。然而我们能借助什么来研究这一奥秘呢?   强子对撞机被认为是当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