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深层土壤锁定温室气体能力被低估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和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深层土壤存储的碳比以前报告中认为的高出5倍以上。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植物和土壤》杂志上。 耕作、泥炭排水和毁林行为会导致土壤暴露于空气中,从而使温室气体释放出来。而土壤通过储存碳锁定温室气体,在对抗全球变暖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主要基于测量的30厘米深来估计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这种方法已经在北美和欧洲演变,在那里的土壤通常更浅,而许多植物的根部也会延伸至更深的深度存储碳。该发现很鼓舞研究人员探索在更深层土壤中的储碳潜力,如亚马逊地区或澳大利亚。此前研究人员已在亚马逊地区深至8米的土壤采样。 此次土壤采样是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一系列地点进行的,样本取自地下近40米处,研究结果显示,深层土壤存储的碳比以前的报告所认为的多出达 5倍以上。研究人员说:“估计这一发现对于全球碳储存、气候变化对全球潜在影响的建模及在碳循环中利用......阅读全文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京都议定书》中未作出具体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图为江西的一处

环境修复领域的大牛们近年来做了哪些贡献?

  随着化工,医药,农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中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传统生物处理技术难以使含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修复迫在眉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环境修复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以下盘点在环境修复中国内外的大牛们的研究进展。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衡量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是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一、光合速率及表示单位 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有:μmol CO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中国农业不能盲目低碳化

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适度低碳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而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日前,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上,在一个有关低碳农业与生态文明的专题讨论中,中国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七、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抓生物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超前部署和创新引领,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重点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资源利用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树种多样性有多重要,数据说了算

  在过去的36年里,中国实施了大量造林和种植方案。那么,什么样的造林方案能将植被的固碳能力发挥得更好?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为你揭晓答案。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迁,研究全球碳循环调控机制,并遏制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是生态、气候研究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

没有未来的世界呼唤负碳工业革命

  9月14日――世界清洁日,是联合国举办的全球性清洁活动,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今年世界清洁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昨日,记者借世界清洁日之机,就今年的主题内容及当今社会面临

碳排放:从增到减究竟有多远?

  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争论不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甩出一颗重磅炸弹: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才能使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在北京发布。2018年的

陈涛:碳减排应与碳增汇并举

  根据《京都议定书》,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自己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政府更是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重要指标,并已取得很大成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拯救地球,挽救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京都议定书》不仅规定了各国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减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倪维斗:协同利用 中国可持续能源系统刍议

  ■ 节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人类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节能成为一种先进文化,一种社会道德,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  ■ 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需利用1000亿~1100 亿吨标准煤,这庞大的煤炭总量如何利用好将是严重挑战,必须作好顶层设计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科技大观:现代农业靠的是低碳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现代农业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农业时期,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牲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工业化农业时期,化肥大量取代农厩肥,高毒农药有效杀死害虫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工业化农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  2016年11月

蒋高明:大力发展固碳型生态农业

        紧张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了,在碳减排问题上虽没取得理想的结果,但各国已陆续行动起来。其中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5%;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唐启升:发展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技术高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就目前来说,主要有通过节能降耗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通过工业手段或者生物固碳来固定并储存大气中的温室

中共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打破砂锅   最近,科学家将目光转向生物炭,萌发了创造“技术土壤”的构想,希望通过提高土壤固有的有机碳储量,解决目前气候变化、能源以及食品和水资源危机。请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耕地土壤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日趋严峻,但是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自

11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一组关于果蝇研究的重要文章  本期Nature发表了一组关于遗传实验室中常用动物果蝇的重要论文。 中心的一篇是由“果蝇12基因组联合体”发表的关于10种果蝇基因组序列的论文。该文将10种新测序的基因组与2个以前已知的序列(分别对应D.melanogaster和

实施健康土壤战略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粮食安全问题是每年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今年普遍角度有所不同,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成为焦点。这其中,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更是粮食产能问题的核心要义。朱保成委员联合牛盾、刘身利、刘平均等委员共同提出“实施健康土壤战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万物土中

PNAS:新型DNA分析策略助力土壤宏基因组研究

  对于土壤微生物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虽然没有人进行过准确的调查,但一勺土壤中就容纳了数千亿个微生物细胞,包含成千上万的物种。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微生物生态学中心的特聘教授Jim Tiedje指出:“土壤是地球上最多样的微生物栖息地,但我们很少了解土壤微生物的身份和功能。”Tiedje和M

我国研究者在植物氮素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大气沉降-植物-土壤系统硝酸根Δ17O-δ18O分布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730855,41522301)等资助下,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刘学炎教授与日、美等国研究者合作

傅伯杰团队揭示植被恢复增强碳在土壤中垂直流动和累积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项目团队揭示了植被恢复增强碳在土壤中的垂直流动和累积。  土壤碳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并维持全球的碳循环稳定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团队选取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的侵蚀径流小区进行

2018年环保政策影响展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耗高企的问题突出,既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各项环保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

联合国建全球土壤数据库 绘制地球“碳差别图”

7月2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宣布,一个新的全球土壤数据库已经建立,该数据库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土壤现有和未来的生产能力,提高人类对土地所具有的吸收和存贮碳的潜力的认识,同时也便于开展土壤退化评估,分析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粮农组织表示,迄今,在农业方面控制温室气体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