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土星最大卫星可能存在喷射甲烷的冰火山

土卫六上一座冰火山的想象图 土卫六照片 图上的两个区域,可能是土卫六上的冰火山 北京时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表示,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上可能存在活冰火山,它们会喷出氨和甲烷而不是熔岩。 从国际合作项目“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雷达图片来看,最近的“泰坦”表面曾出现液体流动。这一发现说明,土卫六上可能存在活冰火山。“卡西尼”号雷达组科学家罗萨丽·洛佩斯(Rosaly Lopes)表示:“冰火山是太阳系中最令人好奇的特征之一。形象地说,如果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喷出的‘熔岩’会把庞贝古城的居民冻结。”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卡西尼”号任务科学家乔纳森·卢尼勒(Jonathan Lunine)表示,最新数据显示,冰火山不仅曾在过去的地质时期在“泰坦”上出现过,现在也仍有可能存在于这颗卫星之上。于2005年登陆土卫六表面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显示,土卫......阅读全文

土星最大卫星可能存在喷射甲烷的冰火山

土卫六上一座冰火山的想象图 土卫六照片 图上的两个区域,可能是土卫六上的冰火山 北京时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表示,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上可能存在活冰火山,它们会喷出氨和甲烷而不是熔岩。 从国际合作项目“卡西尼”号飞船拍摄

土星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证据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6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Titan)上发现了生命存在的证据。这些原始形态的早期外星生命正在“呼吸”着土卫六大气层气体,并且以地表可燃物为食。这可能代表了地球水基生命形式之外的另一种

科学家发现土星飞碟形状卫星来自土星光环

计算机合成的“亚特拉斯”卫星图片  北京时间6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法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土星光环可能形成了众多奇形怪状的小卫星,其中一些飞碟形状的卫星是由光环中的冰和尘埃所形成。  一般认为,那些围绕土星运行的较大卫星大约在45亿年前成形。然而,科学家们通

卫星捕捉冰岛火山开始新一轮火山灰喷发

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开始新一轮火山灰喷发        据美国宇航局官网报道,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在四月底喷发强度有所减弱,相对温和期持续大约一周时间。但在五月份第一周内,艾雅法拉火山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火山灰喷发。2010年5月6日上午,美国宇航局“Terra

冰岛冰下火山持续喷发可能影响全球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2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艾雅法拉(Eyjafjallajokull)火山继续向外喷涌岩浆和火山灰,地面也随之发生轻微震动。 3月21日,火山口喷出滚滚浓烟和炽热岩浆,冲向大约1000米处高空 3月21日,冰岛南

土星最大卫星泰坦地质图:草原、沙丘、湖泊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土星最大卫星“泰坦”(Titan)首张全球地质图。科学家表示,“泰坦”有草原、由冰冷有机物质形成的沙丘与液态甲烷聚集而成的湖泊,在与塑造地球相同的许多力道作用下,表面有凿刻痕迹。  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罗培斯(Rosaly Lo

美将发射全球冰监测卫星

  美国宇航局(NASA)将发射其最先进的全球冰监测卫星,而这项工作已经拖了近10年了。   该机构计划于9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将冰、云和陆地高度卫星2号(ICESat-2)送入太空。该卫星将专注于测量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在内的某些地方的冰层厚度变化,同时也将

“黎明”号发现谷神星上冰火山“从未沉默”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17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首次发现,矮行星谷神星(Ceres)上的冰火山“从未沉默”,其曾在历史上不断喷发。这一发现能让人类更多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行星的形成。 与地球火山喷发熔岩不同,冰火山喷发的是液体

天文学家找到土星光环成因

    土星堪称太阳系最漂亮的行星之一,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美丽的“腰带”(光环)。这条惹人注目的光环使土星看上去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天文学家发现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岩块、尘埃和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运行。   长期以来,这条光环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天文学

NASA公布罕见照片 土星环横穿两卫星似珠链

土星环同时穿过土卫六(左)和土卫三 “卡西尼”号飞船捕捉土卫三(小)的图像   “卡西尼”号飞船早期图像:土星北极看上去就像一个沸腾的锅炉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卡西尼”号飞船发回的土星环“横切”两颗土星的卫星、形成“一环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