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地流淌着幸福。今天是汶川地震七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防灾减灾日,让我们关注在探索道路上前行的中国山地科学。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重点内容看,山地的特殊性越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区域,这无不与山地承载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与水资源供给等功能有密切关联。同时,我国山区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人地关系大背景,山地的重要性、脆弱性及其多样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足以让其关注度进入公众认知和高层决策的视野中。 全面小康,难点在山区 2013年4月至6月间,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中西部山区发展若干战略问题与基本策略研究”在孙鸿烈、傅伯杰、郑度、刘昌......阅读全文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成都山地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

  11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讲坛由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主任李爱农研究员主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廖克开坛并作了生动翔实的学术报告。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三十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廖克院士结合近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山地汞诱捕效应”

  全球地表面积约有27%为山地(广义,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而且全球有将近22%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地区。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国家,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的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其中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因此,

成都山地所领导调研宝兴县生态产业发展情况

  12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四川省环保厅邵志军副巡视员等赴宝兴县考察,并与该县县委书记韩冰等县领导就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展开座谈研讨。   12月16日,邓伟一行考察了宝兴县石材企业—四川汉龙石材工业园,听取了企业经营状况、减污控排、节能生产等方面的汇报

中国科学家通过鸟类研究发现山地生物保护规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1月26日称,他们在对鸟类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发现山区生物保护规律。这一成果,将对亚洲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区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科学家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区域鸟类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尽管研究区域并不是很大,但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极高,鸟类组成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最快,

科学家为山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建言献策

文化服务是山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服务,对发展山区经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交通方式是文化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山区文化服务可达性有直接影响。当前山区地质灾害与文化服务的关系研究还相对比较欠缺。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

成都山地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

  1月4日,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邓伟研究员、方一平研究员、李爱农研究员、王玉宽研究员和苏春江研究员共同主持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有27位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员、副研、助研等进行了会议交流汇报,其中有10位研究生作了学术研究报告。山区发展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以

基金委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背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于2015年11月27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共同资助中国科学家与ICIMOD科学家以及ICIMOD成员国的科学家开展合作,推动中国及

成都山地所在山地森林土壤甲烷动态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百年尺度上其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5倍。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甲烷重要的汇,是调控大气甲烷含量重要的过程之一。该过程及其汇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为深入认识亚高山生态系统的甲烷吸收情况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和机制,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依

科学家提出中国台湾梅山地震形成新机制

科学家提出中国台湾梅山地震形成新机制 1906年3月11日发生在台湾嘉义梅山的里氏7.1级地震造成至少1258人遇难,是台湾有文献记载以来死亡总人数第三的大震之一。近日,《地震研究通讯》刊发文章《从历史记录解惑台湾梅山1906年里氏7.1级地震》的文章,首次揭示了这次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