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海洋技术发展期待战略新突破

今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要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要提高空间探测能力、对地观测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在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保证我国有效和平利用空间。要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支撑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和利用海洋。 胡锦涛提出将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作为“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八大科研领域之一,再次提升了中科院为该领域制定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的重要性。 2009年6月,中科院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描绘了我国在能源、人口健康、空间与海洋、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路线图提出,按照2020、2030和2050三个阶段,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我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位列其......阅读全文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坚守空间科学的国家使命

  “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科院牵头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第一批启动的项目之一。负责该计划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大路口,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发展我国空间科学的大旗,成为在我国牵头实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机构。 空间中心怀柔新园区   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到国家重

记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团队

   12月初,在轨运行一个多月的中法海洋卫星,获得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这是中法合作孕育出的第一颗卫星,从酝酿到诞生,历时13年。2005年,中法两国签署了中法关于天文和海洋领域合作的行政协议,2009年,中法海洋卫星项目正式立项。  第一批数据的传回,让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

实验卫星:空间科学“群星”闪耀

  从“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到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到“慧眼号”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5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多颗科学实验卫星,取得了一批先进科研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和2017年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科学卫星,表明他对我国空间科

白皮书:论证实施空间科学计划-孵化空间科学研究成果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胡喆、张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中国航天围绕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科学主题,论证实施空间科学计划,开展空间科学探索和空间环境下的科学实验,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孵化重大空间科学研究成果。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

暗物质卫星:照亮中国空间科学

   5月29日,上海,一群“白大褂”围在一起,为一个刚刚诞生的“宝宝”称重。  这温馨的一刻发生在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卫星总装测试厂房里。这一天,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由四层粒子探测器组成的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联试成功,顺利交付卫星总体,预计今年年底在

空间科学舞台上的中国“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奔向太空。那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空间科技领域初显身手。  2000年前后,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提出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国航天事业的宏图上,增加了科学的颜色。  此后,中国航天经历了空间科学

打造空间科学数据仓储的中国品牌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6号科研大楼,是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总部的所在地。  中心的专用机房大约400平米左右,存储运行着我国不少空间科学“大国重器”的数据资源。“悟空”“墨子”“慧眼”“太极一号”等空间科学卫星,子午工程、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都是这里的“住户”。  这是

我国空间科学发展亟待新规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25.shtm

关爱海洋:响彻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国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   今年联合国将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主办单位号召大家加入到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全面启动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并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后,我国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现已全面启动。 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

空间科学:导引创新科技前沿

   日前,由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14年度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有8项研究内容与空间科技相关,占获评项目的40%。这一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空间科技重要性和发展现状的反思。  “空间科技是覆盖自然科学宏观和微观两大前沿的科技领域。与其他科学领域相比,它更容易形成新闻,引发公众兴趣,因为它既处在探

专家解读菲莱:创造空间科学多个“首次”

   近日,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之际,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搭载的登陆器“菲莱”在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核上成功登陆,完成现实版的“穿越”。  11月12日,“罗塞塔”彗星轨道飞行器从22.5千米的高空释放下“菲莱”。不幸的是,它落到了阳光不够充足的阴影中,无法为电池充电。

多位院士建议:中国空间科学当“顶天”“立地”

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建所60周年学术论坛上,来自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路——“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即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相结合,并向深空迈进;所谓“立地”,即与地球科学等学科发展相融

空间科学应用项目征集初步结果揭晓

  当地时间10月3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德国不莱梅第六十九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期间联合举办发布会,宣布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应用项目征集初步结果。  今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积极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在芜湖举行报告会

  11月12日下午,应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邀请,作为第四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科学与中国”(芜湖)院士报告会在芜湖市政务文化中心举行,南京大学教授王颖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院士,分别作了“海洋文化与长三角北翼深水海港建设”和“载人航天与空间科学”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06.shtm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与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示意图。研究团队 供图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

我国首次空间科学主动实验取得成功

  2013年4月5日凌晨5点55分,我国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及首次空间科学主动实验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实验的成功将为研究空间环境主要物理参数在不同高度上的垂直分布提供原位探测数据,对低纬度空间环境垂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为地基遥感观测设备进行标定。同时,探空火箭在200

《科学新闻》特刊:量子星照耀中国空间科学之路

   2016年,广袤的夜空中又将出现一颗璀璨的新星,那就是属于中国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也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在欧美日科研人员还在进行地面量子传输试验时,经过中国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起步并非最早的我们已经将量子科学实验搬到了太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量子科学对许多人来

吴季:先导专项推动空间科学跨越发展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并明确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就即将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教师工作会议

会议现场  4月16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心党委副书记黄康平主持。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辅导员等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安全工作管理的有关文件,并宣贯了相关的保障措施和办法。围绕文件精神,研究生部分析汇报了中心

海洋光学:“海洋之心”有奖体验征文

  微型光纤光谱仪的 发明者——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总部位于美国“阳光之州”佛罗里达,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光纤光谱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便携、在线的快速现场 检测,是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光纤光谱仪在生物、化学、医疗、环境、农业、冶金及照明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众

唐丹玲研究员当选空间研究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副主席

  第38届空间科学大会(38th 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2010年7月在德国不莱梅成功召开。经空间研究委员会(,COSOAR)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通过,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当选为“海洋动力学和生产力专门委员会

国际海洋峰会推动国家注资海洋保护

来自80多个国家的企业、政府、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领导人近日齐聚“我们的海洋”2014国际大会,就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展开了讨论。 海洋对人类极为重要,我们呼吸的氧气50%以上来自海洋,海洋还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 据环境新闻网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青年论坛首场报告聚焦“火星500”

  3月9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办第四届青年论坛首场报告会,特别邀请“火星-500”计划中唯一的中国志愿者、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助理教员王跃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心党委副书记黄康平主持,第三协作片片长、中科院网络中心党委书记陈浩以及协作三片各单位的青年朋友们参加了报告会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国首个以空间科学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位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东侧短期展厅,面积约2000平米

江绵恒出席第38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

  7月18日至25日,第38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德国不莱梅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率团赴会,并在开幕式上代表中科院向凯文·斯威夫特(C.T.Swift)教授颁发了由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与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联合签发的赵九章科学奖,并宣读颁奖词。   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与CO

建设航天强国-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航天活动由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领域构成。其中,空间科学主要是依托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是实现从“0”到“1”原始突破的主阵地之一。十年来,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研究,从科学卫星到空间站科学实验,我国空

国家海洋局长世界海洋日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建设海洋强国,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守护蓝色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刘赐贵表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

全球海洋学家拟建国际海洋监测网追踪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胁全球,国际海洋检测网应运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极热时期。   据《Nature》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共同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将于本周拟定搭建国际监测网络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检

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能力

  在轨测试和试应用已满半年,国家海洋局日前表示,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的能力。  好消息不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近日还要接待来自法国空间中心的专家。  “他们是专程来与我们探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有关事宜。”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二号卫星有效载荷副总师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