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地球观测卫星顺利入轨

NPP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间基地发射升空。 这次终于成功了。 随着10月28日上午负责向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数据的一颗美国宇航局(NASA)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气候和天气研究人员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这颗名为“国家极地轨道运行环境卫星系统筹备项目”(NPP)的人造卫星于当地时间凌晨2点48分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打破了一连串失败的发射纪录——之前的两颗地球观测卫星均坠落地球。 NPP携带了5部科学仪器,旨在帮助研究人员跟踪从臭氧层到冰盖的多种信息,并帮助他们开发出长期和短期的预报方法。它还应该对NOAA悬而未决的联合极地卫星系统(JPSS)所涉及的技术进行测试——该多航天器系统一直备受技术延误和预算问题的困扰。首枚JPSS航天器的发射最早也要到2016年或2017年,这一斥资120亿美元的项目已经得到了预算立法者的广泛审查。 NOAA局长Jane Lubchenco警告......阅读全文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科学家做到了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深入,未来人类能否在太空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等特殊环境会不会对生殖造成不良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明确回答这些问题。  为了解开这些疑惑,4月6日发射的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它们能否像在地球一样正常发育?人们对此充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到2020年,我国将研制和发射3大类系列海洋卫星共十余颗

   10月25日6时57分,“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后,中国在一个多月内发射的第二颗海洋卫星。  什么是海洋卫星?这种卫星携带哪些有效载荷?“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各有什么特点?中国在海洋卫星领域发展

专家解析后航天飞机时代俄美航天战略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飞天50周年——1961年的这一天,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该国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这艘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分钟,而后安全返回地面。为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12日确定为国际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科学新闻》:“中国哈勃”迟发内幕

  中国需要有一个如同NASA或欧洲空间局那样的独立机构,直接负责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作为科学家,我感觉到一种耻辱,新华社早已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2010年的发射计划,如今各国学者都在关注,我们却发射不了!”说话人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他

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部长级峰会共识

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部长级峰会共识:建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须无间合作  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于11月5日在北京举行第7次部长级峰会。会议以“综合观测、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为主题,围绕《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部长级峰会在京举行

建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须无间合作  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于11月5日在北京举行第7次部长级峰会。会议以“综合观测、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为主题,围绕《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十年执行计划》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在G

余梦伦院士:嫦娥卫星发射实现四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航天飞行力学和火箭弹道轨迹设计专家余梦伦做客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他介绍说长三甲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大;过往发射100%成功,飞行可靠性强;适应性强三大优点,也因此被选择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余院士来到新浪网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夏威夷两大望远镜观测“卡西尼”号入眠

  美国当地时间9月15日,“卡西尼”号探测器将深深地陷入土星大气层,直到彻底入眠。天文学家则抓住最后的机会,借助夏威夷毛纳基峰上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IRTF)和W.M.凯克天文台望远镜,继续遥望土星这颗巨大的星球。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科学家、“卡西尼”号复合红

太空神游沐荣光 英雄九天归故乡

  二〇〇三年十月十六日,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返回舱在主着陆场平安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图为杨利伟在北京西郊机场被欢迎的人群抛起庆祝。  2012年6月29日10时整,神舟九号返回舱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返回。图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出舱后在搜救人员的

环境信息中心: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

  信息化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接相关。  移动支付让我们出门时不再考虑带多少现金、几张卡,而是带上手机,走遍天下都不怕。  电子办公让我们工作时不再考虑一天能跑几个地方,出门需要携带几份文件,而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文件的自动流转。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工

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预计四年建成

   这五年,中国科技发展驶上快车道,一连串科技进步令人惊叹,一大批重大成果惊艳全球——“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统居世界之冠,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发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完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

首发星高分一号以应用为任务重心

  12月30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的首发星高分一号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这对于促进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的国产化,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关怀下孕育而生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推进,人类仅凭眼见、耳听的感知已不能满足对信息的

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13发布 张衡一号卫星加入

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元旦前夕,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联合会发布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13。该模型由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德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12个入选模型计算得到,“张衡一号”卫星数据也加入其中。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介绍,20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以科学之名,去太空做实验

  作为我国第一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注定是与众不同的。距离4月6日凌晨发射只有不到8小时的时间,实践十号最后一个有效载荷才安装到位,无论在在国内还是国际卫星发射史上,这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与实践十号的使命不无关系。用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胡文瑞院士的话说,实践十号是一颗“专

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航天重器探索世界

   多少年来,大熊猫、青花瓷、中国功夫和戏曲,一度成为外国人脑海中关于中国的主要印象。而最近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已经荣升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与上述早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国名片不同,近年来,中国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全面启动

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聆听宇宙的“大耳朵”

图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后的效果图。  无论是“巨眼”还是“大耳朵”,都不足以形容从空中俯瞰后又下到谷底所带来的震撼。  8月初,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依托喀斯特地区“天坑”而建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成功拼装出首个反射单元。未来数月内,

美国新财年地球科学预算分析

  在美国政府建议的2011财年经费预算计划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有美国能源部、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对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报告中上述4个部门涉及地球科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增减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中,

空间引力波探测: 在太空中捕捉引力波“音符”

  日前,一条有关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消息在天文圈被刷屏。  据欧洲太空局(以下简称欧空局)官网报道,其下属科学项目委员会在6月20日举行的会议中一致决定,将探测引力波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正式确定为欧空局第三大型空间任务(L3)。根据时间表,LISA将在2034年开始从空中探测引力波。  事实

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十大里程碑事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2017年我国科技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2012年或将遇世纪一遇太阳风暴 中国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家:太阳风暴影响未必严重    ――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首席研究员王华宁   近来美国科学家向世界提出持续警告:2012年是第24太阳活动周峰年,有可能发生“世纪一遇”的“超级太阳风暴”,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超级太阳风暴”会不会发生?会给人类带来哪

中国领跑 量子技术突破天空限制

  还有6天,距离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就要满一整年了。8月10日,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自然》杂志的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

风云二号:二十多年经历了怎样的“进化之路”

5日21时07分,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3个批次、8颗风云二号卫星。 二十多年来,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护地球,风云二号卫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进化之路”。 1

风云二号:二十多年经历了怎样的“进化之路”

5日21时07分,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3个批次、8颗风云二号卫星。 二十多年来,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护地球,风云二号卫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进化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