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提示人类未来有望拥有超级视觉能力

马玉乾指导硕士生实验 自然界存在众多光线,能被人类眼睛感受到的可见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类就看不到红外光。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人类具有红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了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细胞》。 “该研究突破了传统近红外仪的局限,并发展出裸眼无源红外视觉拓展技术,提示了人类拥有超级视觉能力的可能。”该论文通讯作者薛天告诉《中国科学报》,“未来,更多的生物医学创新将在理工医交叉融合下结出硕果。” 架起红外线与眼睛的“天线” 人类为何看不到红外光?红外光光子能量较低。为了感知红外光,眼睛的感光蛋白必须降低其吸收能量阈值,然而过低的能量阈值会使热能更容易自发激发感光蛋白活性,从而影响探测信噪比。 不仅人类,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尚未发现任何动物能够基......阅读全文

新研究提示人类未来有望拥有超级视觉能力

马玉乾指导硕士生实验  自然界存在众多光线,能被人类眼睛感受到的可见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类就看不到红外光。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人类具有红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

神经所关于视觉时序回忆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蒲慕明研究组的关于视皮层神经元集群中的时序回忆的研究成果。  回忆能利用过往经历中的部分提示性信息来提取记忆中与此经历相关的全部信息。其中,基于时序信息的提示性回忆(cue-triggered recall)被认为是大脑

美开发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

可引导汽车快速识别复杂环境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欧亨尼奥·卡鲁塞伊罗15日在马萨诸塞州波斯顿市举行的高性能嵌入式计算(HPEC)研讨会上表示,他和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与人们过去所研制的同类计算机相比,其在速度和节能上均有很大提高。  人在开车时,视觉和大脑

疯狂的小鼠视觉研究实验

近些年,神经科学的发展迅速,然而在大脑视觉系统研究中多数研究人员使用的都是小鼠模型,因为小鼠是夜行动物、他们使用鼻子和胡须作为导航,因此一些人担心对小鼠视觉研究实验可能毫无意义! Nature:疯狂的小鼠视觉研究实验 几十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大脑视觉系统的研究,旨在了解视觉信号如何被大脑皮层处

新研究!神经元“超级替补”让失明小鼠恢复视力

  一旦长成就得用一辈子,即使有零部件用坏了,也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这就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这种特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困扰:一些功能性损伤导致失明、瘫痪,某些退行性改变引发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最近,上海科学家利用最新基因编辑技术,挖掘出了神经细胞变身“超级替补”的潜力,为神经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研究发现:人脑也有“蝙蝠视觉”功能

  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确认,人类大脑中特定的功能区也可以产生“蝙蝠视觉”,即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依靠回声来确定方位并察看环境。这项研究有助于提高盲人“听声辨位”的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习惯于夜行生活的蝙蝠具有敏锐的听觉,并利

研究开发超级免疫细胞!

  一项一期临床试验将测试的CAR-T细胞可行性和安全性,这是一种修改从病人自身的血液获得的T细胞使之具有独特的能力来直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的先进的癌症治疗策略癌症,包括小细胞肺癌肉瘤和三阴性乳腺癌  新的临床试验将使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CAR-T细胞如何与实体肿瘤相互作用,希望这种基于免疫的疗法有一天

青科大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教授李镇江泰山学者团队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由中德科技学院新引进青年教师赵健和李镇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并以“A High-Energy Density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Fe2O3Nan

新研究揭示超级抗原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充分激活,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肿瘤往往通过多种机制逃避CD8+ T细胞的识别和清除。T细胞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 而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ATP的主要场所。在肿瘤微环境中,由于肿瘤细胞抢夺,造成O2、葡萄糖供应明显

英研究表明视觉能触发瘙痒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瘙痒也会传染,人们只要看到可以刺激瘙痒的图像,如看到蚂蚁或昆虫叮咬的情景,就可以触发人体的抓痒生理反应。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湿疹等皮肤疾病患者带来好处。该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

新应用!粪便移植可以消除超级细菌

  最早在古代中国被报道的人类粪便移植在现代医学中又卷土重来。有证据表明,这种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艰难梭菌--一种胃肠道感染--可引起从腹泻到危及生命的结肠炎症等症状。  在最新一期的Australian Prescriber中,胃肠病学家Samuel Costello博士和来自阿德莱德伊丽莎白女王医

成都生物研究所在沙蜥视觉通讯研究中获进展

  动态视觉信号(肢体语言)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是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分析和量化技术的限制,动态视觉信号相对于声音和颜色信号,发展十分缓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视觉信号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进化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的关注。卷尾信号(图

半导体所视觉芯片研究取得新进展

  视觉芯片是一种由图像传感器阵列和阵列型并行信息处理器构成的半导体集成化片上系统芯片。它克服了现有视觉图像系统中的串行数据传输和串行信息处理速度限制瓶颈,可以在片上实现最高速度达到每秒一千帧以上的高速图像获取和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在高速运动目标的实时追踪、机器视觉、虚拟现实、快速图像

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结算系统的研究发展

图像识别(视觉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过程可分为信息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抽取和选择、分类器的设计和分类决策。图像识别算法一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模拟人脑进行识别的方式,毕竟机器和人脑对同一个物体的认知方式存在根本的不同之处,靠机器来辨识物体本身就

研究揭示视觉白质纤维束的视野功能图谱

白质是神经元轴突组成的纤维束,通过传递动作电位实现脑区间的信息传递。非侵入式检测白质的功能活动对于探讨人脑的信息交互至关重要。虽然白质的血氧(BOLD)信号微弱,但仍能够通过超高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检测。目前白质的BOLD fMRI信号与神经活动的关联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对白质精细

研究揭示视觉皮层回路兴奋—抑制平衡调控方式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何凯雯课题组联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lfredo Kirkwood团队合作首次发现锥体神经元的E/I平衡并非恒定,而是在一天中发生周期性的振荡。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神经元》。  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和传播依赖于谷氨酸能这类兴奋性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同时也依赖于

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使用千年的超级耐用新玻璃

  根据芝加哥大学的一份声明,了解如何制造极度稳定的成熟玻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制造出更加牢固的材料。稳定的玻璃制造技术也能够使药物的分子结构不存在晶体,因此能够在体内更快速的溶解。   这是通过一种奇特的汽化过程制造出来的一种超级坚硬的玻璃,玻璃上的不同色彩是由厚度变化导致的   这种玻璃的制造方

新“超级地球”三成质量是水

科技日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刘霞)加拿大、法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最新一期《天文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新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TOI-1452 b,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5倍,其中30%的质量为水,围绕距离地球约100光年的天龙座星座中的一颗小恒星旋转,可能是一颗完全被水覆盖的“海洋行星”。

新抗真菌剂有望战胜超级细菌

  在世界各地的医院里,微小的真菌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侵入导管、呼吸管和静脉输液管道,并造成致命的侵袭性感染。其中有一种真菌叫做Candida auris,它对许多抗真菌药具有抗药性,一旦有人被感染,其治疗方案非常有限。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抗菌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一种新的化

《NEJM》:巴西出现新的MRSA超级病菌

  目前,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的Cesar A. Arias博士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一名巴西患者中发现了一种可引起血液感染的新型超级细菌。   这种新型超级细菌是高度耐药细菌(称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部分,MRSA是医院和社区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大脑靠视觉和身体两幅“地图”定位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5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了18个人的大脑,绘制了400个不同的手臂动作到达目标时的MRI图像。他们发现,大脑在计划动作时,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定位类型:视觉地图和身体地图。研究发表在《神经元》(Neuron)

研究发现一撮小苏打或可使视觉更好

  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医学院牧野实验室和萨卢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称,通过修改由视杆细胞产生的视觉信号和探测光的视锥感光细胞,碳酸氢钠或可改变我们的视觉。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在线版上。   碳酸氢钠在人体内对于缓冲pH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消化和中和在体力活动时产生的乳酸。身体中

心理所研究表明嗅觉信息可调控视觉时间加工

  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是由一系列的知觉“快照(snapshots)”构建的。快照就像是按下照相机快门的瞬间,这种瞬时数据的影像在时间维度上依次展开,带给人们连续的主观时间体验。快照的形成与神经系统的知觉采样过程有关,不同的感知觉系统有着迥异的采样频率。以视觉为例,人们一般能看清频率在 20 赫兹以下的

人脑视觉信息编解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科学手段对大脑视觉皮层信号进行解读成为可能。研究人脑视觉信息解码模型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人脑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还可以有力地促进新一代脑-机接口(B

研究揭示灵长类大脑精细视觉编码新机制

  3月30日,《神经元》(Neur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局部和整体物体感知中高级脑区精细视觉的脑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伟研究组完成。左侧部分展示了本研究提出的视觉

新成果:超级细菌的快速双模式检测

  抗生素常用于消灭或防止细菌生长,因此能医治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然而,人类近数十年过份依赖和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细菌出现。耐药菌在全球以倍数增长,在医院及社区爆发,为人类带来极大威胁。由耐药菌引起疾病的病征与普通细菌感染无异,令医生难以判断并处方合适的抗生素。现今惯常做法为先以一线抗生素作治

超级抗原神七太空育种获新突破

  随着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一流地位。5月15日,超级抗原神七太空育种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包括刘昌孝院士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发布会。   此次搭载神七成功进行太空育种的4个超级抗原生物菌种是经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联合推荐,经中国微生

研究发现铜可以阻止超级细菌传播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铜可阻止一种含有“NDM-1”的新细菌的传播。这种细菌由于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并且已经传播到欧洲,因而被命名为“超级细菌”。  如果细菌携带能够促使“NDM-1”分泌的基因,那么就会对所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NDM-1”目前已在7

“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二)

 为了保证红外热成像相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下正常工作,WIC相机配备了专业的室外防护罩及安装支架和配件。防护罩具备IP67的防护等级(最高的防尘等级和仅次于长时间浸泡的防水等级),并内置了加热系统和锗窗(锗元素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且在远红外波段透光性较好),因此能够出色应对灰尘、雨雪、冰冻等恶劣天

“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一)

当动物行为研究遇见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工业领域的某些技术手段因其成熟的体系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常常被引入到科研领域。引入后往往能给学者莫大的惊喜,给他们的课题带来惊人的突破。这里介绍的基于红外热成像和计算机视觉的动物行为研究系统便是其中一例。热成像是记录地球上任何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