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苷为何能抑制脑黑质损伤后的铁积聚异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黄芩苷抑制甲磺酸去铁胺(400 µg/mL)负载C6细胞中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的表达(箭头所指)。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黑质部位可出现铁沉积,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脑黑质铁积聚的机制仍不明确。课题组以往研究表明,黄芩苷作为唇形科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能降低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内转铁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的表达,升高膜铁转运蛋白1的表达,能够阻止脑黑质损伤后铁的积聚,但铁浓度与这两个蛋白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呢?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郭春彦所在课题组在以往研究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黄芩苷抑制帕金森病动物黑质铁积聚的机制,结果发现,黄芩苷下调了细胞微环境中铁离子的浓度,铁离子浓度可正性调节了转铁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的表达,负性调节膜铁转运蛋白1的表达,阻止了黑质损伤后的铁积聚。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 ......阅读全文

黄芪苷为何能抑制脑黑质损伤后的铁积聚异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黄芩苷抑制甲磺酸去铁胺(400 µg/mL)负载C6细胞中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的表达(箭头所指)。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黑质部位可出现铁沉积,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脑黑质铁积聚的机制仍不明确。课题组以往研究表明,黄芩苷作为唇形科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

黄芩的概述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称:山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1]。  黄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

黄芩的简介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称:山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1]。  黄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

黄芩的分布范围

  野生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主产区,是中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

粘毛黄芩的鉴别

  性状根呈圆锥形,略扭曲,顶端有残留茎基,长2-8厘米,直径0.2一1.5厘米;表面褐色或黄棕色,栓皮易脱落,有疣状细根痕及纵皱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色,根上部中央呈棕色,枯朽状。气微,味苦。

复方黄芩片的成分

  黄芩、虎杖、穿心莲、功劳木。辅料为蔗糖、氢氧化铝、硬脂酸镁及药用薄膜包衣预混辅料。

复方黄芩片的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黄芩的生长习性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土,酸碱度以中性和

关于纹状体黑质变性的简介

  纹状体黑质变性临床较少见。中年起病,男性多见。主要表现进行性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障碍,病情发展到后期可导致自主神经损害、锥体束损害及(或)小脑损害。  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凋亡、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等,导致进行性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

粘毛黄芩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粗壮,直生或斜伸,直径可达1.5厘米,外皮深棕色。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具腺的短柔毛。叶对生,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或条形,长1.5—3.5厘米,宽3—8毫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疏被贴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曲柔毛,两面均

粘毛黄芩的分布介绍

  兴安南部、科尔沁、燕山北部、蒙古高原东部、阴山、鄂尔多斯。我国山西、河北、山东。

黄芩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入药部位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相关配伍  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

复方黄芩片的功能主治

  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复方黄芩片的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复方黄芩片的注意事项

  1. 忌辛辣、鱼腥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3.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4.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 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复方黄芩片的成分及性状

  成份  黄芩、虎杖、穿心莲、功劳木。辅料为蔗糖、氢氧化铝、硬脂酸镁及药用薄膜包衣预混辅料。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关于黄芩苷的功效主治介绍

  1、功效用途   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因此既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

关于黄芩苷的提取工艺介绍

  将黄芩投入12倍(8倍)热水中煮沸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用盐酸调节pH l~2,在80℃下保温30分钟,放置,过滤,收集沉淀,加95%乙醇洗2~3次.抽滤,60℃下干燥,得黄芩甙粗品。将粗品混悬予10倍量水中,40%氢氧化钠调节pH至6.5-7.0,加活性炭,80℃保温30分钟,加等量乙醇,抽

概述黄芩苷的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在体外,黄芩苷对S180和Hep-A-22 肿瘤细胞增殖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明显延长Hep-A-22小鼠的生存日数。  2、抗病原体作用:黄芩苷抗菌范围较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孙冬梅等 [3] 通过体外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黄芩苷标准品的制备方法

黄芩苷精制:取黄芩甙粗品,加10倍量水使之呈混悬液,加热至80℃时滴加40%NaOH调pH=7.5,使全溶,再以Hcl调ph=6.5,加人95%乙醇使含醇量达60%,有红棕色絮状物产生,随即过滤除去。然后再调pH=2,稍放置待沉淀完全即可滤得黄色黄芩苷精制品(熔点212℃一215℃,即为目前应用的标

简述纹状体黑质变性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进行性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障碍,病情发展到后期可导致自主神经损害、锥体束损害及(或)小脑损害。开始多为一侧肢体僵硬、少动,病情逐渐发展至对侧,导致动作缓慢、步态前冲、转变姿势困难、上肢固定、少摆动、讲话慢及语音低沉等,但震颤很轻或缺如,可有位置性震颤,表现酷似帕金森病。  随着病情发展

关于纹状体黑质变性的检查方式介绍

  1.直立实验  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站立2~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多于30mmHg,舒张压下降多于20mmHg,心率无变化者为阳性。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3.脑脊液检查  除个别报道脑脊液内乙酰胆碱酯酶降低外,大部分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的检查

  血液、尿液及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尚无特异性生化实验证实本病。  1.CT检查示脑室扩大,外侧裂明显增大、脑沟扩大、尾状核、脑干、小脑萎缩;可见纹状体低密度病灶,也有报道出现高密度病灶。  2.MRI检查T2WI示双苍白球外侧低信号,内侧有小的高信号,称为“虎眼征”(eye of the ti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的分型

  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儿童型多见。  儿童型多于6~12岁起病。Dooling等(1974)复习了本病有尸解的病例中的临床材料。57%(24例)在10岁前发病,81%(34例)在15岁之前发病,仅7%(3例)在22岁后发病。半数病例有家族史。病程10年左右,多数在20~30岁死于并发症。  成人

关于纹状体黑质变性的诊断和治疗介绍

  一、诊断  诊断标准如下:  1.散发性成年潜隐起病的帕金森病,对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  2.具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  3.出现小脑征。  4.出现锥体束征。  以上4项中,1必备,2、3两项具备一项即可,4作为参考。  二、治疗  治疗无特效疗法,主要予以支持及对症治疗。有人认为左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明确的特异性生化异常。双侧基底核铁沉积但不伴有血清铁含量异常或铁代谢紊乱,脑脊液、血清及身体其他组织铁含量正常,铁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正常,提示可能患者脑组织内铁代谢异常。  不过有报道在静脉给予标记的枸橼酸二价铁后,基底核区域放射性铁吸收过度。铁沉积的意义难以定论,其他变性性

粘毛黄芩的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还含有千层纸素A、穿心莲黄酮(Panicoin)、粘毛黄芩素I、粘毛黄芩素Ⅱ和粘毛黄芩素Ⅲ。

复方黄芩片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粘毛黄芩的形态特征及生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粗壮,直生或斜伸,直径可达1.5厘米,外皮深棕色。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具腺的短柔毛。叶对生,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或条形,长1.5—3.5厘米,宽3—8毫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疏被贴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曲

关于黄芩苷的基本信息介绍

  黄芩苷(baicalin)是从双子叶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味苦。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微溶于氯仿和硝基苯、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