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土壤与地下水原位联合治理项目首获成功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历时3年成功实施北京市南四环槐房地块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原位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土水”共同治理,处理污染土方量36.17万m3,地下水量26.00万m3,采用多元化的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采用原位修复技术进行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的规模最大、污染深度最深的有机类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采用国际主流的原位土壤气相抽提和多相抽提工艺,配套建设了9000立方米/小时处理能力的土壤气处理设施。 槐房地块位于北京市南四环外,前身为沥青混凝土生产厂区,总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根据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北京市政路桥集团于2014年对其实施停产拆迁。 由于长期从事沥青混凝土生产,场地土壤、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检测该地块主要污染物为苯和C10—C12脂肪烃。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委托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了槐房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开展的场地调查评估结果,场地受污染的土壤总方......阅读全文

土壤地下水修复产业能力仍弱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将于4月1日~2日在京举办第七期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培训班。本期培训旨在强化土壤地下水修复产业能力建设,将着重于土壤调查评估实践中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确定、土壤修复技术和工程实践、地下水调查修复技术,以满足实际调查评估修复项目的需要。  2014

专家:土壤地下水修复存在九大误区

  我国对土壤地下水的认识一直在提升,但对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理论的认识误区依然广泛存在,有些已经或正在对政策法律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污染场地是指污染的土壤。   污染场地是由于某种行为和活动造成土壤地下水被污染的场地,污染物的迁移

当前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与修复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用地规划的调整,很多城市近郊工业企业停产或搬迁,遗留了大量受到污染、亟待调查评估和修复开发的工业场地。由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污染场地管理办法和技术导则,对工业场地的调查评估、分析检测和修复开发做了相关规定。近年来国内对污染场地的法律体系、管理制度、调查评估和修复工程做了

土壤地下水修复存在科研与工程应用脱节问题

  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未来污染场地修复将很难找到离场处理的场所,应该会更多采用原位修复或者原地异位修复技术  让土壤修复行业期待了两年多的“土十条”,终于还是把悬念带进了“十三五”,但也让接下来5年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根据2015年11月公布的《国家环境

水合硫酸亚铁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地下水

导读: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铬主要以六价铬和三价铬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三价铬毒性低、稳定性较高,而六价铬毒性强易迁移,为了达到降低铬毒性和迁移性的目的,最常用的修复技术为化学还原法。在实际修复工程中,水合硫酸亚铁(其中又以七水硫酸亚铁为主)由于廉价易得,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修复要求,俨然成为国内六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从业单位正面清单基本建成

  日前,全国第三批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正式发布。名录单位总数增至59家,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总项数增至103项。名录工作自2013年开始筹建,得到了行业专家和广大从业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过三年多努力,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从业单位正面清单已经基本建成。就从业单位推荐名录有关重要问题,

南京土壤所在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显得迫切需要。为探索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评价不同修复材料和植物联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静研究员课题组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微/纳米材料对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及其示范(2013CB934302)”、国

土壤与地下水原位联合治理项目首获成功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历时3年成功实施北京市南四环槐房地块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原位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土水”共同治理,处理污染土方量36.17万m3,地下水量26.00万m3,采用多元化的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采用原位修复技术进行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的规模最大、污染深度最深的有机类污染场地。  土壤

另辟蹊径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

  这种修复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共存关系,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效率,最终达到彻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  很多国家曾饱受重金属污染之苦,如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的痛痛病闻名于世。我国的镉污染也十分严重,曾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如2012年的广西河池市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日

材料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显得迫切需要。为探索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评价不同修复材料和植物联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静课题组通过在南方某典型重金属污染区建立的长期修复工程试验,研究不同材料和植物联合修复下土壤及其团聚体中重金属铜、镉的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