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胃肠道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下X线征:胃肠黏膜皱襞巨大肥厚(见于肥厚性分泌性胃病);吸收不良的X线征(肠腔扩张、雪花样或羽毛样钡剂沉着,钡剂呈分节状分布,见于各种伴有吸收不良的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疾病);小肠黏膜皱襞普遍增厚(淋巴瘤、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或继发性肠淋巴管阻塞);小肠黏膜呈结节样改变后指压征(淋巴瘤、克罗恩病)。腹部CT扫描有助于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2、空肠黏膜活检 多块空肠黏膜活检对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胶原性胃肠炎、肠淋巴管扩张症、Whipple病等诊断有意义。 3、淋巴管造影 经足淋巴管造影对鉴别先天性或继发性肠淋巴管扩张有很大帮助。前者可见周围淋巴管发育不良和胸导管病变,造影剂滞留于腹膜后淋巴结,但肠系膜淋巴系统不充盈;后者造影剂可反流至扩张的肠系膜淋巴管,并溢出至肠腔或腹膜腔。 4、腹水检查 有腹水者可作诊断性穿刺,查腹水细胞、蛋白质、乳糜微粒、......阅读全文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胃肠道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下X线征:胃肠黏膜皱襞巨大肥厚(见于肥厚性分泌性胃病);吸收不良的X线征(肠腔扩张、雪花样或羽毛样钡剂沉着,钡剂呈分节状分布,见于各种伴有吸收不良的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疾病);小肠黏膜皱襞普遍增厚(淋巴瘤、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或继发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胃肠道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下X线征:胃肠黏膜皱襞巨大肥厚(见于肥厚性分泌性胃病);吸收不良的X线征(肠腔扩张、雪花样或羽毛样钡剂沉着,钡剂呈分节状分布,见于各种伴有吸收不良的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疾病);小肠黏膜皱襞普遍增厚(淋巴瘤、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管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51Cr-氯化琥珀胆碱 过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依赖于测定血管内注射的放射性大分子的粪便丢失来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虽然这项检查较精确,但这些实验有放射性活性的暴露并且繁琐、昂贵和不方便,因此,不适用于儿童的常规临床检查。  2、α1-抗胰蛋白酶检查 肝脏合成的一种糖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

  能引起蛋白质丢失的胃肠病甚多。  生理学的研究已证实,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胃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概述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1、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颜面水肿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概述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1、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颜面水肿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实验室检查

  1、51Cr-氯化琥珀胆碱 过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依赖于测定血管内注射的放射性大分子的粪便丢失来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虽然这项检查较精确,但这些实验有放射性活性的暴露并且繁琐、昂贵和不方便,因此,不适用于儿童的常规临床检查。  2、α1-抗胰蛋白酶检查 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人类丝氨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实验室检查

  1、51Cr-氯化琥珀胆碱 过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依赖于测定血管内注射的放射性大分子的粪便丢失来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虽然这项检查较精确,但这些实验有放射性活性的暴露并且繁琐、昂贵和不方便,因此,不适用于儿童的常规临床检查。  2、α1-抗胰蛋白酶检查 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人类丝氨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症状体征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脂蛋白、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颜面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大多数原发病可确诊,主要是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相鉴别。  1、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肝病史,肝脏缩小、脾肿大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等。这些肝硬化的特点有助于与其鉴别。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有大量的血浆蛋白(特别是白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症状体征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脂蛋白、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颜面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大多数原发病可确诊,主要是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相鉴别。  1、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肝病史,肝脏缩小、脾肿大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等。这些肝硬化的特点有助于与其鉴别。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有大量的血浆蛋白(特别是白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并发症

  1、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和IgG的降低,早期常有易疲劳、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严重缺乏时,可见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有时出现褥疮、头发干枯、易脱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和激动,甚至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有些患者,尤其小儿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2、由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下降,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并发症

  1、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和IgG的降低,早期常有易疲劳、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严重缺乏时,可见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有时出现褥疮、头发干枯、易脱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和激动,甚至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有些患者,尤其小儿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2、由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下降,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体征及病因

  体征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脂蛋白、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及实验室检查

  病理生理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病因  能引起蛋白质丢失的胃肠病甚多。  生理学的研究已证实,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胃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病理生理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流行病学

  本病并非罕见,20 世纪初即对该病有所认识,当时认为本病是胃肠道疾病伴蛋白质合成障碍所致。直至50年代,一系列代谢平衡研究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标记蛋白质技术,证实有大量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从而阐明了该病的本质。

关于胃丢失蛋白的检查诊断介绍

  胃丢失蛋白的诊断: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gamma;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脂蛋白、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

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检查介绍

  功能性胃肠病的检查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家族史等,往往需要做多项检查,其中包括:  1.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粪便隐血;生化常规;血沉等;必要时做结核感染相关的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内分泌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  2.影像学检查  B超、钡餐造影

病例分析:儿童蛋白丢失性胃病1例

  病例介绍患儿女,5岁10个月,因间断腹痛 7 d,全身浮肿 4 d 入院。患儿入院前 1 周于进食腊鸭后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后发展为呕吐胃内容物,食后即吐,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4 d 前家长发现患儿眼睑浮肿,且进行性加重,双下肢逐渐出现凹陷性水肿。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

变形性骨炎的辅助检查

  1.X线的表现较复杂,可归纳为下列数点:  ①骨质破坏,骨小梁粗糙稀疏,伴局限性骨质疏松,晚期的骨皮质与髓质腔界限不清,结构模糊如网状;  ②骨干增粗,膨大,弯曲变形,呈腰刀状;  ③颅骨局限性骨质疏松,伴棉絮状增生内外板界限消失,颅缝模糊,头颅增大;  ④椎体呈栅栏状和方框状改变;  ⑤长骨溶

部分性发作的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常规EEG仅可记录到10%的部分性发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电波形。采用EEG监测技术,包括便携式盒式磁带记录(AEEG)、视频脑电图及多导无线电遥测等,可长时间动态观察自然状态下清醒和睡眠EEG,检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记录到发作波形,有助于癫痫诊断、分

畸形性骨炎的辅助检查

  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和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由于本病影响骨的吸收和形成,因此,反映骨吸收和形成的生化指标常常会升高。  1、反映骨吸收的指标如尿吡啶啉交联和脱氧吡啶啉交联可升高。  2、反映骨形成指标有血碱性磷酸酶或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这些指标均可

杂合性丢失的概念

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导致某一特殊基因正常的两个成对等位基因出现不同的基因组变化;常反映丧失该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基因组序列。LOH一般与肿瘤的抑制基因(如p53)有关,在两个等位基因都存在时,会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而当一个等位基因明显异常或缺

膨胀性肝脏搏动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肝脏淤血程度和肝功能异常之间无绝对相关关系,80%有磺溴酞潴留,25%~75%有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而其他大多数肝病都伴有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因而也可籍此将淤血性肝病与其他肝病相鉴别。在急性淤血性肝脏,血清转氨酶(AST、ALT)明显增高,而慢性

腔隙性梗死的辅助检查

  CT可见内囊基底节区、皮质下白质单个或多数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无占位效应,增强可出现轻度斑片状强化;CT检查最好在发病7日内进行,以除外小量出血。MRI可显示脑干腔隙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MRI脑横断面、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可准确定位病灶。CT和MRI也可能未发现

副变应性的辅助检查

  1、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10~20)×109/L、最高达50×109/L。贫血:90%-100% 多为低色素性贫血。 50%血小板增高。骨髓像易见到中毒颗粒,易被报告为感染性骨髓像。骨髓培养阴性。  2、血清铁蛋白升高:与疾病活动正相关,见于80%以上,可作为本病的参

卡他性鼻炎的辅助检查介绍

  ①X线检查:流感较卡他性鼻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如支气管炎或肺炎,因此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的倾向性。   ②实验室检查:A.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采集鼻部分泌物,鼻咽拭子,喉部拭子进行疖毒分离培养确定病原体,病毒培养大约3~10天。B.快速流感测定,敏感性>70%,特异性>90%,约需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