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汇监测将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在太空中进行在轨测试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下简称“碳星”),以模型形式与公众见面。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它将使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碳星’,就是森林碳汇监测的一把好手,通过监测森林的固碳能力,来监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服务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为了将碳汇监测系统搬上太空,五院研制团队历经10年攻关,实现多项创新。紧扣时代脉搏造“碳星”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曹海翊陷入了思考:“如果我们能研制一颗观测绿水青山的卫星,那也......阅读全文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今天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可以获取我国森林碳汇数据,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 黄缙:碳排放的过程叫从化石燃料里面储存的碳变到二氧化碳,到

美卫星成功捕捉植物碳汇

  照射在植物上的光约有1%会再发射出一种微弱的荧光,它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一种测量方法。近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科学家公布了一幅由极轨碳观测者卫星2号测量的荧光图(如图,来源于今年8月~10月的平均数据)。  美国宇航局(NASA)的这颗卫星于今天7月份发射,其目标是绘制大气层中的碳元素净含

广东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成立

         经国家林业局认定,昨日上午,广东省首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在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挂牌成立。该机构将为我省企业进行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一个碳汇计量与监测平台,对广东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结构减排产生重要影响。

背景资料:碳汇和碳汇造林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我国碳汇监测将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在太空中进行在轨测试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下简称“碳星”),以模型形式与公众见面。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它将使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

排放监测“碳卫星”-——全球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进程不仅依赖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也离不开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

鲸鱼也是碳汇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 图片来自:Dan Beecham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采取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方案。虽然许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树或恢复湿地上,但研究人员认为还应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鱼的碳封存潜力。他们探索了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响空气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助于大气二氧

鲸鱼也是碳汇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 图片来自:Dan Beecham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采取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方案。虽然许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树或恢复湿地上,但研究人员认为还应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鱼的碳封存潜力。他们探索了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响空气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

什么是碳汇?

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监测全球碳排放-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

首次揭秘深渊沉积黑碳碳汇

近日,《自然》旗下新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在线刊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员许云平团队关于深渊黑碳的最新研究成果,全球首次报道了深渊沉积黑碳的来源、分布和埋藏通量。张曦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黑碳是生

天外立体瞰森林,中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 (马帅莎 李莉)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其主要任务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即考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为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的遥感支撑。 过去,中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

首都碳汇林项目启动

  位于北京市惟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区的首都碳汇林项目4月6日正式启动。这是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承担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的又一新举措。  森林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

国家林业局西南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在昆明成立

  国家林业局西南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17日在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挂牌成立,这是国家林业局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做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贮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大力发展林业,增加森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措施。为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提高林业应

陈涛:碳减排应与碳增汇并举

  根据《京都议定书》,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自己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政府更是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重要指标,并已取得很大成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拯救地球,挽救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京都议定书》不仅规定了各国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减

大气所研究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团队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刘毅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及搭载的交通四号卫星和闵行少年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主要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并为环保、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数据成功接收

中新社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8月5日发布消息说,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最新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于北京时间8月4日21时46分和8月5日上午10时48分,成功跟踪、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种模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看点透视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看点透视新华社记者胡喆、宋晨 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我国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

十年磨一“星”,中国首颗碳星如何研制而成?

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正式服役。 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

资源环境卫星监测

  将遥感遥测的仪器装在星上进行监测,它的优点是站得更高,石得更宽。我开始沙暴、扬尘、浮尘人气预测预报,就是利用风云星资料作预报的、我国还计划发射组小星对地面空气、水质、生态及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要使遥感遥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必须要星地监测结合,在地面选一些参照点进行实测,以便对遥感遥测的数据j进行校正

江苏省首发“森林碳汇”数据

  在近日召开的“绿色江苏”推进会上,江苏省绿委首次发布了我省森林碳汇数据:自2003年启动“绿色江苏”建设10年来,江苏省森林碳汇由7454万吨增加到1.55亿吨,10年新增二氧化碳吸储能力8000余万吨。   据介绍,过去统计“绿色江苏”建设的成就,主要用森林覆盖率等表示,其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

“碳星”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碳星如何研制而成?

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正式服役。  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

我国生态监测今非昔比,为“句芒号”点赞!

  前不久,我国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浩瀚宇宙中,这颗卫星将为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

车载移动设备与碳卫星携手监测京津冀CO2

  科技日报北京1月7日电 由中科院大气所开展的“追踪CO2——京津冀地区冬季CO2浓度强化观测”工作6日结束。这次监测,不但实现了在汽车上移动监测CO2,而且还在国内首次用车载移动监测与碳卫星“携手”完成了天空地立体监测。  此次监测工作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及应

科学家欲用卫星监测植物光芒-评估全球碳收支状况

叶绿素荧光能被探测到  这是小学的一堂课:阳光洒在叶片上,催化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吸收并被固定在糖分子中。但是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额外描述:叶片会重新放射出1%的阳光,发射出红色光晕。  数十年来,植物生理学家已经对叶绿素荧光有了一定了解。但直至近几年,科学家才开始能在太空中描绘这种微弱信号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芬兰开发测量森林碳汇新方法

  芬兰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在森林碳汇评估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将激光扫描、大地遥感和数学模型等跨学科技术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测量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据芬兰媒体日前报道,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研发的这一系统方法不仅可用于测量森林碳汇能力,还有

新研究揭示森林碳汇的多重限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刘慧与合作者,探讨了不同时空尺度碳汇研究的主导因素和研究趋势,揭示了森林碳汇的多重限制。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Innovation。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汇,主要通过树木生长增加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减缓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他全球变化过程同样深刻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