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发现挑战月球形成主打理论

月球上的钛同位素比例与地球上的很接近。 对月球岩石进行的一项化学分析或许将迫使科学家修正有关这颗卫星形成的主导理论,即它是在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于大约45亿年前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 如果真是这样,月球应当承载着地球及其“第二位”母亲的化学信息。然而一项发表在3月25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同位素构成反映的仅仅是地球的贡献。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张军军(音译)和她的同事利用一台质谱仪,对阿波罗计划在上世纪70年代采集的月岩中的钛-50及钛-47的元素丰度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测量。研究人员报告说,这两种同位素在月球上的比例与在地幔中发现的同位素比例是相同的,都在约4ppm(百万分之一)以内。 张军军指出,这给月球形成的模型提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与幼年地球相撞的任何火星大小的天体据信都应该有不同的化学构成。对陨石的研究表明,这些天体具有的同位素钛丰度能够偏离地球值达600......阅读全文

月球上衰变能利用: 从“暖宝宝”到同位素电源

  漫长的月夜,加之近310℃的昼夜温差,没有空气,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十分困难。能长期进行自动观察的仪器成为人类了解月球的“千里眼”。无疑,仪器的能源供给是件大事。  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同位素能源供给实现了新突破:采用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利用相结合的供能方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人类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进

   各国航天机构和企业在展示各型月球车,科研人员在畅谈最新的探月科技,公众参与热情越发高涨……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月球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阿波罗”首次登月已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月参与者的增加,人类正在加速推进重返月球的计划,而且这样的“重返”有更深远的意义。

月球岩石样品显示月球水分或来自地球

  据美国布朗大学网站报道,借助多接收离子探针,研究人员近期对月球岩石样品和地球岩石样品中的氢/氘比进行了比对。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月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撞击,而是来自45亿年前地球,当时地球与另一个大型天体撞击,产生的大量溅射物逐渐冷凝形成了月球。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月幔中的水来自原始

欧阳自远:月球车将“窥探”月球内部

  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日前透露,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对“嫦娥三号”的探月“旅程”进行侦察准备。   “嫦娥三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窥探”月球内部的工作。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三号”上携带的月球车,底部还被安装了雷达装置

“嫦娥”的眼睛:紫外月球敏感器拍摄月球影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项目,嫦娥一号卫星是这项大工程的第一步。与以往我国发射卫星不同的是,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使得该卫星具有某些不同与以往卫星的新功能。要实现这些新功能,保证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就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紫外月球敏感器以其"新、难"的技术特点成为嫦娥一号卫星

月球之水“天上来”?月球再成航天探索“热目标”

  黑暗、寒冷,月球两极地区让人类难以踏足,但近日美国科研团队在月球极地地区发现其表面存在水冰的确切证据,这一消息让人振奋。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的两个航天器相继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结论。  那次发现只是间接的

重返月球:美国宇航局公布月球基地新计划

正如科幻作家的梦想一样,月球前哨曾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匆忙登月时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是这一目标在匆忙中成为一种幻灭。 而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向月球吹起了进军的号角。日本的“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H2A-13火箭升腾而起,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即将发射。而在这一切的探月计划中,月球基地、

研究人员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团队建立了高精度的铜—锌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同行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精确地测定了硅酸盐熔体和金属熔体之间的铜和锌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及其制约月核的成分和形成过程。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地球化学刊物《地球化学远景通讯》

月球的化学特征

  月球的化学特征是研究月球物质组成的基础,对探索月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阿波罗和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岩和月壤样品进行的分析,了解到月球的岩石类型和成分特征,如月海玄武岩富含铁、镁和钛等元素,高地斜长岩则富含铝元素。人们由此推论整个月海和高地的成分可以用月球样品来代表,但通过取样

新发现挑战月球形成主打理论

月球上的钛同位素比例与地球上的很接近。   对月球岩石进行的一项化学分析或许将迫使科学家修正有关这颗卫星形成的主导理论,即它是在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于大约45亿年前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   如果真是这样,月球应当承载着地球及其“第二位”母亲的化学信息。然而一项发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