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京古生物所澄江生物群群落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云南的澄江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全球寒武纪最早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群,以大量精美保存的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而举世闻名。澄江生物群展示了5.2亿年“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奇妙的海洋生物面貌,是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演化事件最为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 众所周知,群落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群落演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生态研究倍受学术界关注。自1984年以来,澄江生物群中众多具有现生门类特征的生物化石的发现显示现代动物门一级的生物快速出现在寒武纪的化石记录中,这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那么在寒武纪早期的海洋里,生态群落的整体面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和现代海洋的生态群落面貌是否可以类比呢?这一系列的科学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回答。难能可贵的是,我国澄江生物群在开展回答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澄江生物群大量原位埋藏的软躯体化石组合在揭......阅读全文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人类母乳微生物菌群

  母乳是婴儿最健康、理想的营养来源, 也是人类进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新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达数百种细菌, 而且包括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类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 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应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础. 然而, 迄今为止, 从

武汉东湖浮游细菌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浮游细菌作为淡水湖泊最为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几乎参与了湖泊所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武汉东湖是湖泊生态学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湖泊之一,但其生态系统中浮游细菌群落长时间尺度演替规律及生态学驱动机制研究十分不足。  200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余育和团队聚焦于武汉东湖浮游细菌群落的

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研究揭示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发现昆虫多种特异蛋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昆虫特有蛋白的鉴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分析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基因组信息,并与其他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鉴定出51种昆虫特有蛋白,包括与环境胁迫和感受刺激相关的蛋白、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等,揭示了昆虫在环境适应与信息交流方面的独特特征。相关论文发

东北森林国家级保护区植物群落和土壤生物调查即将展开

  东北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占东北有林地面积的7.03%,涵盖了区域内绝大多数森林群落类型,且保护区内自然土壤特征显著,开展对东北森林国家级保护区及毗邻区植物群落和土壤生物的系统调查,对于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部分自然保护区开展

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森林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在森林群落中,生态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垂直结构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需要量化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构建作用的影响。近年来,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研究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演化和生

武汉植物园在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构建研究中获进展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基本和核心问题之一。环境过滤、种间作用和随机过程被认为是群落构建三类主要驱动力,区分它们在不同生态系统的相对贡献也成为当下生态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湖南八大公山25 ha样地代表了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该样地物种丰富,地形起伏多变,沟谷纵横,厘清该样地内不同生态学过程

水生所揭示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群落构建及演替规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群落的构建规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关注最多的是物种-面积理论,但主要是针对动、植物在典型岛屿的分布规律,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动物消化道最开始是无菌的,之后通过迁入、迁出形成了特定的群落并维持

濒危植物三棱栎的保育与驯化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现存3个种:轮叶三棱栎T. verticillata分布于中国海南(我国新纪录)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几个岛屿,三棱栎T. doichangensis见泰国北部及我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高大三棱栎T. excelsa产于南美赤道附近的哥伦

森林群落中物种稀有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局域群落中的大部分物种都是只有较少个体的稀有种,理解局域群落中物种稀有性的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挑战之一。生态位分割假说(Niche partitioning hypothesis)认为,稀有种利用空间上有限且局域稀有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多度树种如何在群落里中实现共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2年学术年会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年会暨青年骨干学术报告会于12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李增智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王成树研究员;微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刘双江研究员,所长助理、科技处长杨怀义研究员,部分所外老师以及重点实验室师生共16

研究发现汉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类群,是研究河流生物群落构建和多样性格局的模式生物。然而,相比于温带(欧洲和北美)和热带(南美)地区,关于亚热带季风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的研究仍然不足,有关该区域底栖动物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格局的整合研究鲜见报道。  汉江上游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

冯玉龙研究员发表最新《生态学》杂志文章

在新一期的《生态学》((Oecologia(2007)153:501-510))杂志上,发表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冯玉龙研究人员等人的一篇研究论文。他们在增强竞争力的进化(EICA)假说基础上,首次提出在入侵地氮在入侵植物光合机构和天敌防御系统中的分配的权衡关系可以对天敌的缺乏做出进化响应,即减

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对生态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紧密相关,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必然会影响地下群落的特性和功能。但是,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对生态学理论和人工林经

研究揭示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维度的树种共存机制

  群落物种共存的生态学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与植物系统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wenson实验室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从系统发育和功能维度,对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树种共存机制进行研究,取

网络参数定量表征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丧失

  人类活动已显著影响了生态系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生物和非生物的反馈机制的重组。生态系统应对这种外界干扰,并保持功能不变的能力称之为弹性。持续的人类活动会使得生态系统弹性下降,难以维持其功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关于弹性的任何信息都对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也应该是管理

我国学者发揭示南方草坡草地细菌群落主导因素

  理解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区域构建过程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pH值是决定区域水平上细菌分布的重要因子,然而由于我国南方草坡草地斑块化分布,和土壤植被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我们对该区域细菌群落分布格局和潜在的影响因子还没有充分的了解。植被和土壤非生物因子对南方草地细菌群

研究揭示DNA提取方法对浮游生物群落研究结果的影响

  浮游生物是湖泊与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污染物降解和水体自净等方面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浮游生物具有个体小、丰度高和极其复杂多样的特点,导致其难观测、难定量和难分析。长期以来,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研究严重依赖显微观测技术,随着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的研究迎来

美国生态学家Frank Gilliam教授访问华南植物园

  应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组长莫江明的邀请,美国知名生态学家Frank S. Gilliam教授于7月11日至15日访问华南植物园。   访问期间,Gilliam教授在莫江明和鲁显楷博士等的陪同下,考察了鼎湖山长期氮沉降试验研究样地的研究进展情况,随后又考察了鹤

长期施肥下土壤固氮菌群落构建研究取得进展

  在宏观生态学理论中,群落的构建机制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核心研究内容。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常被用来解释群落的构建过程。生态位理论强调的是确定性过程的作用,即环境过滤和种间相互作用对群落的影响;中性理论强调的是随机性过程的作用,即随机扰动、随机扩散以及随机的出生、死亡对群落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

动物所揭示口腔抵御机会性病原放线菌感染的潜在机制

  人体口腔内栖息着500多种细菌,其中包括一些来自放线菌门的机会性病原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口腔一般不会被放线菌感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的一项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博士研究生李文迪在健康人体口腔中找到了一个由细菌组成的核心功能团。该功能团主要由

300位!2019国家杰青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申请人性别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领域依托单位陆帅男教授反问题计算方法与数学理论复旦大学袁军华男教授细菌运动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林伟男教授现代生物数学中的方法、理论及在交叉研究中

病原真菌和昆虫对温带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共存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物种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该问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周围相同树种个体越多,其后代更新和存活表现越差,这种同种之间的相互抑制为其他种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物种共存。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同种“自疏”现象?Janzen-Connell

研究揭示非随机性森林片段化过程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境片段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谱系系统发育多样性等的急剧下降,进而促使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其中,生境片段化导致的斑块大小、边缘效应和生境隔离被认为是驱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子。然而,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生境片段化并不一定降低生物多样性。这可能与以往的研究大多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1月21日至22日,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在版纳植物园昆明分部(园部视频)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植物园、云南大学、昆明动物所、昆明植物所、云南天文台的委员与嘉宾参会,另外参会的还有版纳园主任陈进、副主任曹敏、部分研究组长、科技人员和研究

康乐当选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知彬获杰出贡献奖

  7月30日至8月2日,第33届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会员大会暨IUBS成立100周年纪念会在挪威奥斯陆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会员、国际组织、大学与科研机构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大会。我国科学家康乐院士当选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新一届执委会副主席。他的当选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

研究发现穿山甲是SARS-CoV-2的中间宿主

  世界范围内正在爆发的SARS-CoV-2引起的肺炎COVID-19正在给全球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其来源对于开发治疗和防止以后的再次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蝙蝠很可能是SARS-CoV-2的宿主,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可能促进其转移到人类身上的中间宿主。3月26日,香港大学/汕头大学联合病毒研究所著

重磅!2019年杰青获得者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

土壤水分测量仪对不同臭草土层的测定分析

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群落发展的基本原因,草地退化过程中甘肃臭草群落通过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改变了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同时也通过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适应这种土壤水分长期贫乏的生境。土壤水分测量仪研究发现甘肃臭草地下根状茎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导致在不同根状茎密度下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存